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低损耗膜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694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包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扁平低损耗膜包线,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通过膜包层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分别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包括主导线和次导线,主导线和次导线缠绕贴合,位于中间主导线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环绕在周边的六条次导线的横截面为与主导线和第一绝缘层或第二绝缘层形状相适应的多边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膜包线,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且通过膜包层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便于通过狭长空间。于通过狭长空间。于通过狭长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平低损耗膜包线


[0001]本技术涉及包线
,尤其是扁平低损耗膜包线。

技术介绍

[0002]膜包线是指在导线或漆包绞合线表面按照一定的重叠率包覆合成薄膜或其他材质薄膜作为绝缘层的电磁线。
[0003]传统的膜包线,多线一般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做成一个整体,需要进行螺旋处理以及退扭处理,工艺相对较为复杂;同时,成型的膜包线截面接近于圆形,无法穿过狭小的空间,而小型化是当今各类产品的发展趋势,随着小型化进程的推进,产品内部空间越来越小,狭长空间出现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何解决传统多线合并为的膜包线无法通过狭长空间的问题,困扰着行业内的许多厂商。且现有的膜包线内芯多的横截面多为圆形,多条内芯之间存在缝隙;另一方面,现有的膜包线还存在耐高温性能不足,外部的温度容易传输至包线内部,进而影响导线的输电功率,损耗较高;防水效果不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膜层破裂,雨水容易渗透至包线内部,造成导线故障;强度不足,抗机械应力较差,在外部的重压下,容易导致包线变形,影响包线内部导线的原有结构,进而影响整体的输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扁平低损耗膜包线,该膜包线通过改进后,能够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扁平低损耗膜包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通过膜包层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分别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高强度层和第二高强度层,所述第一高强度层和第二高强度层的外部共同包覆有膜包层;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包括主导线和次导线,主导线和次导线缠绕贴合,位于中间主导线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环绕在周边的六条次导线的横截面为与主导线和第一绝缘层或第二绝缘层形状相适应的多边形。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主导线和次导线均为铜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均采用聚酯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均为耐高温胶布层。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防水胶布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强度层和第二高强度层均为高强度pe泡棉胶带层。
[0012]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设置有多个凸起棱,所述凸起棱位于两条次导线之间的缝隙中,且与该缝隙的形状相适应
[0013]在另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高强层和第二高强层的外周分别缠绕粘黏层,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同时利用粘黏层外表面的黏性,将外膜包层牢牢地黏连在两根膜包线的外周,进一步,将两根膜包线做成结合更牢固的整体。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具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膜包线,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同时利用粘黏层外表面的黏性,将外膜包层牢牢地黏连在两根膜包线的外周,进一步,将两根膜包线做成结合更牢固的整体;且通过膜包层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便于通过狭长空间;主导线和次导线的连接紧密,缩小内部空间,且通过凸起棱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其更加的稳定;通过设有耐高温层、防水层和高强度层,能够大大提高膜包线的耐高温性能、防水性能以及高强度性能,不仅能够避免外部温度对包线内部的影响,降低损耗,而且,还使得包线不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避免造成包线故障,此外,增加包线的强度后,有效避免包线出现变形的情况,进而确保输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第一导线;2、第二导线;3、第一绝缘层;4、第二绝缘层;5、第一耐高温层;6、第二耐高温层;7、第一防水层;8、第二防水层;9、第一高强度层;10、第二高强度层;11、膜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扁平低损耗膜包线,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通过膜包层11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分别包括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所述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4,所述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4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耐高温层5和第二耐高温层6,所述第一耐高温层5和第二耐高温层6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防水层7和第二防水层8,所述第一防水层7和第二防水层8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高强度层9和第二高强度层10,所述第一高强度层9和第二高强度层10的外部共同包覆有膜包层11;所述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均包括主导线和次导线,主导线和次导线缠绕贴合,位于中间主导线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环绕在周边的六条次导线的横截面为与主导线和第一绝缘层3或第二绝缘层4形状相适应的多边形。
[0020]所述第一导线1和第二导线2的均为铜线。
[0021]所述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4均采用聚酯材料制成。
[0022]所述第一耐高温层5和第二耐高温层6均为耐高温胶布层。
[0023]所述第一防水层7和第二防水层8均为防水胶布层。
[0024]所述第一高强度层9和第二高强度层10均为高强度pe泡棉胶带层。
[0025]实施例2
[0026]所述第一绝缘层3和第二绝缘层4设置有多个凸起棱,所述凸起棱位于两条次导线之间的缝隙中,且与该缝隙的形状相适应。
[0027]实施例3
[0028]所述第一高强层9和第二高强层10的外周分别缠绕粘黏层,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同时利用粘黏层外表面的黏性,将外膜包层11牢牢地黏连在两根膜包线的外周,进一步,将两根膜包线做成结合更牢固的整体。
[0029]实施例4
[0030]所述主导线与次导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骨架,所述绝缘骨架填充各导线之间的缝隙。绝缘层具体可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00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两根平行设置的膜包线,利用粘黏层内外表面的黏性,实现两根膜包线的黏连固定,将原本分离独立的两根膜包线做成一个整体。同时利用粘黏层外表面的黏性,将外膜包层牢牢地黏连在两根膜包线的外周,进一步,将两根膜包线做成结合更牢固的整体;且通过膜包层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便于通过狭长空间;主导线和次导线的连接紧密,缩小内部空间,且通过凸起棱进行限位和固定,使其更加的稳定;耐高温层能够避免外部温度对包线内部的影响,降低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扁平低损耗膜包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通过膜包层连接后截面呈扁平状,第一膜包线和第二膜包线分别包括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所述第一耐高温层和第二耐高温层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外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高强度层和第二高强度层,所述第一高强度层和第二高强度层的外部共同包覆有膜包层;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包括主导线和次导线,位于中间主导线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环绕在周边的六条次导线的横截面为与主导线和第一绝缘层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丞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