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843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背接触式电池的正面无汇流条,条形码无合适的设置位置,影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使用或其相关信息追溯的问题。所述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胶膜层、电池片层和导电背板。电池片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片,导电背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导电层、粘结层和封装板。绝缘层设置于电池片层下方,绝缘层具有开口区域,导电层通过开口区域与电池片层电连接。识别件位于电池片层和绝缘层之间,且设置于绝缘层,识别件能够被识别。识别件能够被识别。识别件能够被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光伏组件是一种实现光电转换的器件,通常包括电池片层、汇流条、封装胶膜、透光性盖板、背板、边框、接线盒和条形码等。
[0003]现有技术中,汇流条一般设置在电池片层的端部(即边缘区域),汇流条用于将多个电池串的电流引出。进一步地,条形码设置在汇流条上,且条形码朝向透光性盖板。
[0004]但是,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正面无汇流条,又由于条形码通常需要设置在光伏组件内部,极少情况或者不会粘贴在边框上,以避免条形码丢失。因此,条形码无合适的设置位置,进而会影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使用或其相关信息的追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用于设置条形码,以便于使用背接触式光伏组件或者追溯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相关信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上述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胶膜层、电池片层和导电背板。电池片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片,导电背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导电层、粘结层和封装板。绝缘层设置于电池片层下方,绝缘层具有开口区域,导电层通过开口区域与电池片层电连接。识别件位于电池片层和绝缘层之间,且设置于绝缘层,识别件能够被识别。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背接触式光伏组件中,由于识别件位于电池片层和绝缘层之间,识别件能够被识别。此时,透过盖板看向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内部,可以清晰准确的识别到识别件。基于此,可以通过识别件准确的获知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相关信息,以便于使用背接触式光伏组件或者追溯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相关信息。进一步地,由于识别件设置于绝缘层上,此时,不影响电池片层、导电层或其他层的正常工作,以确保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工作性能。同时,由于绝缘层的整体面积较大,因此可以增加识别件具体设置位置的选择性,以使背接触式光伏组件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0008]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识别件包括条形码或电子标签。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为工作人员增加了选择性,此时可以使识别件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以扩大其适用范围。
[001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池片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串,每一电池串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片。识别件位于电池串的串间间隙,或识别件位于电池串内电池片的片间间隙,或识别件位于电池片与边框之间的间隙。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识别件的设置位置多种多样,为工作人员增加了选择性。此时,可以使识别件进一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了其适用范围。进一步地,由于识别件位于不同结构之间的间隙处,此时,可以在不影响电池片或其他结构的
基础上,确保识别件与绝缘层连接的牢固性,以确保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质量。
[001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识别件设置于绝缘层的中心区域。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在层压形成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过程中,位于绝缘层的中心区域的识别件受力平衡,此时,可以确保识别件的平整度,减少或避免识别件出现褶皱的情况,以便于后期快速准确的识别读取识别件中的信息,提高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率。进一步地,还可以确保位于识别件下方的绝缘层的平整度,以确保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质量,提高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美观度。再进一步地,由于识别件设置于绝缘层的中心区域,此时,盖板、胶膜层、电池片层和导电背板的规格可以统一。基于此,不仅可以使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左右对称,以进一步提高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美观度。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某一层的尺寸较大而增加背接触式光伏组件整体的尺寸,以节省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材料成本,提高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接着,还可以避免因需要给识别件预留设置位置增大绝缘层的面积,导致增加的面积未被充分利用出现留白的情况,以进一步提高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美观度。此外,还可以避免识别件被边框或其他结构遮挡,以确保识别件的识别率。
[001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识别件设置于绝缘层的端部区域。此时,可以使识别件快速到达识别处,节省从搬运到识别出的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
[0015]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背接触式光伏组件还包括:汇流条。汇流条的第一端与导电层电连接,汇流条的第二端与接线盒电连接,识别件与汇流条间隔设置。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识别件与汇流条间隔设置,此时,可以减少或避免因汇流条的弯折导致识别件出现褶皱或凸起的情况,以确保识别件的平整度,进而确保后期快速准确的识别读取识别件中的信息,提高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率。
[0017]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绝缘层的面积分别大于导电层的面积和电池片层的面积。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有利于将识别件设置于绝缘层的端部区域,避免出现因预留给识别件的区域面积不够,导致识别件被边框或其他结构遮挡无法被识别的情况。
[0019]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绝缘层为EPE绝缘层或聚酰亚胺绝缘层。
[002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粘结层为聚烯烃弹性体粘结层、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粘结层或聚乙烯醇缩丁醛粘结层。
[0021]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封装板为TPC封装板、KPC封装板、PC封装板或CPC封装板。
[0022]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导电层为铜铝导电层、铝箔导电层、铜箔镀铝导电层、铜箔镀镍导电层、铜箔镀锡导电层、铝箔镀铜导电层、铝箔镀锡导电层或铝箔镀镍导电层。
[00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上述绝缘层、导电层、粘结层和封装板的材质均不局限于某一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了其选择性。此时,可以使背接触式光伏组件进一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其适用范围。
[0024]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汇流条的第一端位于导电层和绝缘层之间。汇流条的第一端设置于导电层的中心区域;和/或,汇流条的第一端设置于导电层的端部区域。
[00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增加了汇流条设置位置的选择性,以使背接触式光伏组件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而扩大其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2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接触式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图3中C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相邻电池串和识别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盖板、胶膜层、电池片层和导电背板;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片,所述导电背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层叠设置的绝缘层、导电层、粘结层和封装板;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电池片层下方;所述绝缘层具有开口区域,所述导电层通过所述开口区域与所述电池片层电连接;识别件,位于所述电池片层和所述绝缘层之间,且设置于所述绝缘层;所述识别件能够被识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件包括条形码或电子标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电池串,每一所述电池串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电池片;所述识别件位于所述电池串的串间间隙,或所述识别件位于所述电池串内电池片的片间间隙,或所述识别件位于所述电池片与边框之间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中心区域,或,所述识别件设置于所述绝缘层的端部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接触式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式光伏组件还包括:汇流条;所述汇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德宝陈鹏陈军李华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