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573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3
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涉及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包括养鱼池、氧气锥体,控制器,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养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在养鱼池中设有溶氧泵,溶氧泵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与氧气锥体的进水口相连,在养鱼池的底部设有与溶氧水输出管相通的溶氧水沉管,在溶氧水沉管的上下成正反向各设有一排溶氧水喷管,溶氧泵,设有泵体,在泵体内设有电机、在泵体的下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抽水叶轮,在泵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罩,在进水罩的底部设有喷氧环,喷氧环与氧气管连通。本申请能使养鱼池水体中的溶氧值达21.6 mg/L。进行高密度养鱼,创造了每100立方米水体产鱼高达9100kg的高密度养殖业绩,大大超出了业内专家的预期。大大超出了业内专家的预期。大大超出了业内专家的预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厂化水产养鱼设施。

技术介绍

[0002]工厂化高密度养殖是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高密度水产养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适宜高密度养鱼的工厂化养鱼系统,水体的溶氧值难以提高,无法满足高密度鱼群的耗氧需要,导致鱼的病死率高,产量难以提高。现有的工厂化养鱼系统,如图6所示,设有氧气锥体,氧气从氧气锥体的上方接入,由水泵从养鱼池把水抽进氧气锥体,氧气锥体里放有生化球,氧气通过氧气锥体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氧水,通过溶氧水输送管注入养鱼池,来提高养鱼池水的含氧量,达到增加养殖密度的目的。本申请人从事高密度水产养殖多年,发现采用现有增氧设施只能增加4

5个点的溶氧值,即溶氧水的溶氧量在13mg/L左右,再无法增加,严重制约了养殖密度的提高。本申请人拜访了不少同行,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于是进行了多年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个业内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够显著提高养鱼密度和产量的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包括养鱼池、氧气锥体,控制器,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养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养鱼池中设有溶氧泵,溶氧泵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与氧气锥体的进水口相连,在养鱼池的底部设有与溶氧水输出管相通的溶氧水沉管,在溶氧水沉管的上下成正反向各设有一排溶氧水喷管,所述溶氧泵,设有泵体,在泵体内设有电机、在泵体的下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抽水叶轮,在泵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罩,在所述进水罩的底部设有喷氧环,所述喷氧环与氧气管连通。
[0005]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溶氧水沉管与养鱼池底面的距离S为15

30cm,优选20

25cm。有便于鱼池清污。
[0006]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喷氧环设在螺栓与进水罩的内壁之间。
[0007]在优选方案中,所述喷氧环采用纳米微孔气暴管。
[0008]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氧气通过喷氧环得到充分雾化后,随溶氧泵的吸水经抽水叶轮的高速搅拌与挤压,充分与水混合溶解成初级溶氧水,然后输送到氧气锥体内进行第二次溶氧成使用溶氧水,通过两次溶氧,能让氧气充分溶入到水中,溶氧水输出管出来的溶氧水的溶氧值达到26.6 mg/L;由于养鱼池的底部设有溶氧水沉管,溶氧水输出的溶氧水注入在养鱼池水面的底部,能避免溶氧机出来的溶氧水与空气接触导致溶氧水中的部分单质氧分子与水分离还原成氧气逃逸,显著提高了溶氧水的溶氧效果,经测试,养鱼池中的水体溶氧值高达21.6 mg/L,由于养鱼池中的水体溶氧值在20 mg/L以上,能确保高密度鱼群的耗氧需求。并且溶氧水沉管的上下成正反向各设有一排溶氧水喷管,上下
溶氧水喷管喷出的溶氧水方向相反,能推动养鱼池中的水体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给养鱼池中的鱼提供游动水流。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A

A剖视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溶氧泵的主视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溶氧泵的B

B剖视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溶氧泵另一实施方式示意图;
[0014]图6为现有技术工厂化养鱼系统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

氧气管,2

溶氧水输进管,3

生化球,4

氧气锥体,5

溶氧水输出管,6

养鱼池,7

溶氧泵,71

电源线,72

叶轮,73

进水罩,74

螺栓,75

泵体,8

喷氧环,9

支架,10

排水管,11

出水口,12

排污管, 13

溶氧水沉管,15

溶氧水喷管,16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实施例: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包括养鱼池6、氧气锥体4,控制器16,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养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5,在养鱼池中设有溶氧泵7,溶氧泵7的出水口9通过溶氧水输进管2与氧气锥体4的进水口相连,在养鱼池6的底部设有与溶氧水输出管5相通的溶氧水沉管13,在溶氧水沉管13的上下成正反向各设有一排溶氧水喷管14,所述溶氧泵7,设有泵体75,在泵体75内设有与电源线71相连的电机、在泵体75的下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抽水叶轮72,在泵体75的底部通过螺栓74固定有进水罩73,在所述进水罩73的底部设有喷氧环8,喷氧环设在螺栓与进水罩的内壁之间。所述喷氧环8与氧气管1连通。所述溶氧水沉管13与养鱼池6底面的距离S为20 cm,所述喷氧环8采用纳米微孔气暴管,纳米微孔气暴管为市场产品。氧气管1的氧气流量2L/min,溶氧泵7的额定流量750 L/min,经测试,溶氧水输出管5出来的溶氧水的溶氧值达到26.6 mg/L,鱼池6水体中部的溶氧值为21.6 mg/L。
[0018]测试方法:先启动溶氧系统2小时,使养鱼池6中的水全部溶氧一次,等5分钟后,在养鱼池6水体中部取样测其溶氧值。溶氧仪采用AZ8403溶氧仪,由于溶氧仪的测试范围为只有20 mg/L,容易暴表,于采取如下测试方法:取1份山溪水测出溶氧值A,取1份养鱼池中待测溶氧水,因暴表无法测准,假设溶氧值为X,将1份山溪水倒入1份养鱼池中待测溶氧水中搅拌均匀测得混合溶氧值为B,则鱼池中待测溶氧水的溶氧值为X=2B

A。山溪水溶氧值A为8.6 mg/L,测得混合溶氧值为B为15.1,则鱼池中待测溶氧水的溶氧值X=2B

A=2
×
15.1

8.6=21.6 mg/L。
[0019]进入养鱼池的溶氧水(即溶氧水输出管5出口的溶氧水)的溶氧值计算:测得混合溶氧值为B为17.60 mg/L,则溶氧水输出管5出口的溶氧水的溶氧值X=2B

A=2
×
17.06

8.6= 26.6mg/L。
[0020]对比例:按图2所示,向氧气锥体4接入与实施例1、2相同的原水、相同的氧气流量和水流量,启动养鱼池溶氧系统2小时,使养鱼池6中的水全部溶氧一次,等5分钟后测养鱼池6水体中部的溶氧值为13.4 mg/L。
[0021]由上实施例可知,比现有技术增加溶氧值8.2 mg/L。采用以上实施例的工厂化养鱼系统进行高密度养鱼,创造了每100立方米水体产鱼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厂化养鱼系统,包括养鱼池、氧气锥体,控制器,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养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其特征在于:在养鱼池中设有溶氧泵,溶氧泵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与氧气锥体的进水口相连,在养鱼池的底部设有与溶氧水输出管相通的溶氧水沉管,在溶氧水沉管的上下成正反向各设有一排溶氧水喷管,所述溶氧泵,设有泵体,在泵体内设有电机、在泵体的下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抽水叶轮,在泵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罩,在所述进水罩的底部设有喷氧环,所述喷氧环与氧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标才文亮李军华刘荣孟昭泉邓生本王伟谢建洋
申请(专利权)人:安化宏生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