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及海绵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26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9
本申请涉及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及海绵道路,其中,沉淀模块具有沉淀空间、进水口和过水孔,进水口和过水孔均与沉淀空间连通,进水口供路面的雨水流入沉淀空间,沉淀空间为流入的雨水提供沉淀场所;过水孔的高度高于沉淀空间的底面,沉淀空间的底面低于路面,沉淀后的雨水从过水孔流出;海绵道路设有路面雨水沉淀模块以及滞蓄模块,滞蓄模块具有能够容纳雨水的滞蓄区,滞蓄区具有雨水进口和雨水出口,雨水进口与沉淀空间连通,滞蓄区的雨水能够通过雨水出口排出至路面。本申请不仅能够减缓雨水的流动,而且能够对道路雨水面源污染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及海绵道路


[0001]本申请属于城市道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及海绵道路。

技术介绍

[0002]雨水在降落、汇集过程中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严重污染河流。道路因为其绿化带较少,硬质路面多,呈长条形,不能很好的实施海绵化改造,可利用的海绵化技术较少,无法满足不同情形下的道路海绵实施及既有道路的海绵改造。现有道路存在雨水面源污染的问题,路面雨水中夹杂的污染物会堵塞雨水篦子,导致路面积水问题加重;而且,现有路面对雨水渗透性差,不能补充地下水实现雨水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及海绵道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中的一者或多者。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方面,提供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具有沉淀空间、进水口和过水孔,进水口和过水孔均与沉淀空间连通,进水口供路面的雨水流入沉淀空间,沉淀空间为流入的雨水提供沉淀场所;过水孔的高度高于沉淀空间的底面,沉淀空间的底面低于路面,沉淀后的雨水从过水孔流出。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混凝土入口,混凝土入口铺设在开挖在路面的坑槽内,进水口设于混凝土入口上。
[0007]进一步地,混凝土入口具有10%坡度。
[0008]进一步地,沉淀模块的过水孔与沉淀模块一侧的滞蓄区连通。
[0009]进一步地,沉淀模块的过水孔与沉淀模块一侧的绿化带连通。
[0010]进一步地,沉淀模块具有底板以及垂直设于底板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平行,第三侧壁垂直连接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第三侧壁与路缘石的侧壁面平行。
[0011]进一步地,第三侧壁的顶端中部设置第一过水孔,第一过水孔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二过水孔,且第一过水孔的尺寸大于第二过水孔的尺寸。
[0012]进一步地,底板具有内底面和外底面;第一过水孔与第二过水孔具有共面的孔底面,孔底面与内底面之间具有第一垂直距离,孔底面与外底面具有第二垂直距离,第一垂直距离小于第二垂直距离。
[0013]进一步地,第一垂直距离为75mm,第二垂直距离为175mm。
[0014]进一步地,混凝土入口为预制混凝土板。
[0015]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海绵道路,设有上述路面雨水沉淀模块以及滞蓄模块,滞蓄模块具有能够容纳雨水的滞蓄区,滞蓄区具有雨水进口和雨水出口,雨水进口与沉淀空间
连通,滞蓄区的雨水能够通过雨水出口排出至路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及海绵道路,沉淀模块不仅能够减缓雨水的流动,使其更接近于自然区域的流量特征,减少峰值流量,并延长峰值流量发生的时间,有助于减少洪水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净化雨水,有效削减面源污染SS;在无雨水期间,滞蓄模块可用于调蓄,涵养地下水。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路面雨水沉淀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海绵道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海绵道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4为图3中1

1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00

人行道;200

车行道;300

路缘石;400

沉淀模块;500

滞蓄模块;
[0024]1‑
缺口;2

沉淀空间;3

混凝土入口;4

滞蓄区;5

雨水出口;6

第一侧壁;7

第二侧壁;8

第三侧壁;9

第一过水孔;10

第二过水孔;11

雨水篦子12

石笼墙;13

回填土层;14

级配碎石基层;15

绿色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6]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0027]实施例1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以下可简称沉淀模块400,应用于海绵道路,路面雨水携带污染物流入沉淀模块400,进行沉淀,沉淀后的雨水流回至路面,这样减少雨水面源污染。
[0029]如图1所示,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具有沉淀空间2、进水口和过水孔,进水口和过水孔均与沉淀空间2连通,进水口供路面的雨水流入沉淀空间2,沉淀空间2为流入的雨水提供沉淀场所;过水孔的高度高于沉淀空间2的底面,沉淀空间2的底面低于路面,沉淀后的雨水从
过水孔流出。
[0030]本实施例中,沉淀模块400还包括混凝土入口3,混凝土入口3铺设在开挖在路面的坑槽内,进水口设于混凝土入口3上。
[0031]进一步地,混凝土入口3具有10%坡度,便于雨水顺利流入。
[003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沉淀模块400的过水孔可以直接与沉淀模块400一侧的绿化带连通,沉淀后的雨水直接流入绿化带。
[003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沉淀模块400的过水孔与沉淀模块400一侧的滞蓄区4连通,滞蓄区也能够储存储一定量雨水,并且雨水在滞蓄区进行下渗,储存在地下。
[0034]本实施例中,沉淀模块400具有底板以及垂直设于底板的第一侧壁6、第二侧壁7和第三侧壁8;其中,第一侧壁6与第二侧壁7平行,第三侧壁8垂直连接在第一侧壁6与第二侧壁7之间;第三侧壁8与路缘石300的侧壁面平行;第三侧壁8的顶端中部设置第一过水孔9,第一过水孔9的两侧分别设置一第二过水孔10,且第一过水孔9的尺寸大于第二过水孔10的尺寸。示例性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沉淀空间(2)、进水口和过水孔,所述进水口和过水孔均与所述沉淀空间(2)连通,所述进水口供路面的雨水流入所述沉淀空间(2),所述沉淀空间(2)为流入的雨水提供沉淀场所;所述过水孔的高度高于所述沉淀空间(2)的底面,所述沉淀空间(2)的底面低于路面,沉淀后的雨水从所述过水孔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凝土入口(3),所述混凝土入口(3)铺设在开挖在路面的坑槽内,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混凝土入口(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入口(3)具有10%坡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模块(400)的过水孔与所述沉淀模块(400)一侧的滞蓄区(4)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模块(400)的过水孔与所述沉淀模块(400)一侧的绿化带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路面雨水沉淀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模块(400)具有底板以及垂直设于所述底板的第一侧壁(6)、第二侧壁(7)和第三侧壁(8);其中,第一侧壁(6)与第二侧壁(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昕李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