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8367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软带输送工作台,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在输送薄软带时精确度不高,在薄软带输送过程中常会发生损伤薄软带事故。包括机架(8)、气缸(7)和工作台面(1),在所述的机架(8)上固定设置有导轨(5),所述的工作台面(1)活动设置在导轨(5)上,气缸(7)通过气缸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导轨(5)一侧的机架(8)上,气缸(7)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4)与驱动连接块(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驱动连接块(3)的另一端与工作台面(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性价比高,输送精度较高,可应用于LTCC生瓷带以及各种薄软带的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安装在切片机中用于薄软带的输送。
技术介绍
现有切片机中的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在输送薄软带时精确度不高,在薄软带输送过程中常会发生损伤薄软带事件,造成废品率高,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软带输送工作台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在输送薄软带时精确度不高,在薄软带输送过程中常会发生损伤薄软带事件,造成废品率高,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方案解决以上问题的 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包括机架、气缸和工作台面,在所述的机架上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的工作台面活动设置在导轨上,气缸通过气缸固定座固定设置在导轨一侧的机架上,气缸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与驱动连接块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驱动连接块的另一端与工作台面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所述的工作台面上固定设置有多孔陶瓷吸附板。 本专利技术采用气缸驱动,导轨导向,多孔陶瓷作为吸附板,利用真空吸附原理实现输送,结构简单,输送精度较高,可应用于LTCC生瓷带以及各种薄软带的输送。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包括机架8、气缸7和工作台面1,在所述的机架8上固定设置有导轨5,所述的工作台面1活动设置在导轨5上,气缸7通过气缸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导轨5 —侧的机架8上,气缸7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4与驱动连接块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驱动连接块3的另一端与工作台面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的工作台面1上固定设置有多孔陶瓷吸附板2。权利要求一种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包括机架(8)、气缸(7)和工作台面(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架(8)上固定设置有导轨(5),所述的工作台面(1)活动设置在导轨(5)上,气缸(7)通过气缸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导轨(5)一侧的机架(8)上,气缸(7)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4)与驱动连接块(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驱动连接块(3)的另一端与工作台面(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工作台面(1)上固定设置有多孔陶瓷吸附板(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软带输送工作台,解决了现有设备存在的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在输送薄软带时精确度不高,在薄软带输送过程中常会发生损伤薄软带事故。包括机架(8)、气缸(7)和工作台面(1),在所述的机架(8)上固定设置有导轨(5),所述的工作台面(1)活动设置在导轨(5)上,气缸(7)通过气缸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导轨(5)一侧的机架(8)上,气缸(7)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4)与驱动连接块(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驱动连接块(3)的另一端与工作台面(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性价比高,输送精度较高,可应用于LTCC生瓷带以及各种薄软带的输送。文档编号B65H5/04GK101780890SQ20101012758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吕琴红, 王海珍 申请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软带输送工作台,包括机架(8)、气缸(7)和工作台面(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机架(8)上固定设置有导轨(5),所述的工作台面(1)活动设置在导轨(5)上,气缸(7)通过气缸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导轨(5)一侧的机架(8)上,气缸(7)的输出轴通过万向节(4)与驱动连接块(3)的一端连接在一起,驱动连接块(3)的另一端与工作台面(1)的一侧边固定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琴红王海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