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841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风管道,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通风管体,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内壁的第一加固框及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外壁的第二加固框,且第二加固框间隔围绕第一加固框,第一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角钢,各加固角钢首尾依次连接用于形成框型结构,第二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扁钢,各加固扁钢首尾依次连接用于形成框型结构。其中,四根加固角钢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形结构并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内壁,从而在不占用实验室吊顶空间的前提下对通风管体进行加固,且由于扁钢具有较小的厚度,对吊顶空间的占用率较少,提高了吊顶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吊顶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了吊顶内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管道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通风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通风管道。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在吊顶内安装风管、水管以及桥架等各种设施,并且,为了满足实验室的通风需求,风管普遍较大的横截面尺寸,致使风管抗形变能力减弱,安装后容易收缩变形。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风管易收缩变形的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对风管外周额外进行加固,但是加固后会压缩实验室吊顶空间,使得本来就较为逼仄的吊顶空间更为紧张,不利于再安装其他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管道,旨在解决现有的风管额外加固后大幅压缩实验室吊顶空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风管道,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通风管体,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内壁的第一加固框及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外壁的第二加固框,且第二加固框间隔围绕第一加固框,第一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角钢,各加固角钢首尾依次连接用于形成框型结构,第二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扁钢,各加固扁钢首尾依次连接用于形成框型结构。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管道包括多组第一加固框及多组第二加固框,各第二加固框分别间隔围绕各第一加固框。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固框中各加固角钢之间焊接连接固定;第二加固框中各加固扁钢之间焊接连接固定。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固角钢包括第一折边及沿第一折边延伸方向连接于第一折边边缘,并垂直于第一折边的第二折边,第一折边平行固定于通风管体其中的一面内壁上,并使第二折边垂直于通风管体中同一内壁。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折边与相应的通风管体的内壁粘性固定。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折边及折边的宽度为50mm,厚度为4mm;扁钢宽度为50mm,厚度为4m。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管道还包括保温棉套,保温棉套沿通风管体延伸方向套设于通风管体上,第二加固框位于通风管体与保温棉套之间。
[0012]本技术提供的通风管道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通风管道中,第一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角钢,四根加固角钢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形结构并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内壁,从而在不占用实验室吊顶空间的前提下对通风管体进行加固,第二加固框包括四根扁钢,四根扁钢首尾依次连接形成框型结构并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外壁并间隔围绕第一加固框,从而进一步提升对通风管体的加固效果,由于扁钢具有较小的厚度,对吊顶空间的占用率较
少,提高了吊顶内的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通风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通风管道中加固角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0、通风管道;100、通风管体;200、第一加固框;210、加固角钢;211、第一折边;212、第二折边;300、第二加固框;310、加固扁钢;400、保温棉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21]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请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管道10进行说明,上述通风管道10安装于实验室吊顶中,其包括通风管体100、第一加固框200及第二加固框300,其中,通风管体100的横截面为矩形,相应第一加固框200包括四根加固角钢210,各加固角钢210依次首尾连接并形成框型结构以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100的内壁上,从而对通风管体100的进行补强加固,第二加固框300包括四根加固扁钢310,各加固扁钢310首尾依次连接并形成框型结构以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100的外壁上,并且,第二加固框300间隔围绕第一加固框200,从而进一步对通风管体100进行加固。
[0024]上述通风管道10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加固框200作为主要加固结构同轴设置于
通风管体100内壁上,在对通风管体100加固补强的同时能够编占用实验室吊顶空间,第二加固框300作为辅助加固结构采用加固扁钢310首尾依次连接形成,由于加固扁钢310厚度较小,避免大幅占用吊顶空间,提高了吊顶内的空间利用率。
[002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通风管道10中包括多组第一加固框200及多组第二加固框300,各第一加固框200沿通风管体100轴向依次等间隔设置于通风管体100的内壁上,各第二加固框300沿通风管体100轴向依次等间隔设置于通风管体100的外壁上,且各第二加固框300分别一一对应间隔围绕各第一加固框200。
[002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加固框200中各加固角钢210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固定,第二加固框300中各加固扁钢310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固定,以使得第一加固框200及第二加固框300结构稳定。
[0027]请参阅图3,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加固角钢210包括第一折边211及第二折边212,第二折边212沿第一折边211延伸方向连接于第一折边211的边缘,并且第二折边212垂直于第一折边211,当第一加固框200设置于通风管体100的内壁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通风管体,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内壁的第一加固框及同轴设置于通风管体外壁的第二加固框,且所述第二加固框间隔围绕所述第一加固框,所述第一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角钢,各所述加固角钢首尾依次连接用于形成框型结构,所述第二加固框包括四根加固扁钢,各所述加固扁钢首尾依次连接用于形成框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包括多组所述第一加固框及多组所述第二加固框,各所述第一加固框沿所述通风管体轴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通风管体的内壁上,各所述第二加固框沿所述通风管体轴向等间隔设置于所述通风管体的外壁上,并分别一一对应间隔围绕各所述第一加固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固框中各所述加固角钢之间焊接连接固定;所述第二加固框中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荣佘协桂丁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测实验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