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809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包括吸附机构及依流水线环绕吸附机构设置的上层材料输入机构、用于第一高分子添加的第一施加机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第二高分子添加的第二施加机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所述吸附机构上位于第一施加机构、第二施加机构处均设置有负压吸附区域。其解决了现有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的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一次性卫生用品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而在一次性卫生用品中,蓬松无纺布的应用则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应用是芯体的成型。在芯体成型时,蓬松无纺布主要用于对吸水高分子的承载与嵌入。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512338U公开的一种蓬松无纺布复合芯体,由第一覆盖层、热熔胶层、第一高吸水性树脂层、高蓬松无纺布层、第二高吸水性树脂层、热熔胶层、第二覆盖层由上至下连接而成,所述高蓬松无纺布层由表层、底层以及位于所述表层、底层之间的中间层构成,所述表层、底层均为长纤维网层,所述中间层为混合纤维网层或绒毛浆纤维网层,并与相邻的所述底层、表层连接为一体。所述混合纤维网层以热熔性超细短纤维网为骨架结构,在所述热熔性超细短纤维网内固定结合有绒毛浆纤维。所述长纤维网层是粗旦纤维网层,在所述粗旦纤维网层内纤维大小为3.0

10.0D、长度为38

51mm。
[0003]在现有的一次性卫生用品的生产中,其生产速度是非常快的,以纸尿裤为例,现有的生产设备通常可以达到500

1000片/分钟的生产速度,甚至可以超过1000片/分钟。另外,在现有的多层吸收芯中,有一种吸收芯其中间层所采用的为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包括上纤维层、中间纤维层、下纤维层,通过将高分子颗粒撒播于上纤维层与下纤维层,而后覆盖上层无纺布、下层无纺布从而实现多层吸收芯的成型。针对这种带复合无纺布的吸收芯,本申请人在该结构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实现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及生产稳定性的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其解决了现有多层吸收芯成型装置的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并实现稳定性的增强。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包括吸附机构及依流水线环绕吸附机构设置的上层材料输入机构、用于第一高分子添加的第一施加机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第二高分子添加的第二施加机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所述吸附机构上位于第一施加机构、第二施加机构处均设置有负压吸附区域,所述上层无纺布和/或复合无纺布和/或下层无纺布输入时,利用喷胶装置,进行喷胶实现粘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吸附机构上位于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与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之间设置有正压区域或负压区域。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包括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
[0008]进一步的,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的比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
的单位长度拉伸2%

10%。
[0009]进一步的,沿输入方向拉伸时或沿输入方向拉伸后,再沿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实现输出的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拉伸0%

5%。
[0010]进一步的,宽度方向的拉伸通过至少一个宽度拉伸辊组实现,定义复合无纺布沿宽度方向具有中间线、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宽度拉伸辊组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倾斜辊及第二倾斜辊,所述第一倾斜辊包括第一大径端及与第一大径端相对的第一小径端,所述第一小径端超出第一侧边,所述第一大径端由第一侧边延伸超过中间线,所述第二倾斜辊包括第二大径端及与第二大径端相对的第二小径端,所述第二小径端超出第二侧边,所述第二大径端由第二侧边延伸超过中间线。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大径端与第一小径端的比值为(3

5):2,所述第二倾斜辊的结构与第一倾斜辊的结构相同。
[0012]进一步的,位于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的后方设置有振荡装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振荡装置包括上振荡板与下振荡板,所述上振荡板与下振荡板的间距为多层吸收芯厚度的90

95%。
[0014]进一步的,其中负压吸附区域在第一施加机构处的吸附力小于第二施加机构位置的吸附力。
[0015]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方案通过吸附机构及依流水线环绕吸附机构设置的上层材料输入机构、用于第一高分子添加的第一施加机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第二高分子添加的第二施加机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的设置,形成一个较为有效的施加工艺流程,针对于复合无纺布上进行高分子撒播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其工作效率较高、稳定性较好。第一高分子撒播后,吸附区域将第一高分子吸附于上层无纺布上,在复合无纺布覆盖后,进行第二高分子撒播后,再次进行负压吸附,将第二高分子吸附于复合无纺布内。其中吸附机构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如本方案中的吸附机构即为吸附轮。
[0017]2、正压区域的设置,目的是实现第一高分子转移大部分转移至复合无纺布上,特别是在复合无纺布喷胶之后,第一高分子本身会粘附于复合无纺布表面,但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利用正压,可以让第一高分子更多地进入到复合无纺布的孔隙之内,从而使得复合无纺布中的第一高分子的分布更均匀。
[0018]3、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由于复合无纺布是具有孔隙的,该孔隙是为了实现高分子颗粒的存储,如果孔隙太大,高分子颗粒在其中就会有较大的跑动,甚至聚集,这对于吸收芯的吸收均匀性是不利的,甚至进入后的高分子颗粒在振动或长期平放时,部分高分子颗粒又会跑到复合无纺布与上层无纺布或下层无纺布接触的表面上来。而孔隙太小,则不利于高分子颗粒的进入,使得高分子颗粒更多地聚集在复合无纺布的表面,也是不利的。而通过拉伸,可以使得复合无纺布的孔隙变大,从而有利于高分子颗粒的进入,而在吸收芯成型之后,可以将这种拉伸状态恢复,从而使得高分子颗粒被锁定的效果更好。
[0019]4、沿输入方向拉伸时或沿输入方向拉伸后,再沿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实现输出的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拉伸0%

5%。这个拉伸的目的并不是主要为了宽度方向的
拉伸,而是由于沿输入方向拉伸时,宽度方向的宽度自然会被缩减,而为了保证拉伸的效果,就需要将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进行二次拉伸,使得宽度方向的宽度与未拉伸的复合无纺布的宽度基本相同,或略大于未拉伸的复合无纺布的宽度。宽度拉伸的数值较佳的取值为0

2%。
[0020]4、通过第一倾斜辊、第二倾斜辊的配合,可以实现较为有效的宽度方向的拉伸,实现复合无纺布宽度方向的拉伸的均匀性与平稳性。而且可以利用第一夹持辊、第二夹持辊进行配合。其中第一大径端与第一小径端的比值为(3

5):2,可以实现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机构及依流水线环绕吸附机构设置的上层材料输入机构、用于第一高分子添加的第一施加机构、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用于第二高分子添加的第二施加机构、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所述吸附机构上位于第一施加机构、第二施加机构处均设置有负压吸附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上位于下层无纺布输入机构与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之间设置有正压区域或负压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无纺布输入机构包括拉伸机构,所述拉伸机构包括输入端、输出端,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小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所述输入端与输出端的速度差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进行拉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的输入速度与输出端的输出速度的比值用于将复合无纺布的单位长度拉伸2%

1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芯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沿输入方向拉伸时或沿输入方向拉伸后,再沿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实现输出的复合无纺布的宽度拉伸0%

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笛高奇晖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汉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