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667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下拉槽内最低位置处且与侧墙交汇的横洞,在横洞洞口设有安全门,安全门下部设有排水结构;横洞内底部设有沿下拉槽纵向设置的排水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属于道路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道路中,由于受地形限制,很多路段较长路口较窄,当直行车辆和转弯车辆较多时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

周末及节假日车流大,车道远远超过饱和量,导致交通拥堵

为了改善交通,通常在原有的公路向下挖筑下拉槽,实现直行车辆和转弯车辆分流,极大改善交通拥堵状况

[0003]由于下拉槽相对原有的公路为下沉式结构,容易积水,故其排水系统尤为关键

目前,大多下拉槽最低位置两侧设置与排水沟连接的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隔离栅格板

此结构与原公路的排水结构相似,排水效果较差,在遇到大雨

特大暴雨时,原公路上的来不及排走的积水会汇入下拉槽内,导致拉槽内积水较多,严重时会填满整个下拉槽,不仅导致交通瘫痪,而且需要交管人员运输抽水泵车至现场,冒雨进行相应的抽水作业,操作难度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下拉槽内最低位置处且与侧墙交汇的横洞,在横洞洞口设有安全门,安全门下部设有排水结构;横洞内底部设有沿下拉槽纵向设置的排水沟

[0007]在前述下拉槽两侧设置便于行人通行的台阶,下拉槽内最低位置的台阶两侧或路面边缘设置带有隔离栅格板的排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排水沟连接

[0008]在前述下拉槽的侧墙顶部为上行公路,上行公路侧边设有集水边沟,集水边沟底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设有导流槽,导流槽下端延伸到排水沟并与之相连通

[0009]在前述导流槽内填充有透水性硬质石料;导流槽相对上行公路侧倾斜设置,且朝向上行公路侧铺有反滤土工布

[0010]在前述安全门下部设有排水窗口,所述排水结构包括若干与排水窗口侧边转动连接的百叶结构,所述百叶结构与控制其开合的拉杆机构相连,所述拉杆机构包括与每件百叶结构相互铰接的连接杆,在连接杆的上端设有电动伸缩杆机构,电动伸缩杆机构与控制其伸缩的控制机构相连

[0011]前述控制机构包括与市电相连的控制器及用于检测液位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安全门下底部的液位探头,液位探头通过液位继电器与控制器相连

[0012]前述横洞顶部为弧形衬砌结构,底部为相对排水沟倾斜向下设置的斜坡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
下拉槽内最低位置处且与侧墙交汇的横洞,在横洞洞口设有安全门,安全门下部设有排水结构;横洞内底部设有沿下拉槽纵向设置的排水沟

本技术结构简单,投入成本低廉,通过在公路下拉槽内最低位置处且与侧墙交汇的横洞,结合下拉槽现有的排水口,实现两级排水,具体地,在下拉槽积水较少时,可通过排水口实现初级排水;而当遇到暴雨或特定暴雨时,下拉槽积水较多,可通过排水口

横洞同步排水,处理量大,排水效果更好,避免下拉槽严重积水影响交通通行

另外,在下拉槽上方的上行公路侧边设置集水边沟,集水边沟通过导流槽与设置在横洞内的排水沟连通,此结构可实现下拉槽

上行公路集中引排,并且上行公路的积水大部分从集水边沟流走,缓解下拉槽积水压力,进一步改善下拉槽排水效果

[0014]本技术的其他优点

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排水状态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非排水状态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
A
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下拉槽1内最低位置处且与侧墙2交汇的横洞3,在横洞3洞口设有安全门4,安全门4下部设有排水结构5;横洞3内底部设有沿下拉槽1纵向设置的排水沟
6。
当下拉槽积水严重时,积水通过安全门4下部的排水结构5引排至排水沟6排走,由于安全门结构尺寸较大,可有效保证交通顺畅性,同时工作人员可定期通过安全门4进入横洞3,实现清淤作业,保证持续高效排水

[0022]优选地,在下拉槽1两侧设置便于行人通行的台阶
101
,下拉槽1内最低位置的台阶两侧或路面边缘设置带有隔离栅格板的排水口7,排水口7通过排水管与排水沟6连接

在下拉槽1积水较少时,通过所述排水口7实现初级排水;当下拉槽1积水较多且淹没台阶
101
后通过安全门4下部的排水结构
5、
排水口7同步排水,排水效果更好

[0023]更优选地,在下拉槽1的侧墙顶部为上行公路8,上行公路8侧边设有集水边沟9,集水边沟9底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设有导流槽
10
,导流槽
10
下端延伸到排水沟6并与之相连通

在导流槽
10
内填充有透水性硬质石料;导流槽
10
相对上行公路8侧倾斜设置,且朝向上行公路8侧铺有反滤土工布
11
,通过反滤土工布
11
可上行公路8内下渗水排入导流槽
10
的同时,避免砂土进入导流槽
10。
此结构保证上行公路8上的水通过集水边沟9汇集后集中
引排至沟6排走,提高上行公路8排水效果,缓减下拉槽1积水压力

[0024]在安全门4下部设有排水窗口,所述排水结构5包括若干与排水窗口侧边转动连接的百叶结构
501
,所述百叶结构
501
与控制其开合的拉杆机构相连,所述拉杆机构包括与每件百叶结构相互铰接的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公路下拉槽(1)内最低位置处且与侧墙(2)交汇的横洞(3),在横洞(3)洞口设有安全门(4),安全门(4)下部设有排水结构(5);横洞(3)内底部设有沿下拉槽(1)纵向设置的排水沟(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拉槽(1)两侧设置便于行人通行的台阶(
101
),下拉槽(1)内最低位置的台阶两侧或路面边缘设置带有隔离栅格板的排水口(7),排水口(7)通过排水管与排水沟(6)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下拉槽(1)的侧墙顶部为上行公路(8),上行公路(8)侧边设有集水边沟(9),集水边沟(9)底部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下方设有导流槽(
10
),导流槽(
10
)下端延伸到排水沟(6)并与之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下拉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导流槽(
10
)内填充有透水性硬质石料;导流槽(
10
)相对上行公路(8)侧倾斜设置,且朝向上行公路(8)侧铺有反滤土工布(
11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件陈勇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