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1938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端配药台、T形输液传送轨道、连接中轨、输液挂钩和前端多功能穿刺台;所述中端配药台和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的正下方,所述连接中轨位于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的正上方,所述输液挂钩在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上平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使静脉穿刺治疗工作有序,高效率的完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出错的情况,保证了输液安全;且大大节省了辅助人员的人力配置,加快静脉输液药品传送速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缩短患儿和家长的等候时间,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意度提高。意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药品需要先从输液药房通过轨道传递,人工拿到配药台,人工配药完成后再悬挂到传送轨道,之后由穿刺台上的辅助人员拿到各自穿刺台,拿到药物后穿刺操作者根据药品上的患者信息呼叫患者到相应穿刺台,在这过程中需要护士及辅助人员反复走动不停取药,无形中增加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端配药台1、T形输液传送轨道2、连接中轨3、输液挂钩4和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所述中端配药台1和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的正下方,所述连接中轨3位于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的正上方,所述输液挂钩4在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上平滑移动。
[0006]作为优选,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由平直输送轨道21、过渡弯道22、固定吊杆23、输送外轨24、承接内轨25和轨道挡板26组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中端配药台1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中的所述平直输送轨道21的正下方。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中轨3为S形,连接所述输送外轨24和所述承接内轨25,所述连接中轨3由旋转轨道31、旋转吊杆32、连接轨道33、中轨挡板34、预留旋转空隙35、固定螺栓36、轴承37、旋转感应器38组成。
[0009]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轨道31由所述旋转吊杆3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吊杆32上设置有所述轴承37和所述旋转感应器38,所述旋转感应器38与所述前端穿刺台5上遥控按钮相感应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挡板26为带有厚度的实体板,位于整个T形输液传送轨道2的首末两端。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中轨挡板34为带有厚度的实体板,由所述固定螺栓36固定在所述输送外轨24和所述承接内轨25连接处的轨壁上。
[0012]作为优选,所述输液挂钩4为自移动式伸缩挂钩,所述输液挂钩4由移动滑轮41、移动控制器42、伸缩节43和金属挂钩44组成;所述输液挂钩4自行缓速移动,由干电池提供动力。
[0013]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滑轮41为两对平行滑轮,由所述移动控制器42提供不停动力,干电池电量耗尽可更换续用,所述移动滑轮41分别在T形输液轨道两肩处运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位于所述连接中轨3的正下方,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由输送外轨旋转吊杆控制按钮51、承接内轨旋转吊杆控制按钮52、核心电控箱53和医疗用具盛放柜组成。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不必要的走动,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使静脉穿刺治疗工作有序,高效率的完成。
[0017]本技术通过可遥控药品传送轨道传送输液药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出错的情况,保证了输液安全。且大大节省了辅助人员的人力配置。
[0018]本技术应用可遥控药品传送轨道,加快静脉输液药品传送速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从而缩短患儿和家长的等候时间,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提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为本技术中旋转吊杆变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旋转吊杆尚未变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输液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旋转吊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中多功能穿刺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中端配药台;2、T形输液传送轨道;21、平直输送轨道;22、过渡轨道;23、固定吊杆;24、输送外轨;25、承接内轨;26、轨道挡板;3、连接中轨;31、旋转轨道;32、旋转吊杆;33、连接轨道;34、中轨挡板;35、预留旋转空隙;36、固定螺栓;37、轴承;38、旋转感应器;4、输液挂钩;41、移动滑轮;42、移动控制器;43、伸缩节;44、金属挂钩;5、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1、输送外轨旋转吊杆控制按钮;52、承接内轨旋转吊杆控制按钮;53、核心电控箱;54、医疗用具盛放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阐明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实施过程及性能展示,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0028]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
[0029]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0030]如图1所示,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端配药台1、T形输液
传送轨道2、连接中轨3、输液挂钩4和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所述中端配药台1和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的正下方,所述连接中轨3位于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的正上方,所述输液挂钩4在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上平滑移动。
[0031]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由平直输送轨道21、过渡弯道22、固定吊杆23、输送外轨24、承接内轨25和轨道挡板26组成;所述中端配药台1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中的所述平直输送轨道21的正下方。
[0032]如图3、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中轨3为S形,连接所述输送外轨24和所述承接内轨25,所述连接中轨3由旋转轨道31、旋转吊杆32、连接轨道33、中轨挡板34、预留旋转空隙35、固定螺栓36、轴承37、旋转感应器38组成;所述旋转轨道31由所述旋转吊杆3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吊杆32上设置有所述轴承37和所述旋转感应器38,所述旋转感应器38与所述前端穿刺台5上遥控按钮相感应连接;所述轨道挡板26为带有厚度的实体板,位于整个T形输液传送轨道2的首末两端;所述中轨挡板34为带有厚度的实体板,由所述固定螺栓36固定在所述输送外轨24和所述承接内轨25连接处的轨壁上。
[0033]如图5、图6所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输液挂钩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端配药台(1)、T形输液传送轨道(2)、连接中轨(3)、输液挂钩(4)和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所述中端配药台(1)和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的正下方,所述连接中轨(3)位于所述前端多功能穿刺台(5)的正上方,所述输液挂钩(4)在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上平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由平直输送轨道(21)、过渡弯道(22)、固定吊杆(23)、输送外轨(24)、承接内轨(25)和轨道挡板(26)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端配药台(1)位于所述T形输液传送轨道(2)中的平直输送轨道(21)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中轨(3)为S形,连接输送外轨(24)和承接内轨(25),所述连接中轨(3)由旋转轨道(31)、旋转吊杆(32)、连接轨道(33)、中轨挡板(34)、预留旋转空隙(35)、固定螺栓(36)、轴承(37)、旋转感应器(38)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遥控输液传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轨道(31)由所述旋转吊杆(3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吊杆(32)上设置有所述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赵雪丽林冰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