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65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膜、单体电池、电池组及包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绝缘膜

单体电池

电池组及包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池组是一种由若干单体电池等组合而成的电池系统,主要用于储存和供应电能,广泛用于电动汽车

无人机等产品中

[0003]为了增加相邻单体电池之间的绝缘性能,一般会在单体电池外包裹绝缘膜,但相关包膜方法不仅易导致单体电池侧部和底部具有较多层绝缘膜重叠区,从而导致单体电池的占用空间大,还易导致单体电池侧部和底部存在无胶贴合区,从而导致绝缘膜翘起

翻折等,甚至导致绝缘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绝缘膜

单体电池

电池组及包膜方法,它不仅能减少单体电池侧部和底部的绝缘膜重叠区的层数,还能避免单体电池侧部和底部存在无胶贴合区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绝缘膜,包括:
[0007]底面本体;
[0008]分别位于所述底面本体的一端的两侧的底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二;
[0009]分别位于所述底面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的底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四;
[0010]连接于所述底面本体的一侧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侧面翻折区一和侧面翻折区二,所述侧面翻折区一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一连接,所述侧面翻折区二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三连接;
[0011]连接于所述底面本体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侧面翻折区三和侧面翻折区四,所述侧面翻折区三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二连接,所述侧面翻折区四和所述底面翻折区四连接

[0012]可选的,还包括:
[0013]位于所述底面本体与所述底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二之间的第一
T
型剪口;
[0014]位于所述底面本体与所述底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四之间的第二
T
型剪口;
[0015]位于所述底面本体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第一预折线,所述第一预折线向两侧延伸,以使所述侧面翻折区一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一之间形成第一外延线,所述侧面翻折区二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三之间形成第二外延线;
[0016]位于所述底面本体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二预折线,所述第二预折线向两侧延伸,以使所述侧面翻折区三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二之间形成第三外延线,所述侧面翻折区四和所述底面翻折区四之间形成第四外延线;
[0017]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一之间的第三预折线;
[0018]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二之间的第四预折线;
[0019]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三之间的第五预折线;
[0020]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四之间的第六预折线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
T
型剪口的第一宽度
b1和所述第二
T
型剪口的第二宽度
b2均小于所述第一预折线和所述第二预折线之间的第五距离
d5。
[0022]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外延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
T
型剪口的第一长度
L1,所述第二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四外延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
T
型剪口的第二长度
L2。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外延线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折线和所述第二预折线之间的第五距离
d5,所述第二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四外延线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折线和所述第二预折线之间的第五距离
d5。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
T
型剪口和所述第一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一距离
d1,所述第一
T
型剪口和所述第三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三距离
d3,所述第二
T
型剪口和所述第二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二距离
d2,所述第二
T
型剪口和所述第四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四距离
d4,所述第一距离
d1、
第二距离
d2、
第三距离
d3以及第四距离
d4
均相等

[0025]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
d1、
第二距离
d2、
第三距离
d3以及第四距离
d4的范围均为1‑
5mm。
[0026]一种单体电池,包括一种绝缘膜

[0027]一种电池组,包括若干互相连接的一种单体电池

[0028]一种包膜方法,包括:
[0029]将底面本体和单体电池本体的底部配合;
[0030]将第一侧面

侧面翻折区一以及侧面翻折区二均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方向翻折
90
°
,直至第一侧面和单体电池本体的侧部配合,同时将第二侧面

侧面翻折区三以及侧面翻折区四均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方向翻折
90
°
,直至第二侧面和单体电池本体的侧部配合;
[0031]将底面翻折区一

底面翻折区二

底面翻折区三

底面翻折区四均向远离单体电池本体的顶部的方向翻折
90
°

[0032]先将侧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一均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方向翻折
90
°
,直至侧面翻折区一和单体电池本体的侧部配合,再将侧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二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方向翻折
90
°
,直至侧面翻折区三和单体电池本体的侧部配合,且侧面翻折区三和侧面翻折区一部分重叠,底面翻折区二和底面翻折区一部分重叠,或者先翻折侧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二,再翻折侧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一,同时,先将侧面翻折区二和底面翻折区三均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方向翻折
90
°
,直至侧面翻折区二和单体电池本体的侧部配合,再将侧面翻折区四和底面翻折区四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方向翻折
90
°
,直至侧面翻折区四和单体电池本体的侧部配合,且侧面翻折区四和侧面翻折区二部分重叠,底面翻折区四和底面翻折区三部分重叠,或者先翻折侧面翻折区四和底面翻折区四,再翻折侧面翻折区二和底面翻折区三;
[0033]将底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二均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的底部方向翻折
90
°
,直至底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二均与底面本体配合,同时将底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四
均向靠近单体电池本体的底部方向翻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绝缘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面本体;分别位于所述底面本体的一端的两侧的底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二;分别位于所述底面本体的另一端的两侧的底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四;连接于所述底面本体的一侧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侧面翻折区一和侧面翻折区二,所述侧面翻折区一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一连接,所述侧面翻折区二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三连接;连接于所述底面本体的另一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侧面翻折区三和侧面翻折区四,所述侧面翻折区三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二连接,所述侧面翻折区四和所述底面翻折区四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底面本体与所述底面翻折区一和底面翻折区二之间的第一
T
型剪口;位于所述底面本体与所述底面翻折区三和底面翻折区四之间的第二
T
型剪口;位于所述底面本体和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第一预折线,所述第一预折线向两侧延伸,以使所述侧面翻折区一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一之间形成第一外延线,所述侧面翻折区二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三之间形成第二外延线;位于所述底面本体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第二预折线,所述第二预折线向两侧延伸,以使所述侧面翻折区三和所述底面翻折区二之间形成第三外延线,所述侧面翻折区四和所述底面翻折区四之间形成第四外延线;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一之间的第三预折线;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二之间的第四预折线;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三之间的第五预折线;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侧面翻折区四之间的第六预折线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T
型剪口的第一宽度
b1和所述第二
T
型剪口的第二宽度
b2均小于所述第一预折线和所述第二预折线之间的第五距离
d5。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外延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一
T
型剪口的第一长度
L1,所述第二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四外延线的长度均小于所述第二
T
型剪口的第二长度
L2。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三外延线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折线和所述第二预折线之间的第五距离
d5,所述第二外延线的长度和所述第四外延线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预折线和所述第二预折线之间的第五距离
d5。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T
型剪口和所述第一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一距离
d1,所述第一
T
型剪口和所述第三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三距离
d3,所述第二
T
型剪口和所述第二外延线之间的距离被配置为第二距离
d2,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剑威林玉春吴清泉杨子祥张继笋
申请(专利权)人:中宏科创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