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末端驿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6208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末端驿站装置,属于电子器件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末端驿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器件领域,涉及一种末端驿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末端驿站日常作业中主要涵盖了入库与取件两个部分

[0003]对于派送取件,现有技术有快递箱

无人机和无人快递车等成本代价高,同时包裹承载量低,处理效率低

目前,快递驿站数量逐渐增加,尤其高校驿站处理包裹量大幅增加,快递市场上急需对快递驿站进行改造升级

[0004]目前末端快递驿站的入库采取的人工入库,在人工作业中,存在包裹分类

扫描入库和最后的贴取件码,这样的流程导致人力成本支出增加

同时,长期的重复作业,入库工人存在疲惫感,直接导致入库错误频发,从而有些大型的末端驿站会增加一个环节,核对入库包裹信息,这增加了末端驿站的人力成本支出

自动化程度低是末端驿站入库环节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0005]同时,
RFID
射频技术的入库率不佳,自动入库设备需要提高入库率

其次,
RFID
射频技术只能入库标准面向摆放的包裹,扁平包裹无法通过
RFID
射频入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端驿站装置

通过自动化入库提高包裹入库准确性的同时,可以极大的简化末端驿站入库流程和人力成本支出,提高整体驿站的运行效率

本技术基于机械臂的自动扫码识别入库装置,可以识别扁平包裹

盒装包裹,覆盖了所有驿站的包裹形式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末端驿站装置,该装置包括入库装置和取件定位装置;
[0009]所述入库装置包括第一
51
单片机
U1、
条形码识别器
2、
第一机械抓手
31、
第二机械抓手
32、
第一电机
41、
第二电机
42、
停止装置
5、
电源6和滑轨组7;
[0010]所述电源6与第一
51
单片机
U1、
第一电机
41、
第二电机
42
和滑轨组7电连接,以实现供电;
[0011]所述第一
51
单片机
U1
分别与条形码识别器
2、
第一电机
41
和第二电机
42
电连接;
[0012]所述第一电机
41
与第一机械抓手
31
电连接;
[0013]所述第二电机
42
与第二机械抓手
32
电连接;
[0014]所述条形码识别器2将数据传输到第一
51
单片机
U1
,第一
51
单片机
U1
分别控制第一电机
41
和第二电机
42
,以分别控制第一机械抓手
31
和第二机械抓手
32
的转臂

弯曲和夹取;
[0015]所述滑轨组7获得供电后,匀速自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每隔一定时间,第一机械抓手
31
夹取停止装置5,放入滑轨组7,以使装置停止工作;每隔一定时间,第二机械抓手
32
夹取条形码识别器2,以对包裹条码进行识别,然后夹取包裹入库;
[0016]所述第一
51
单片机
U1
包括引脚1~引脚
39
,电容
C1、
电容
C2
和晶振电容
X1
形成晶振电路,通过引脚
9、
引脚
18
和引脚
19
连接至第一
51
单片机
U1

[0017]电容
C3
和电阻
R1
串联连接到第一
51
单片机
U1
的引脚9;
[0018]条形码识别器2通过
RS232
的通信接口
P1
的引脚
23
连接至第一
51
单片机
U1
的引脚
10
和引脚
11

[0019]WiFi
芯片
ESP8266
的引脚4和引脚8连接到第一
51
单片机
U1
的引脚
10
和引脚
11
,引脚5和引脚7接电源;
[0020]ULN2003

1B

4B
共4个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
P2^0

P2^3
口,对应的
1C

4C
作为输出连接到电机的
OUT1

OUT4

ULN2003

COM
和电机的
VCC
相连,且连接到电源上;
[0021]所述取件定位装置包括第二
51
单片机
U2、
条形码识别器
2、
蜂鸣器
13、
温度传感器
14、LED

17、
条码标识
18
和可拆卸装置
19

[0022]所述第二
51
单片机
U2
分别与条形码识别器
2、
蜂鸣器
13、
温度传感器
14

LED

17
连接;
[0023]所述第二
51
单片机
U2
上设有条码标识
18
,用于储存位置信息,一个
LED
灯对应一个条码标识,对应一个位置信息;
[0024]所述第二
51
单片机
U2
上设有可拆卸装置
19
,用于从货架上拆卸;
[0025]所述第二
51
单片机
U2
包括引脚1~引脚
39
;电容
C1、
电容
C2
和晶振电容
X1
形成晶振电路,通过引脚
9、
引脚
18
和引脚
19
连接至第二
5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末端驿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入库装置和取件定位装置;所述入库装置包括第一
51
单片机
U1、
条形码识别器
(2)、
第一机械抓手
(31)、
第二机械抓手
(32)、
第一电机
(41)、
第二电机
(42)、
停止装置
(5)、
电源
(6)
和滑轨组
(7)
;所述电源
(6)
与第一
51
单片机
U1、
第一电机
(41)、
第二电机
(42)
和滑轨组
(7)
电连接,以实现供电;所述第一
51
单片机
U1
分别与条形码识别器
(2)、
第一电机
(41)
和第二电机
(42)
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
(41)
与第一机械抓手
(31)
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
(42)
与第二机械抓手
(32)
电连接;所述条形码识别器
(2)
将数据传输到第一
51
单片机
U1
,第一
51
单片机
U1
分别控制第一电机
(41)
和第二电机
(42)
,以分别控制第一机械抓手
(31)
和第二机械抓手
(32)
的转臂

弯曲和夹取;所述滑轨组
(7)
获得供电后,匀速自一端向另一端移动,每隔一定时间,第一机械抓手
(31)
夹取停止装置
(5)
,放入滑轨组
(7)
,以使装置停止工作;每隔一定时间,第二机械抓手
(32)
夹取条形码识别器
(2)
,以对包裹条码进行识别,然后夹取包裹入库;所述第一
51
单片机
U1
包括引脚1~引脚
39
,电容
C1、
电容
C2
和晶振电容
X1
形成晶振电路,通过引脚
9、
引脚
18
和引脚
19
连接至第一
51
单片机
U1
;电容
C3
和电阻
R1
串联连接到第一
51
单片机
U1
的引脚9;条形码识别器
(2)
通过
RS232
的通信接口
P1
的引脚
23
连接至第一
51
单片机
U1
的引脚
10
和引脚
11

WiFi
芯片
ESP8266
的引脚4和引脚8连接到第一
51
单片机
U1
的引脚
10
和引脚
11
,引脚5和引脚7接电源;
ULN2003

1B

4B
共4个引脚,连接到单片机的
P2.0

P2.3
口,对应的
1C

4C
作为输出连接到电机的
OUT1

OUT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琦龙佳瑞李婧婉牟思源吴思瑾孙弋刘畅伍斯睿谢宗佑郭善懿钱泳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邮电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