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41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探头壳体的一端安装有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前端盖,另一端安装有外侧中心设有管状接头的后端盖,探头壳体的外周均布装有三对支座,每个支座均通过轮臂连接有驱动轮;探头壳体内的磁芯激励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通过连杆连接,磁芯激励线圈连接有信号激发线,接收线圈连接有信号接收线,信号激发线和信号接收线均与脉冲远场涡流主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快速连续通过多处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


[0001]本技术涉及涡流无损检测技术,适用于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内检测,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

技术介绍

[0002]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是大型石油化工低密度聚乙烯生产装置中的关键设备,然而现有国内大多数装置内的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投用至今,很少有进行过内壁腐蚀及裂纹的无损检测。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在投入生产前会进行自增强处理,通过改善反应器壁内残余应力的分布,提升其弹性承载能力。但是,由于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环境下运行,自增强残余应力在高温高压波动作用下会发生衰减,残余应力的衰减会导致操作内压引起的应力叠加效应减少,反应器内壁面应力值升高;另外经过长期运行,残余应力衰减可能导致反应器剩余寿命缩短,内壁出现裂纹,引起泄漏、爆炸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对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开展内壁无损检测意义重大。
[0003]脉冲远场涡流检测属于涡流检测技术的一种,不同于普通的远场涡流检测。脉冲远场涡流检测由于采用方波信号作为激励源,对于铁磁性材质设备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方波信号丰富的频谱信息可以获取更多的缺陷信息,因此脉冲远场涡流检测灵敏度也较普通的远场涡流更高,并且可以区分缺陷位于内壁还是外壁。基于此,脉冲远场涡流技术可作为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内壁无损检测扫查的有效手段之一。
[0004]以往针对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进行内壁涡流检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多频涡流、远场涡流检测等,而采用的检测探头主要则以常规内穿式探头为主。常规内穿式探头一般是由防护外壳、检测线圈组成,检测人员先将探头置于反应器管内,通过牵引保护套管引导探头在反应器管内进行运动,以此扫查反应器内部结构完整性情况。但是由于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是由多段直管段及180
°
弯头组成,常规内穿式探头在穿过180
°
弯头或经过冲刷腐蚀凹坑部位经常容易出现探头阻塞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探头直接卡在反应器某一部位无法拔出;另外,常规内穿式探头由于外壳直接与设备表面接触,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对于探头本体的磨损较为频繁,不易保护内置检测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以实现自增强超高压管式反应器内快速连续通过多处180
°
弯头和存在腐蚀凹坑部位直管段部位检测,降低探头本体产生磨损和损坏内置检测线圈的概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包括呈圆柱形的探头壳体,所述探头壳体的一端安装有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前端盖,另一端安装有外侧中心设有管状接头的后端盖,管状接头设置有外螺纹并与牵引保护套管一端的内螺纹连接;探头壳体的外周均布有三对支座,每对支座由位于
探头壳体前后端固定的支座构成,每个支座均通过轮臂连接有驱动轮;探头壳体内的位于前端盖内侧装有磁芯激励线圈,位于后端盖内侧装有接收线圈,磁芯激励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一端通过螺母与前端盖中心通孔固定连接;磁芯激励线圈连接有信号激发线,接收线圈连接有信号接收线,信号激发线和信号接收线均通过管状接头接有的牵引保护套管与脉冲远场涡流主机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牵引保护套管为PVC螺旋塑筋增强软管。
[0008]进一步,所述探头壳体外周每对支座间的连线与探头壳体的轴线平行。
[0009]进一步,所述接收线圈由两个圆形骨架差分式线圈构成,且两个圆形骨架间的距离为5~10mm。
[0010]本技术在检测作业施工环节,检测人员可通过牵引保护套管引导探头在反应器管内进行运动扫查。扫查时,驱动轮与反应管内壁稳定贴合,能够实现快速连续通过多处180
°
弯头和具有腐蚀凹坑部位直管段部位。同时,实现了探头外壳避免直接与管壁接触,降低了探头本体产生磨损和损坏内置检测线圈的概率。具有性能稳定、体积重量小、便于携带、安装操作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外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前端盖端头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4]图中:1

探头壳体,2

前端盖,3

后端盖,31

管状接头,4

支座,5

轮臂,6

驱动轮,7

信号接收线,8

信号激发线,9

磁芯激励线圈,10

接收线圈,11

连杆,12

螺母,13

反应器管壁,14

牵引保护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至图3,一种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包括一个呈圆柱形的探头壳体1,探头壳体1的一端安装有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前端盖2,前端盖2通过外周的螺纹与探头外壳1内螺纹进行旋接。另一端安装有外侧中心设有管状接头31的后端盖3,后端盖3通过外周的螺纹与探头外壳1内螺纹进行旋接。管状接头31设置有外螺纹并与牵引保护套管14一端的内螺纹连接;探头壳体1的外周均布有三对支座4,每对支座4由位于探头壳体1前后端固定的支座4构成,每个支座4均通过轮臂5连接有驱动轮6;探头壳体1内的位于前端盖2内侧装有磁芯激励线圈9,位于后端盖3内侧装有接收线圈10,磁芯激励线圈9和接收线圈10之间通过连杆11连接,连杆11一端通过螺母与前端盖2中心通孔固定连接;磁芯激励线圈9连接有信号激发线8,接收线圈10连接有信号接收线7,信号激发线8和信号接收线7均通过管状接头31接有的牵引保护套管14与脉冲远场涡流主机连接。牵引保护套管14为PVC螺旋塑筋增强软管。探头壳体1外周每对支座4间的连线与探头壳体1的轴线平行。接收线圈10由两个圆形骨架差分式线圈构成,且两个圆形骨架间的距离为5~10mm。
实施例
[0016]本技术探头壳体1外周固定焊接有三对支座4,每两个支座4为一对,且两个支座4间的连线与探头壳体1的轴线平行,支座4上分别通过螺栓安装有轮臂5,每根轮臂5的外端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驱动轮6(如图1和图2所示)。
[0017]由连杆11、磁芯激励线圈9、两个接收线圈10、信号激发线8、信号接收线7组合构成检测线圈,连杆11一端设有螺纹并穿过前端盖2的中心孔通过螺母12固定。磁芯激励线圈9由圆形磁芯及其外部缠绕的漆包线构成,接收线圈10由圆形塑料骨架及其外部缠绕的漆包线构成,每缠绕1/2圈漆包线均进行涂胶固定处理。将磁芯激励线圈9穿入连杆11,采用热熔胶将磁芯激励线圈9固定连接于临近前端盖2内侧的连杆11上;将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高压管式反应器的脉冲远场涡流检测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柱形的探头壳体,所述探头壳体的一端安装有中心设置有通孔的前端盖,另一端安装有外侧中心设有管状接头的后端盖,管状接头设置有外螺纹并与牵引保护套管一端的内螺纹连接;探头壳体的外周均布有三对支座,每对支座由位于探头壳体前后端固定的支座构成,每个支座均通过轮臂连接有驱动轮;探头壳体内的位于前端盖内侧装有磁芯激励线圈,位于后端盖内侧装有接收线圈,磁芯激励线圈和接收线圈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一端通过螺母与前端盖中心通孔固定连接;磁芯激励线圈连接有信号激发线,接收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杰李绪丰傅如闻陈铭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