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92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包括平行固设在支撑框架上侧的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一侧通过电机连接有电气箱,电气箱内设有智能控制单元,在支撑框架的下侧固设有储料斗,储料斗用于接收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内搅拌好的浆料,在支撑框架的外侧设有供料斗,供料斗通过螺旋上料机分别和第一搅拌桶及第二搅拌桶连接,储料斗的底部贯穿设有输送螺杆,在储料斗的一侧设有供水单元,供水单元用于对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加注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制浆灌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灌浆技术常用于桥梁

公路

水工等行业,灌浆料通过一定的压力被泵送至管道缝隙内,并注满压实,该技术可以提高混凝土构件关键部位的力学性能

灌浆料一般由灰料

添加剂

水组成,制作浆液需要将灰料和水进行搅拌

混合,使用方式较为简单

方便

[0003]现有灌浆技术操作流程通常是将灌浆料搅拌完成后采用运输车转运至灌浆泵处进行灌浆,拌料系统

灌浆系统未完全实现一体化,通常为两台设备

或是将拌料系统

灌浆系统简单机械性的组合在一起,未考虑灌浆参数控制,灌浆过程中容易出现气泡

不连续

控制性差等质量问题

而设备的整体设计性能又存在智能化水平低

人工控制占比多

搅拌灌浆工效不匹配等问题

中国专利文献
CN 113368546 A
记载了一种自动化制浆

灌浆及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相对复杂,使用存在不便,不能根据现场的工况及时调整制浆的速率和体量,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解决了制浆过程控制不便,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交替作业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包括平行固设在支撑框架上侧的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一侧通过电机连接有电气箱,电气箱内设有智能控制单元,在支撑框架的下侧固设有储料斗,储料斗用于接收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内搅拌好的浆料,在支撑框架的外侧设有供料斗,供料斗通过螺旋上料机分别和第一搅拌桶及第二搅拌桶连接,储料斗的底部贯穿设有输送螺杆,在储料斗的一侧设有供水单元,供水单元用于对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加注水

[0006]优选的方案中,在供水单元的一侧设有水箱,水箱和供水单元通过管路连接

[0007]优选的方案中,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的上部分别还设有液体外加剂储存管

[0008]优选的方案中,电气箱的内部设有智能控制单元,在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的下侧还设有称重模块

[0009]优选的方案中,储料斗的另一侧设有灌浆流量计,输送螺杆贯穿设置在灌浆流量计内

[0010]优选的方案中,还设有落料开关单元,落料开关单元位于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的下部中间,落料开关单元用于控制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内的浆料进入到储料斗内

[0011]优选的方案中,供水单元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二合流盒

第一合流盒和缓冲箱,缓冲箱通过两个支撑管和第一合流盒连接,第一合流盒通过合流管和第二合流盒连接,第
二合流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分流架,两侧的分流架分别和第一搅拌桶与第二搅拌桶导通

[0012]优选的方案中,分流架包括对接管,第二合流盒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孔,对接管插设在安装孔内,对接管一侧对称设有两个横管,横管向缓冲箱一侧倾斜,横管上平行设有多个出水孔

[0013]优选的方案中,螺旋上料机内靠近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的一侧设有分料架,分料架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隔板,隔板上设有斜面

[0014]优选的方案中,分料架的下侧设有落料架,分料架底部设有螺纹孔,落料架包括套筒,套筒上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固设有螺纹柱,螺纹柱和螺纹孔连接,套筒的外侧设有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第二圆盘的外径大于第一圆盘的外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搅拌桶和第二搅拌桶,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工作状态的调整,适时进行交替作业,只需在智能控制单元上输入水灰比和搅拌量,系统自动分配供水量和上料量,严格控制水灰比,出料斗设置在拌料系统的下方,通过重力和输送系统,可实现灌浆料
100%
输送至料斗中,避免灌浆泵空转导入空气,保证拌料制浆的质量高,效果好

本技术操作便捷,能提高现场的制浆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0019]图3是本技术的供水单元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3的分流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螺旋上料机的出料口安装分料架和落料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6的俯视示意图;
[0024]图8是图6的正视示意图;
[0025]图9图6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状态一;
[0026]图
10
图6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状态二

[0027]图中:供料斗1;螺旋上料机2;称重模块3;电机4;第一搅拌桶5;第二搅拌桶6;供水单元7;缓冲箱
701
;第一合流盒
702
;第二合流盒
703
;支撑管
704
;合流管
705
;分流架
706
;安装孔
707
;对接管
708
;横管
709
;出水孔
710
;灌浆流量计8;储料斗9;输送螺杆
10
;智能控制单元
11
;电气箱
12
;水箱
13
;液体外加剂储存管
14
;支撑框架
15
;落料开关单元
16
;分料架
17
;隔板
1701
;斜面
1702
;螺纹孔
1703
;落料架
18
;套筒
1801
;第一圆盘
1802
;第二圆盘
1803
;支撑杆
1804
;螺纹柱
18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如图1‑2中,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包括平行固设在支撑框架
15
上侧的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一侧通过电机4连接有电气箱
12
,电气箱
12
内设有智能控制单元
11
,在支撑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平行固设在支撑框架(
15
)上侧的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一侧通过电机(4)连接有电气箱(
12
),电气箱(
12
)内设有智能控制单元(
11
),在支撑框架(
15
)的下侧固设有储料斗(9),储料斗(9)用于接收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内搅拌好的浆料,在支撑框架(
15
)的外侧设有供料斗(1),供料斗(1)通过螺旋上料机(2)分别和第一搅拌桶(5)及第二搅拌桶(6)连接,储料斗(9)的底部贯穿设有输送螺杆(
10
),在储料斗(9)的一侧设有供水单元(7),供水单元(7)用于对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加注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在供水单元(7)的一侧设有水箱(
13
),水箱(
13
)和供水单元(7)通过管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的上部分别还设有液体外加剂储存管(
1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电气箱(
12
)的内部设有智能控制单元(
11
),在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的下侧还设有称重模块(3)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储料斗(9)的另一侧设有灌浆流量计(8),输送螺杆(
10
)贯穿设置在灌浆流量计(8)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还设有落料开关单元(
16
),落料开关单元(
16
)位于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的下部中间,落料开关单元(
16
)用于控制第一搅拌桶(5)和第二搅拌桶(6)内的浆料进入到储料斗(9)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自动拌料灌浆设备,其特征是:供水单元(7)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第二合流盒(
703


第一合流盒(
702
)和缓冲箱(
701
),缓冲箱(
701
)通过两个支撑管(
704
)和第一合流盒(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先导沈立龙林红星施少治何聪孙仁松张得鑫刘聪聪张磊徐刚吕士麟程荣君王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