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池溶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730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9
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包括鱼池、支架、设在支架上的氧气锥体、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其特征在于:在鱼池中设有溶氧泵,溶氧泵连接有氧气管,溶氧泵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与氧气锥体的进水口相连。所述溶氧水输出管接有溶氧水出水管,溶氧水出水管成水平的顺时针切线方向设置,所述溶氧水出水管深入鱼池水面以下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池溶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养鱼增氧设施。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水产养殖是提高养殖效果的重要措施。现有的高密度水产养殖一般采用的大流量山溪水进行流水养殖,而具有大流量山溪水的条件是很少的,且容易受干旱影响。况且山溪水的溶氧值较低,养殖密度也受到限制。近年来,业内进行了一些研究,涌现出来了增氧设施,如图2所示,设有氧气锥体,氧气从氧气锥体的上方接入,由水泵从鱼池把水抽进氧气锥体,氧气锥体里放有生化球,氧气通过氧气锥体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氧水,通过溶氧水输送管注入鱼池,来提高鱼池水的含氧量,达到增加养殖密度的目的。本申请人采用此技术进行高密度养殖多年,发现采用现有增氧设施的溶氧水的溶氧量在13 mg/L左右,再无法增加。本申请人拜访了不少同行,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人进行了多年研究,终于解决了这个业内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能够显著提高鱼池溶氧值的鱼池溶氧系统。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包括鱼池、支架、设在支架上的氧气锥体、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其特殊之处在于:在鱼池中设有溶氧泵,溶氧泵连接有氧气管,溶氧泵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与氧气锥体的进水口相连。
[0005]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管从溶氧泵叶轮的侧面或下部分1至多路接入。
[0006]进一步地,所述氧气管从溶氧泵叶轮的侧面或下部分3

6路接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溶氧水输出管接有溶氧水出水管;
[0008]进一步地,所述溶氧水出水管成水平的切线方向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溶氧水出水管深入鱼池水面的中下部。
[0010]进一步地,所述溶氧水出水管深入鱼池水面80

100cm。
[0011]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能够显著提高鱼池溶氧值,溶氧值达16.7

17.9 mg/L,比现有技术增加溶氧值3.5

4.7mg/L。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1

氧气管,2

溶氧水输进管,3

生化球,4

氧气锥体,5

支架,6

排水管,7

溶氧水输出管,8

溶氧水出水管,9

鱼池,10

溶氧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实施例1:如图1: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包括鱼池9、支架5、设在支架5上的氧气锥体4,在氧气锥体4内设有生化球3,氧气锥体4的底部设有排水管6,在氧气锥体4的下部与鱼池9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7,在鱼池9中设有溶氧泵10,溶氧泵10连接有氧气管1,氧气管1从溶氧泵10叶轮的侧面直接接入。溶氧泵10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2与氧气锥体4的进水口相连,溶氧水输出管7接有溶氧水出水管8,溶氧水出水管8成水平的顺时针切线方向设置,且深入鱼池9水面以下80cm。由于氧气先经溶氧泵10进行第一次溶氧成初级溶氧水,然后输送到氧气锥体4内进行第二次溶氧成最终溶氧水,通过两次溶氧,能让氧气充分溶入到水中提高溶氧量。当氧气管1的氧气流量为1.5L/min,溶氧泵10的流量为750L/min时,启动鱼池溶氧系统2小时,使鱼池6中的水全部溶氧一次,等5分钟后测溶氧值为16.7 mg/L。
[0017]实施例2:如图1: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包括鱼池9、支架5、设在支架5上的氧气锥体4,在氧气锥体4内设有生化球3,氧气锥体4的底部设有排水管6,在氧气锥体4的下部与鱼池9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7,在鱼池9中设有溶氧泵10,溶氧泵10连接有氧气管1,氧气管1从溶氧泵10叶轮的侧面分3路接入。溶氧泵10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2与氧气锥体4的进水口相连,溶氧水输出管7接有溶氧水出水管8,溶氧水出水管8成水平的逆时针切线方向设置,且深入鱼池9水面以下100cm,由于鱼池为圆形,溶氧水出水可推动鱼池水体作顺时钟流动,可带动鱼池中的鱼群沿逆时钟运动。由于氧气先经溶氧泵10进行第一次溶氧成初级溶氧水,然后输送到氧气锥体4内进行第二次溶氧成最终溶氧水,通过两次溶氧,能让氧气充分溶入到水中提高溶氧量。当氧气管1的氧气流量为1.5L/min,溶氧泵10的流量为750L/min时,启动鱼池溶氧系统2小时,使鱼池6中的水全部溶氧一次,等5分钟后测溶氧值为17.9 mg/L。
[0018]以上实施例中的溶氧泵10可以采用不同结构、不同型号的溶氧泵。原水采用山溪水,其自然溶氧值为8.9 mg/L,采用型号为AZ8403的溶氧测试仪测试。
[0019]对比例:按图2所示,向氧气锥体4接入与实施例1、2相同的原水、相同的氧气流量和水流量,启动鱼池溶氧系统2小时,使鱼池6中的水全部溶氧一次,等5分钟后测溶氧值为13.2 mg/L。
[0020]由上实施例可知,实施例1比现有技术增加溶氧值3.5mg/L,实施例2比现有技术增加溶氧值4.7 mg/L。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说明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的些许更改、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改、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包括鱼池、支架、设在支架上的氧气锥体、在氧气锥体的下部与鱼池之间设有溶氧水输出管,其特征在于:在鱼池中设有溶氧泵,溶氧泵连接有氧气管,溶氧泵的出水口通过溶氧水输进管与氧气锥体的进水口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水输出管接有溶氧水出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池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水出水管成水平切线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池溶氧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标才邓生本谢建洋李军华文亮孟昭泉王伟刘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化宏生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