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423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应用于发动机下垫,包括:主面板部,主面板部具有第一平面板部、第二平面板部、及连接第一平面板部和第二平面板部的第三凸起平面板部;设置于主面板部一侧的定位插棱;设置于主面板部另一侧的定位孔;由定位孔延伸至第一平面板部的横向加强凹筋,且横向加强凹筋纵向相连;设置于主面板部下侧的热熔性树脂薄膜层;热熔连接于热熔性树脂薄膜层下侧的ABS底板;ABS底板低于定位插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面板部设置凸起部位,形成垫高空隙,便于底部散热;同时主面板部通过热熔性树脂薄膜层连接ABS底板,起到减震缓冲效果,加强耐用性。加强耐用性。加强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内护板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护板是根据不同车型定身设计的引擎防护装置,其设计首先是防止泥土包裹发动机,其次是为了行驶过程中防止由于凹凸不平的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撞击而造成发动机的损坏,通过一些列设计达到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避免出行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导致发动机损坏的汽车抛锚。
[0003]现有的发动机护板,通常为一块平板底部支撑,不便于散热,同时安装之后,缺乏减震缓冲性,行驶至颠簸路段容易导致发动机损坏。
[0004]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实用性好,便于散热,安装稳定,抗震缓冲性好的内衬护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用于避免以往发动机下护板散热性差,且缺乏减震缓冲,质量较差的麻烦。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应用于发动机下垫,包括:
[0007]主面板部,主面板部具有第一平面板部、第二平面板部、及连接第一平面板部和第二平面板部的第三凸起平面板部,第三凸起平面板部凸起,高于第一平面板部和第二平面板部;
[0008]设置于主面板部一侧的定位插棱,定位插棱由第一平面板部外侧向下弯折;
[0009]设置于主面板部另一侧的定位孔,定位孔间隔设置于第二平面板部;
[0010]由定位孔延伸至第一平面板部的横向加强凹筋,且横向加强凹筋纵向相连;
[0011]设置于主面板部下侧的热熔性树脂薄膜层;
[0012]热熔连接于热熔性树脂薄膜层下侧的ABS底板;ABS底板低于定位插棱。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主面板部可由第二平面板部的定位孔进行拼接。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热熔性树脂薄膜层厚度为0.75

1.25mm。
[00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三凸起平面板部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凹筋。
[00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主面板部设置为铝板。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0018]通过主面板部设置凸起部位,形成垫高空隙,便于底部散热;同时主面板部通过热熔性树脂薄膜层连接ABS底板,起到减震缓冲效果,加强耐用性。
[0019]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用内衬护板的主面板部示意图。
[0022]附图
[0023]主面板部10,第一平面板部11,第二平面板部12,第三平面板部13,定位插棱20,定位孔30,横向加强凹筋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5]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用内衬护板的主面板部示意图。
[0026]如图所示,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应用于发动机下垫,包括:主面板部10,主面板部10具有第一平面板部11、第二平面板部12、及连接第一平面板部11和第二平面板部12的第三凸起平面板部13,第三凸起平面板部13凸起,高于第一平面板部11和第二平面板部12;设置于主面板部10一侧的定位插棱20,定位插棱20由第一平面板部11外侧向下弯折;设置于主面板部10另一侧的定位孔30,定位孔30间隔设置于第二平面板部12;由定位孔30延伸至第一平面板部11的横向加强凹筋40,且横向加强凹筋40纵向相连;设置于主面板部10下侧的热熔性树脂薄膜层;热熔连接于热熔性树脂薄膜层下侧的ABS底板;ABS底板低于定位插棱20。
[0027]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主面板部10分为第一平面板部11,第二平面板部12,及第三平面板部13,其中第一平面板部11和第二平面板部12分设于两端,平面设计,第二平面板部13位于中间,连接两侧,同时向上凸起,起到垫高散热的作用。另外,第一平面板部1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插棱20,用于增强定位,起到导向作用。在第二平面板部12的外侧则设置有定位孔30,完成连接固定。优选地,主面板部10设置为铝板,质轻耐用,散热性好。
[0028]横向加强凹筋40由第一平面板部11延伸至第二平面板部12,用于加强主面板部10的强度,且纵向也通过凹设进行连通,扩大加强面积。
[0029]热熔线树脂薄膜层设置于主面板部10的下侧,用于粘连ABS底板,进行底部支撑,增强抗震缓冲性,且与主面板部10完全贴合。
[0030]本技术的主面板部10可由第二平面板部13的定位孔进行拼接,即左右拼接两块进行组合,通过铆钉固定,方便拆卸维护,避免尺寸造型过大影响结构强度。
[0031]优选一实施方式中,热熔性树脂薄膜层厚度为0.75

1.25mm,热熔连接ABS底板,减小胶水使用,环保性好。
[0032]另外,第三凸起平面板部13的边缘设置有多个凹筋,用于提高强度。
[0033]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主面板部10设置凸起部位,形成垫高空隙,便于底部散热;同时主面板部10通过热熔性树脂薄膜层连接ABS底板,起到减震缓冲效果,加强耐用性。
[0034]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
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技术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内衬护板,应用于发动机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面板部,所述主面板部具有第一平面板部、第二平面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板部和所述第二平面板部的第三凸起平面板部,所述第三凸起平面板部凸起,高于所述第一平面板部和所述第二平面板部;设置于所述主面板部一侧的定位插棱,所述定位插棱由所述第一平面板部外侧向下弯折;设置于所述主面板部另一侧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平面板部;由所述定位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平面板部的横向加强凹筋,且所述横向加强凹筋纵向相连;设置于所述主面板部下侧的热熔性树脂薄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林赵小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林泉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