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6623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属于钢结构生产辅助领域,包括通过立杆倾斜支撑的工字钢圈,工字钢圈上移动设置若干个铰链锁钩,所述工字钢圈底部连接驱动设备,驱动设备控制铰链锁钩循环转动;所述工字钢圈一侧相对设置有导向轨道,两个导向轨道的轨道槽之间平行且可移动设置有多个滑轨,滑轨靠近工字钢圈的一端固定有一号承接座,且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二号承接座,两个所述导向轨道相邻端部之间安装有带动滑轨循环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坡度设置工字钢圈,生产时,且装置可根据不同长度批次的连接件自适应调整摆放位置,且转动循环运行的滑轨可源源不断将连接件平稳的放置并转送,动作轻微,不会对连接件产生损伤。不会对连接件产生损伤。不会对连接件产生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连接件在制作时由于长短不一,在初步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喷漆防锈作业,喷漆完成后需要放置在下料台上进行传送,连接件的重量较大,现有操作使用航吊进行搬运,其操作复杂,下料时很难保证整齐划一,再加上连接件为非标准件,保证正常下料需要改变连接件的起吊中心,继而需要运行改变吊钩位置,工作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另外航吊卸料时力度不能很好掌控,卸料时连接件体表时常会出现损伤。
[0003]专利文献CN210032636U中公开了一种链条传动式可滑动卸料平台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物料进行倒运时,转动手动摇杆,手动摇杆转动时带动传动主轮与传动副轮转动,其中传动链条转动,此时移动滑轮会在主梁的侧面转动并行走,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与卸料平台本体在主梁上产生位移,此时卸料平台本体对物料进行倒送,在设备使用完毕之后将固定柱的底端旋转到主梁的内部即完成卸料平台本体的固定,但是此装置仅实现了料台的整体转送,对于独立工件的卸料转运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结构连接件下料效率较低,且操作较为繁琐的缺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包括通过立杆倾斜支撑的工字钢圈,工字钢圈上移动设置若干个铰链锁钩,所述工字钢圈底部连接驱动设备,驱动设备控制铰链锁钩循环转动;
[0006]所述工字钢圈一侧相对设置有导向轨道,两个导向轨道的轨道槽之间平行且可移动设置有多个滑轨,滑轨靠近工字钢圈的一端固定有一号承接座,且滑轨上滑动设置有二号承接座,两个所述导向轨道相邻端部之间安装有带动滑轨循环的驱动机构。
[0007]所述工字钢圈两侧槽口通过滚轮安装有若干个弓形架,且若干个弓形架中部首尾通过钢链连接,所述弓形架底部向下延伸有凸柱,凸柱上装配有轴承,轴承外圈通过链条连接铰链锁钩。
[0008]所述铰链锁钩包括两个中部铰链的V型杆,V型杆一端对应连接链条,另一端向上延伸有限位凸柱,两个V型杆上杆体之间连接有弹簧。
[0009]所述驱动设备包括固定安装于地表的控制箱,控制箱内转动安装有大齿轮,大齿轮边齿置于钢链链孔,电机驱动大齿轮转动。
[0010]所述二号承接座包括滑动置于滑轨上的底座,且底座上边面两侧固定有楔形块,两个楔形块远离工字钢圈的一侧之间焊接有挡板;
[0011]所述二号承接座和一号承接座结构相同,一号承接座的底座固定在滑轨靠近工字钢圈的一端,且一号承接座的挡板焊接在楔形块靠近工字钢圈的一侧之间。
[0012]所述滑轨两端通过固定座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贯穿所述二号承接座的底座且固定连接一号承接座的底座。
[001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导向轨道相邻端部之间的转盘,且转盘边部均匀设置有多个驱动块,多个滑轨通过链板串联,且驱动块置于链板的驱动槽内。
[0014]所述工字钢圈最外侧靠近导向轨道的立柱上延伸安装有气缸,且气缸输出轴指向一号承接座。
[0015]两个所述导向轨道底部一对斜对角之间安装有斜拉杆。
[00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
[0017]本技术坡度设置工字钢圈,生产时,其上铰链锁钩带动钢结构连接件转运直至装置最外侧一号承接座,将钢结构连接件下端抵接二号承接座,此时随着连接件高度下降,二号承接座自适应的右移直到连接件横放,装置作业效率较高,且装置可根据不同长度批次的连接件自适应调整摆放位置,且转动循环运行的滑轨可源源不断将连接件平稳的放置并转送,动作轻微,不会对连接件产生损伤;
[0018]其次工字钢圈的外侧立杆上安装气缸,实际生产安装红外感应仪,有连接件经过时进行连接件推动,使连接件自动倾斜,此设计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工人成本,进一步的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1]图3为图2中B处放大图;
[0022]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0023]图5为钢结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 1工字钢圈、2驱动设备、3气缸、4转盘、5导向轨道、6斜拉杆、7滑轨、8底座、9挡板、10导向杆、11楔形块、12钢结构连接件、60弓形架、61滚轮、62钢链、63轴承、64链条、65铰链锁钩。
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包括通过立杆倾斜支撑的工字钢圈1,工字钢圈1上移动设置若干个铰链锁钩65,所述工字钢圈1底部连接驱动设备2,驱动设备2控制铰链锁钩65循环转动;
[0027]所述工字钢圈1一侧相对设置有导向轨道5,两个导向轨道5的轨道槽之间平行且可移动设置有多个滑轨7,滑轨7靠近工字钢圈1的一端固定有一号承接座,且滑轨7上滑动设置有二号承接座,两个所述导向轨道5相邻端部之间安装有带动滑轨7循环的驱动机构。
[0028]其中铰链锁钩65的具体安装,其结构可参考附图2,所述工字钢圈1两侧槽口通过滚轮61安装有若干个弓形架60,且若干个弓形架60中部首尾通过钢链62连接,所述弓形架60底部向下延伸有凸柱,凸柱上装配有轴承63,轴承63外圈通过链条64连接铰链锁钩65,其
中轴承63的设置,实际生产中铰链锁钩65将钢结构连接件12拎起时直至钢结构连接件12脱离上一道工序的平台,钢结构连接件12在空中会发生自转,防止个弓形架60长期受到扭转载荷作用而影响使用寿命,轴承63可有效的消除此载荷,保证弓形架60的使用安全度。
[0029]继续观察附图3,铰链锁钩65包括两个中部铰链的V型杆,V型杆一端对应连接链条64,另一端向上延伸有限位凸柱,两个V型杆上杆体之间连接有弹簧,手握铰链锁钩65并将V型杆带限位凸柱的一端插入钢结构连接件12端口孔内(此钢结构连接件12端口孔内圈有凸缘,便于限位凸柱受力),在弹簧的弹性释放下,限位凸柱抵接钢结构连接件12端口内壁凸缘。
[0030]驱动设备2包括固定安装于地表的控制箱,控制箱内转动安装有大齿轮,大齿轮边齿置于钢链62通孔,电机驱动大齿轮转动。大齿轮的边齿带动钢链62循环运作。
[0031]参考附图4,图中可观察到二号承接座包括滑动置于滑轨7上的底座8,且底座8上边面两侧固定有楔形块11,两个楔形块11远离工字钢圈1的一侧之间焊接有挡板9;
[0032]所述二号承接座和一号承接座结构相同,一号承接座的底座8固定在滑轨7靠近工字钢圈1的一端,且一号承接座的挡板9焊接在楔形块11靠近工字钢圈1的一侧之间;进一步的保证底座8的平稳滑动,在滑轨7两端通过固定座安装有导向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立杆倾斜支撑的工字钢圈(1),工字钢圈(1)上移动设置若干个铰链锁钩(65),所述工字钢圈(1)底部连接驱动设备(2),驱动设备(2)控制铰链锁钩(65)循环转动;所述工字钢圈(1)一侧相对设置有导向轨道(5),两个导向轨道(5)的轨道槽之间平行且可移动设置有多个滑轨(7),滑轨(7)靠近工字钢圈(1)的一端固定有一号承接座,且滑轨(7)上滑动设置有二号承接座,两个所述导向轨道(5)相邻端部之间安装有带动滑轨(7)循环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钢圈(1)两侧槽口通过滚轮(61)安装有若干个弓形架(60),且若干个弓形架(60)中部首尾通过钢链(62)连接,所述弓形架(60)底部向下延伸有凸柱,凸柱上装配有轴承(63),轴承(63)外圈通过链条(64)连接铰链锁钩(6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锁钩(65)包括两个中部铰接的V型杆,V型杆一端对应连接链条(64),另一端向上延伸有限位凸柱,两个V型杆上杆体之间连接有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适应下料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2)包括固定安装于地表的控制箱,控制箱内转动安装有大齿轮,大齿轮边齿置于钢链(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陈荣庆陈建彬张锋吴佰知马伟葛清袁硕董朦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久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