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7755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圆柱电池及用电装置。其中圆柱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集流盘、极柱、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基层部、第一凹槽以及插接孔;所述极柱包括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集流盘电连接,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插接孔和所述安装孔,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插接孔的内壁抵紧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通过重新设计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结构,让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极柱结合更加紧密,进而有效防止第一绝缘件在生产组装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进而有效防止引发的短路情形。的短路情形。的短路情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柱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指一种圆柱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锂二次电池从外形上分为方形电池、扣式电池、以及圆柱电池,其中圆柱电池具有体积能量密度高、结构简单、易于成组、便于标准化等优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圆柱电池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方向。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组装完成后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其中的极柱4为带有第一极性电荷,壳体1带有相反极性电荷;第三绝缘件7位于壳体1内顶面与集流盘3之间,用于防止极耳21或集流盘3与壳体1相碰造成短路;极柱4的周向侧面套装有环形状的两个第四绝缘件71和一个绝缘密封件72;绝缘密封件72位于两个第四绝缘件71之间并与壳体1的安装孔11抵紧,以保证电池该处的气密性;两个第四绝缘件71能够防止极柱4与壳体1相碰。
[0004]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绝缘件7在组装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位置偏移,第三绝缘件7位置偏移会导致第三绝缘件7与极柱4下部的第四绝缘件71之间产生较为明显的缝隙,缝隙产生后,之前组装过程中混入的金属丝、或极柱4本身的毛刺会通过缝隙接触到壳体1,进而导致发生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第一绝缘件位置偏移导致短路的圆柱电池以及使用该圆柱电池的用电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芯、集流盘、极柱、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所述集流盘与所述电芯电连接,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极柱部分伸出的安装孔;
[0008]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基层部、位于所述基层部一侧的第一凹槽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并贯穿所述基层部的插接孔;
[0009]所述极柱包括主体部、位于所述主体部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与所述集流盘电连接,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插接孔和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插接孔的内壁抵紧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
[0010]所述第二绝缘件为环形状,所述第二绝缘件套装于所述主体部,所述第二绝缘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绝缘件。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一体成型。将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组成完整的绝缘件结构,该绝缘件结构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所述极柱的结合稳固性。防止了所述第一绝缘件位置偏移产生间隙,也防止了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之间产
生间隙或嵌入后金属导电异物。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件的周向侧面设置咬合槽,所述安装孔的边缘位于所述咬合槽内。所述咬合槽能够加强绝缘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绝缘件进一步得到限位。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件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周向侧面。所述第二凹槽的设计,让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圆周侧面得到防护,能够防止金属丝等导电异物接触到而后接通所述壳体。
[0014]优选的,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极耳,其中一端的所述极耳与所述集流盘电连接,另一端的所述极耳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电芯与所述集流盘电连接的一端为正极,所述电芯与所述壳体底端电连接的一端为负极。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均采用绝缘塑胶制成。
[0016]优选的,所述极柱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极柱的接触面通过纳米注塑固定;所述第二绝缘件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极柱的接触面通过纳米注塑固定;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通过注塑连接。所述的纳米注塑为纳米注塑工艺,也即在所述壳体和所述极柱的对应位置的表面制得若干个纳米孔槽供所述第一绝缘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的部分表面嵌入,采用纳米注塑工艺进行连接能够增强结合力,保证气密性。
[00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装置,其使用了所述的圆柱电池。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为了更好体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先简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如下: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组装完成后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其中的极柱为带有第一极性电荷,壳体带有相反极性电荷;第三绝缘件位于壳体内顶面与集流盘之间,用于防止极耳或集流盘与壳体相碰造成短路;极柱的周向侧面套装有环形状的两个第四绝缘件和一个绝缘密封件;绝缘密封件位于两个第四绝缘件之间并与壳体的安装孔抵紧,以保证电池该处的气密性;两个第四绝缘件能够防止极柱与壳体相碰。
[0021]该技术方案中,第三绝缘件在组装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位置偏移,第三绝缘件位置偏移会导致第三绝缘件与极柱下部的第四绝缘件之间产生较为明显的缝隙,缝隙产生后,之前组装过程中混入的金属丝、或极柱本身的毛刺会通过缝隙接触到壳体,进而导致发生短路。
[002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通过重新设计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结构,即将现有技术中的第三绝缘件和极柱下部的第四绝缘件一体化设计形成所述第一绝缘件,让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极柱结合更加紧密,进而有效防止第一绝缘件在生产组装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进而有效防止引发的短路情形。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主体部穿过所述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内壁抵紧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通过该种结构设计,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极柱形成更加稳固的卡紧连接,所述插接孔的内壁直接抵紧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能够防止因所述第一绝缘件位置偏移产生竖向缝隙的问题,进而防止了该问题进一步引发的短路情形,有效保证电池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圆柱电池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四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如下:
[0029]壳体

1、安装孔

11;
[0030]电芯

2、极耳

21;
[0031]集流盘

3;
[0032]极柱

4、主体部

41、第一连接部

42、第二连接部

43;
[0033]第一绝缘件

5、基层部

51、第一凹槽

52、插接孔

53;
[0034]第二绝缘件

6、咬合槽

61、第二凹槽

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电芯(2)、集流盘(3)、极柱(4)、第一绝缘件(5)和第二绝缘件(6);所述集流盘(3)与所述电芯(2)电连接,所述壳体(1)设置有供所述极柱(4)部分伸出的安装孔(11);所述第一绝缘件(5)包括基层部(51)、位于所述基层部(51)一侧的第一凹槽(5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2)的底面并贯穿所述基层部(51)的插接孔(53);所述极柱(4)包括主体部(41)、位于所述主体部(41)一端的第一连接部(42)和位于所述主体部(41)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43),所述第一连接部(4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52)内且与所述集流盘(3)电连接,所述主体部(41)穿过所述插接孔(53)和所述安装孔(11),所述第二连接部(43)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所述插接孔(53)的内壁抵紧所述主体部(41)的周向侧面;所述第二绝缘件(6)为环形状,所述第二绝缘件(6)套装于所述主体部(41),所述第二绝缘件(6)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43),另一端抵接所述第一绝缘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5)和所述第二绝缘件(6)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於洪将王汭赖林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