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50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箱体的底部内壁左侧设置有第一辅助组件,箱体的底部内壁且位于第一辅助组件的正面设置有检测仪本体,箱体的底部内壁且位于检测仪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辅助组件,该装置通过第一辅助组件便于对固体糖类进行加热,便于对其进行切片取样,且便于对需要固体糖类融化后才能检测糖类进行融化,并且对融化后的糖类进行导流收集,便于后续取样,通过第二辅助组件便于对检测试管内的样品和检测溶液进行转动混合,且可调整试管的顶部和底部翻转,进行再次混合,并对检测试管的顶部和底部进行限位,避免检测试管在倒转后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检测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食品微生物检测是运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检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数量

性质及其对人的健康的影响,以判别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检测方法,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是食品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是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0003]现有生活中,含糖类食品较多,如饮料

糖果

面包等内均包含糖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装置,需要将原料与检测溶液进行混合后方可检测,有些含糖类食品时固体有些是液体,固体糖类需要进行切片取样后,将样品与检测溶液混合后进行检测,而有些需要将固体糖类融化后进行取样检测,现有的含糖类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没有将对固体糖类和固体糖类融化后的取样设备进行集成,导致在对其进行取样时需要在检测室内多个设备内进行取样,样品在检测室内被拿来拿去,导致在取样检测时易被外部环境等污染,影响检测的精准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箱体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箱体的底部内壁左侧设置有第一辅助组件,箱体的底部内壁且位于第一辅助组件的正面设置有检测仪本体,箱体的底部内壁且位于检测仪本体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辅助组件;
[0005]所述第一辅助组件包括第一壳体

电加热圈

第二壳体

限位槽

限位块

储放板

导流板和引流板,第一壳体的底部与箱体的底部内壁左侧固定连接,电加热圈固定套设在第二壳体的外侧壁,第二壳体和电加热圈均固定设在第一壳体内,限位槽呈环形阵列开设在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端,限位块呈环形阵列分别放置在限位槽内,且限位块相互靠近的一侧与储放板的侧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底部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引流板的一端延伸至导流板内,引流板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外

[0006]优选的,所述储放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环形阵列排布的通孔,所述限位槽的顶部内壁均延伸至第二壳体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顶部和引流板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底部内壁均呈倾斜形设计,第二凹槽的底部内壁右侧和第三凹槽的底
部内壁左侧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顶部均成开口状设计,所述电加热圈和检测仪本体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辅助组件包括安装座

驱动电机

第一轴承

支撑座

安装架

滑槽

压块

螺纹杆

螺纹管

蜗轮

蜗杆和安装槽,安装座的底部与箱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安装座位于检测仪本体的右侧,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第四凹槽,驱动电机的底部与第四凹槽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有转轴,转轴的顶部延伸至安装座的顶部,转轴位于安装座顶部的一端与支撑座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架的底部与支撑座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侧壁与安装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且螺纹杆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架内,螺纹杆位于安装架内的一端侧壁与螺纹管的内壁螺纹连接,压块的顶部与螺纹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槽和安装槽均设有两个,两个滑槽分别开设在安装架的内侧两侧,两个滑槽的内部均放置有滑块,两个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与压块的侧壁两侧固定连接,蜗轮的内壁固定套设在螺纹杆位于安装架顶部的一端侧壁,蜗轮的外壁与蜗杆的侧壁啮合,蜗杆的侧壁两端与安装架的顶部转动连接,两个安装槽分别开设在支撑座的顶部和压块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第四凹槽内,第一轴承的外圈外壁与第四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轴承的内圈内壁与转轴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侧壁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轴承,两个第二轴承的内圈内壁分别与蜗杆的侧壁两端固定连接,两个第二轴承的外圈外壁分别固定设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底部均与安装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架的正面和底部均呈开口状设计,所述安装架的内壁呈弧形设计,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内壁且位于第一壳体的右侧固定设有安装圈,安装圈的内壁套设有储放瓶

[0014]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和正面分别铰接有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第一箱门的顶部固定设有把手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1、
该装置通过第一辅助组件便于对固体糖类进行加热,通过对固定糖类进行加热,便于对其进行切片取样,且便于对需要固体糖类融化后才能检测糖类进行融化,并且对融化后的糖类进行导流收集,便于后续取样,操作简单,便于实际使用

[0017]2、
该装置通过第二辅助组件便于对检测试管内的样品和检测溶液进行转动混合,且可调整试管的顶部和底部翻转,再固定在安装架内,进行再次混合,保证充分混合,并且通过压块和安装槽等对检测试管的顶部和底部进行限位,避免检测试管在倒转后渗漏,避免影响检测的精准度,且通过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对压块进行限位,具有自锁功能,避免安装架转动影响压块的限位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的第一箱门和第二箱门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的箱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的第一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的导流板和引流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的第二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包括底座
(1)
和箱体
(2)
,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
(2)
的底部与所述底座
(1)
的顶部固定连接,箱体
(2)
的底部内壁左侧设置有第一辅助组件
(3)
,箱体
(2)
的底部内壁且位于第一辅助组件
(3)
的正面设置有检测仪本体
(5)
,箱体
(2)
的底部内壁且位于检测仪本体
(5)
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辅助组件
(4)
;所述第一辅助组件
(3)
包括第一壳体
(301)、
电加热圈
(304)、
第二壳体
(303)、
限位槽
(305)、
限位块
(306)、
储放板
(307)、
导流板
(308)
和引流板
(302)
,第一壳体
(301)
的底部与箱体
(2)
的底部内壁左侧固定连接,电加热圈
(304)
固定套设在第二壳体
(303)
的外侧壁,第二壳体
(303)
和电加热圈
(304)
均固定设在第一壳体
(301)
内,限位槽
(305)
呈环形阵列开设在第二壳体
(303)
的内侧壁上端,限位块
(306)
呈环形阵列分别放置在限位槽
(305)
内,且限位块
(306)
相互靠近的一侧与储放板
(307)
的侧壁固定连接,导流板
(308)
的底部与第二壳体
(303)
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引流板
(302)
的一端延伸至导流板
(308)
内,引流板
(302)
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壳体
(3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板
(307)
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环形阵列排布的通孔,所述限位槽
(305)
的顶部内壁均延伸至第二壳体
(303)
的顶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
(308)
的顶部和引流板
(302)
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底部内壁均呈倾斜形设计,第二凹槽的底部内壁右侧和第三凹槽的底部内壁左侧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
(301)
和第二壳体
(303)
的顶部均成开口状设计,所述电加热圈
(304)
和检测仪本体
(5)
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食品微生物含量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组件
(4)
包括安装座
(4010)、
驱动电机
(401)、
第一轴承
(402)、
支撑座
(409)、
安装架
(404)、
滑槽
(408)、
压块
(407)、
螺纹杆
(406)、
螺纹管
(405)、
蜗轮
(4012)、
蜗杆
(40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萌张凤清郑风娥王烁梁婧婧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