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壳体、电池、电池包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718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壳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电池、电池包及车辆。动力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功能涂层;壳体本体包括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功能涂层包括绝缘涂层、绝缘隔热涂层和绝缘导热涂层,绝缘涂层覆盖在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第一侧面上,绝缘隔热涂层覆盖在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上,绝缘导热涂层覆盖在第二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涂层的功能多样化,绝缘导热涂层具有导热的作用,利于动力电池散热,绝缘隔热涂层具有隔热的作用,相邻动力电池的大面之间不再需要设置隔热材料,减少了隔热材料的使用,降低材料使用成本。降低材料使用成本。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壳体、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壳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中,方形电池通常会在电池壳体的外表面包覆粘贴一层绝缘膜,对动力电池进行绝缘保护。
[0003]但是,绝缘膜包覆时,电池壳体的外表面难以覆盖完全,包覆效果差,容易渗入湿气,导致绝缘膜粘性下降,绝缘膜在边角弯折处有起翘风险,从而导致绝缘失效。再者,绝缘膜功能单一,只是起到了对电池壳体绝缘保护的作用,无其他附加功能,动力电池壳体包覆绝缘膜后,电池包中相邻动力电池的大面之间还需额外使用隔热材料进行隔热,这样会增加材料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动力电池壳体外表面的绝缘膜功能单一,会增加材料的使用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壳体、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功能涂层;
[0006]所述壳体本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大面和所述第二大面相对;
[0007]所述功能涂层包括绝缘涂层、绝缘隔热涂层和绝缘导热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绝缘隔热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大面和所述第二大面上,所述绝缘导热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二侧面上。
[0008]可选地,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第一绝缘涂层、第二绝缘涂层和第三绝缘涂层,所述第一绝缘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绝缘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三绝缘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
[0009]可选地,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100~120μm。
[0010]可选地,所述绝缘隔热涂层包括第一隔热涂层和第二隔热涂层,所述第一隔热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大面上,所述第二隔热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大面上。
[0011]可选地,所述绝缘隔热涂层的厚度为190~210μm。
[0012]可选地,所述绝缘导热涂层的厚度为100~120μm。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大面和所述第二大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0014]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之间两两垂直。
[0015]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极芯和如前所述的动力电池壳体,所述极芯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壳体中。
[0016]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液冷板和堆叠设置的多个如前所述的电池,所述第二侧面抵接所述液冷板,相邻两个所述电池中,其中一个所述电池的第一大面和另一个所述电池的第二大面抵接。
[0017]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前的电池包。
[00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壳体,功能涂层通过涂覆形成在壳体本体上,与壳体本体之间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包覆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护作用,且涂层的功能多样化,绝缘导热涂层除绝缘防护外还具有导热的作用,利于动力电池散热,绝缘隔热涂层除绝缘防护外还具有隔热的作用,相邻动力电池的大面之间不再需要设置隔热材料,减少了隔热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且还能够实现电池包整体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壳体的展开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示意图。
[0022]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3]11、第一端面;111、第一边缘;112、第二边缘;113、第三边缘;114、第四边缘;12、第二端面;121、第五边缘;122、第六边缘;123、第七边缘;124、第八边缘;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31、第一大面;32、第二大面;4、液冷板;5、结构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功能涂层,功能涂层涂覆在壳体本体上。壳体本体具有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一大面31和第二大面32,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相对设置,第一大面31和第二大面32相对设置。功能涂层包括绝缘涂层、绝缘隔热涂层和绝缘导热涂层,绝缘涂层覆盖在第一端面11、第二端面12和第一侧面21上,绝缘涂层起到绝缘耐压的作用,绝缘隔热涂层覆盖在第一大面31和第二大面32上,绝缘隔热涂层具有绝缘耐压和隔热的作用,绝缘导热涂层覆盖在第二侧面22上,绝缘导热涂层具有绝缘耐压和导热的作用。
[00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壳体,功能涂层通过涂覆形成在壳体本体上,与壳体本体之间具有较好的附着力,包覆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绝缘防护作用,且涂层的功能多样化,绝缘导热涂层除绝缘防护外还具有导热的作用,利于动力电池散热,绝缘隔热涂层除绝缘防护外还具有隔热的作用,相邻动力电池的大面之间不再需要设置隔热材料,减少了隔热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且还能够实现电池包整体的轻量化。
[0027]在一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壳体适用范围较广,适用于除了圆柱电池和软包电池之
外的其他电池,如方形电池和刀片电池。
[0028]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端面11和第二端面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大面31和第二大面3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之间两两垂直。
[0029]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动力电池为刀片电池,动力电池壳体为立方体,第一端面11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缘111、第二边缘112、第三边缘113和第四边缘114,第一边缘111和第三边缘113相对设置,第二边缘112和第四边缘114相对设置,第二端面12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五边缘121、第六边缘122、第七边缘123和第八边缘124,第五边缘121和第七边缘123相对设置,第六边缘122和第八边缘124相对设置,第一侧面21从第一边缘111延伸至第五边缘121,第二侧面22从第三边缘113延伸至第七边缘123,第一大面31从第二边缘112延伸至第六边缘122,第二大面32从第四边缘114延伸至第八边缘124。
[00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本体和功能涂层;所述壳体本体具有第一端面、第二端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大面和第二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大面和所述第二大面相对;所述功能涂层包括绝缘涂层、绝缘隔热涂层和绝缘导热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一端面、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绝缘隔热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一大面和所述第二大面上,所述绝缘导热涂层覆盖在所述第二侧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包括第一绝缘涂层、第二绝缘涂层和第三绝缘涂层,所述第一绝缘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绝缘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三绝缘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涂层的厚度为100~120μ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隔热涂层包括第一隔热涂层和第二隔热涂层,所述第一隔热涂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大面上,所述第二隔热涂层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京刘秀娜彭青波夏乾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