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流道结构及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728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泵体流道结构,包括泵头,所述泵头整体为上大下小结构,泵头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泵头内的进水通道相连,所述进水通道在泵头内部是由第一阻挡壁和第二阻挡壁与泵头内其他腔室分隔所形成的,在第二阻挡壁顶面开设有进水出口,进水出口为圆孔设置,进水出口与泵头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相连,泵头在与进水出口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停水感应器接口,停水感应器接口与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相连,第一流体通路底部通过流体入口与叶轮槽连接,叶轮槽在与流体入口相对的一侧设有流体出口,并通过流体出口连接有第二流体通路,第二流体通路与第一流体通路之间被泵头内的第三阻挡壁所分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流道结构及水泵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泵
,特别涉及一种泵体流道结构及水泵


技术介绍

[0002]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



酸碱液

乳化液

悬浮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

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在水泵的使用过程中,水泵的输送压力固定,在用户选用水泵时,只能根据水泵的输送压力来应用于特定的地方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现在市面上的泵体内的流道路径较多,水体进入泵体时会经过多余的流道路径,此时如果流道表面较为粗糙,便会给水体带来较多阻力,减少水体的流速,在水泵运作时会产生混杂声,并且会产生汽蚀现象,影响泵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杂声和噪音较低的泵体流道结构及水泵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泵体流道结构,包括泵头,所述泵头整体为上大下小结构,泵头一侧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泵头内的进水通道相连,所述进水通道在泵头内部是由第一阻挡壁和第二阻挡壁与泵头内其他腔室分隔所形成的,所述第一阻挡壁与第二阻挡壁互相垂直,在第二阻挡壁顶面开设有进水出口,所述进水出口为圆孔设置,进水出口与泵头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相连,泵头在与进水出口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停水感应器接口,所述停水感应器接口与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相连,第一流体通路底部通过流体入口与叶轮槽连接,所述叶轮槽在与流体入口相对的一侧设有流体出口,并通过流体出口连接有第二流体通路,所述第二流体通路与第一流体通路之间被泵头内的第三阻挡壁所分隔,泵头在第二流体通路顶部分别开设有出水孔和注水孔与第二流体通路连接,且所述注水孔位于出水孔和停水感应器接口之间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优化了流体在泵体内的流通路径,使得流道路径尽可能地减少,形成了一个相对简单的流动路径,在进水通道上方设置有进水出口,流体由进水口进入泵体,流经进水通道后从进水出口进入第一流体通路,之后从第一流体通路进入叶轮槽,被叶轮槽内的叶轮加压之后进入第二流体通路,最后从出水孔喷出,流体在泵体内仅仅需要走过进水通道

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这三个流道,大大减少了多余的流道路径,减少泵体在运作时的混杂声和噪音,并且还保证了流体在泵体内的流速,并且在泵头上设置的停水感应器接口可以连接停水感应器,能对内部的流体进行监控,对整个泵体的启停进行控制

[0006]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叶轮槽上设有排水孔

排水孔的设置能在泵体输送水体完成后将残留在泵头内部的液体排空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流体通路在靠近流体出口的位置处设有分流片

分流片可以控制和调节流体的流量和速度,提高泵头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0008]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流体通路的流体面积是逐渐扩大的,这个扩大的路径是从流体出口开始,一直延伸到第二流体通路的顶部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流体被叶轮加压流经第二流体通路中时,第二流体通路的截面逐渐扩大,从而减少了液体的流速,降低了液体通过泵头时的压力损失

这有助于提高泵的效率和性能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泵头在连接泵体的一侧上设置有压力开关接口及压力罐接口,所述压力罐接口与泵头内部的压力罐连接通道连接;所述压力开关接口和压力罐连接通道分别与第二流体通路连接

通过压力开关接口接入压力开关和压力罐接口接入的压力罐能很好的对泵体的压力进行控制

[001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泵,包括上述所述的泵体流道结构

[0011]本技术所设计的泵体流道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多余的流道路径,流体在泵体只需流经进水通路

第一流体通路和第二流体通路,并且进水出口是圆孔设置的,这种圆孔的造型能减少与流体的摩擦面,进而减少了阻力,并减轻了汽蚀现象,较少的流道路径能有效减少了流体所走的路程,从而减少了流体与泵体的摩擦力,而第二流体通路逐渐扩大的截面设置能很好的减缓被叶轮加压过的流体流速,减少流体在泵头内的压力损失,并且较少的流体路径能减少汽蚀现象,增加泵体的使用寿命,而较少的摩擦也意味着更低的噪音和混杂声,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混杂声和噪音小并且还能增加泵体的运转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泵体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泵体后视图;
[0014]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竖向剖面图;
[001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竖向流道剖面图;
[0016]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横向剖面图

[0017]其中:泵头
1、
进水口
2、
进水通道
3、
进水出口
4、
第一流体通路
5、
停水感应器接口
6、
叶轮槽
7、
第二流体通路
8、
出水孔
9、
注水孔
10、
排水孔
11、
压力开关接口
12、
压力罐接口
13、
压力罐连接通道
14、
分流片
15、
第一阻挡壁
16、
第二阻挡壁
17、
流体入口
18、
流体出口
19、
第三阻挡壁
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实施例1[0020]如图
1、

2、
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泵体流道结构,包括泵头1,所述泵头1整体为上大下小结构,泵头1一侧设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与泵头1内的进水通道3相连,所述进水通道3在泵头1内部是由第一阻挡壁
16
和第二阻挡壁
17
与泵头1内其他腔室分隔所形成的,所述第一阻挡壁
16
与第二阻挡壁
17
互相垂直,在第二阻挡壁
17
顶面开设有进水出口4,所述进水出口4为圆孔设置,进水出口4与泵头1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5相连,泵头1在与进水出口4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停水感应器接口6,所述停水感应器接口6与内部的第一流
体通路5相连,第一流体通路5底部通过流体入口
18
与叶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泵体流道结构,包括泵头
(1)
,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
(1)
整体为上大下小结构,泵头
(1)
一侧设有进水口
(2)
,所述进水口
(2)
与泵头
(1)
内的进水通道
(3)
相连,所述进水通道
(3)
在泵头
(1)
内部是由第一阻挡壁
(16)
和第二阻挡壁
(17)
与泵头
(1)
内其他腔室分隔所形成的,所述第一阻挡壁
(16)
与第二阻挡壁
(17)
互相垂直,在第二阻挡壁
(17)
顶面开设有进水出口
(4)
,所述进水出口
(4)
为圆孔设置,进水出口
(4)
与泵头
(1)
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
(5)
相连,泵头
(1)
在与进水出口
(4)
所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停水感应器接口
(6)
,所述停水感应器接口
(6)
与内部的第一流体通路
(5)
相连,第一流体通路
(5)
底部通过流体入口
(18)
与叶轮槽
(7)
连接,所述叶轮槽
(7)
在与流体入口
(18)
相对的一侧设有流体出口
(19)
,并通过流体出口
(19)
连接有第二流体通路
(8)
,所述第二流体通路
(8)
与第一流体通路
(5)
之间被泵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必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李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