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振华专利>正文

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358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包括:反应罐、支撑腿、排气管、收集罐管口和连接块,所述反应罐底部外侧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反应罐外侧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外侧设置有收集罐管口,该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收集罐管口移动时可以带动密封圈进行移动,密封圈移动到排气管内部时产生形变,当密封圈移动到密封槽内部时可进行形状复位,此时排气管与收集罐管口之间互通,当排气管与收集罐管口对接完成后,拉动螺纹柱进行移动,螺纹柱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杆进行旋转,从而保证反应罐的稳定程度,便于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上的反应罐在需要移动时可以简单便捷的进行位置移动。捷的进行位置移动。捷的进行位置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氢装置
,具体为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是利用厌氧光发酵制氢细菌和暗发酵制氢细菌的各自优势及互补特性,将二者结合以提高制氢能力及底物转化效率的新型设备被称为光暗耦合发酵制氢装置,且长期依赖石化能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氢气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现有的采血辅助设备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缺陷;
[0003]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在制氢的过程中需要将反应罐制成的氢气输送到收集罐的内部,通常反应罐与收集罐之间的管道对接是通过控制阀进行对接使用的,且反应罐与收集罐的管口对接过程比较繁琐,且密封性不高,对收集罐管口进行拆除时也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与收集罐之间对接过程过于繁琐且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包括:反应罐、支撑腿、排气管、收集罐管口和连接块,所述反应罐底部外侧安装有支撑腿,所述反应罐外侧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外侧设置有收集罐管口,连接块,安装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所述连接块内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连接块外侧开设有旋转槽,所述旋转槽内部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外侧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外侧连接有螺母,所述收集罐管口的外侧安装有U型槽环,靠近密封槽的所述收集罐管口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圈。
[0006]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与收集罐管口为一体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柱与旋转杆之间通过旋转槽构成旋转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腿还设置有移动盒、滑槽、螺纹杆、移动块、移动板和移动轮,所述支撑腿内侧安装有移动盒。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盒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盒顶部通过轴承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外侧连接有移动块。
[0010]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底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部安装有移动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收集罐管口移动时可以带动密封圈进行移动,密封圈移动到排气管内部时产生形变,当密封圈移动到密封槽内部时可进行形状复位,此时排气管与收集罐管口之间互通,当排气管与收集罐管口对接完成后,拉动螺纹柱进行移动,螺纹柱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杆进行旋转,从而保证反应罐的稳定程度,便于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上的反应罐在需要移动时可
以简单便捷的进行位置移动。
[0012]1.收集罐管口移动时可以带动密封圈进行移动,密封圈移动到排气管内部时产生形变,当密封圈移动到密封槽内部时可进行形状复位,此时排气管与收集罐管口之间互通,当排气管与收集罐管口对接完成后,拉动螺纹柱进行移动,螺纹柱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杆进行旋转,螺纹柱旋转时可以带动螺母进行移动,当螺纹柱外侧旋转到U型槽环内部时可以对螺母进行转动,螺母转动时可以将收集罐管口与连接块之间进行稳定固定,且密封性较好,便于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反应罐与排气管之间进行快速稳定的对接。
[0013]2.螺纹杆转动时可以与移动盒进行旋转,螺纹杆旋转时可以与移动块进行螺纹滑动,移动块螺纹滑动时可以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移动板移动时可以与滑槽进行滑动,移动板移动的同时可以带动移动轮进行移动,移动轮移动出移动盒内部时可以将反应罐支撑起,从而方便反应罐进行位置移动,当反应罐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将移动轮进行收回,从而保证反应罐的稳定程度,便于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上的反应罐在需要移动时可以简单便捷的进行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连接块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收集罐管口右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移动盒主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反应罐;2、支撑腿;3、排气管;4、收集罐管口;5、连接块;6、密封槽;7、旋转槽;8、旋转杆;9、螺纹柱;10、螺母;11、U型槽环;12、密封圈;13、移动盒;14、滑槽;15、螺纹杆;16、移动块;17、移动板;18、移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包括:反应罐1、支撑腿2、排气管3、收集罐管口4和连接块5,反应罐1底部外侧安装有支撑腿2,反应罐1外侧安装有排气管3,排气管3外侧设置有收集罐管口4,连接块5,安装在排气管3的外侧,连接块5内壁开设有密封槽6,连接块5外侧开设有旋转槽7,旋转槽7内部安装有旋转杆8,旋转杆8外侧连接有螺纹柱9,螺纹柱9外侧连接有螺母10,收集罐管口4的外侧安装有U型槽环11,靠近密封槽6的收集罐管口4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与收集罐管口4为一体结构,螺纹柱9与旋转杆8之间通过旋转槽7构成旋转结构。
[0021]具体实施时,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是通过暗光耦合发酵过程从而进行制氢,在制氢的过程中需要将反应罐1上的排气管3与收集罐管口4进行对接,通常通过控制阀进行对接,此对接方式繁琐且稳定性差,容易造成氢气的泄露,此时可以推动收集罐管口4
进行移动,收集罐管口4移动时可以带动密封圈12进行移动,密封圈12移动到排气管3内部时产生形变,当密封圈12移动到密封槽6内部时可进行形状复位,此时排气管3与收集罐管口4之间互通,由于收集罐管口4移动时可以带动U型槽环11进行移动,当排气管3与收集罐管口4对接完成后,拉动螺纹柱9进行移动,螺纹柱9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杆8进行旋转,螺纹柱9旋转时可以带动螺母10进行移动,当螺纹柱9外侧旋转到U型槽环11内部时可以对螺母10进行转动,螺母10转动时可以将收集罐管口4与连接块5之间进行稳定固定,且密封性较好。
[0022]参阅图1,2,3可知,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反应罐1与排气管3之间进行快速稳定的对接。
[0023]参阅图1,4可知,支撑腿2还设置有移动盒13、滑槽14、螺纹杆15、移动块16、移动板17和移动轮18,支撑腿2内侧安装有移动盒13,移动盒13内部开设有滑槽14,移动盒13顶部通过轴承贯穿连接有螺纹杆15,螺纹杆15底端外侧连接有移动块16,移动块16底部安装有移动板17,移动板17底部安装有移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包括:反应罐(1)、支撑腿(2)、排气管(3)、收集罐管口(4)和连接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罐(1)底部外侧安装有支撑腿(2),所述反应罐(1)外侧安装有排气管(3),所述排气管(3)外侧设置有收集罐管口(4);连接块(5),安装在所述排气管(3)的外侧,所述连接块(5)内壁开设有密封槽(6),所述连接块(5)外侧开设有旋转槽(7),所述旋转槽(7)内部安装有旋转杆(8),所述旋转杆(8)外侧连接有螺纹柱(9),所述螺纹柱(9)外侧连接有螺母(10),所述收集罐管口(4)的外侧安装有U型槽环(11),靠近密封槽(6)的所述收集罐管口(4)的外侧连接有密封圈(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暗光联合连续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2)与收集罐管口(4)为一体结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振华李颖侯屹婷
申请(专利权)人:肖振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