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13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1
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其包括大腿固定部主体,连接带一端设置的脚蹬部以及大腿固定部主体与小腿固定部主体的一侧均设置的若干个侧绑带,还包括辅助部件,所述大腿固定部主体与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辅助部件,大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一气包,第一气包之间连接有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二气包,第二气包靠近两端位置处均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夹层内设置的充气的气包填充肢体与牵引带之间的间隙,达到牵引带与肢体紧密贴合的目的,同时可对患者脚跟进行支撑,避免足跟处产生压疮。生压疮。生压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


[0001]本技术涉及牵引带,具体为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

技术介绍

[0002]下肢牵引带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固定和牵引患者受伤的肢体,适用于保守治疗和术前患者使用;该技术通过将牵引带固定在患肢,通过拉力牵引患肢,从而使骨折断端复位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症状。下肢牵引带在使用时,需要将牵引带包裹在患肢,通过固定绑带束缚,使牵引带与肢体紧密贴合;
[0003]目前的下肢牵引带普遍由织物制成,其对不同体型的人群进行患肢包裹时,不能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调节其服帖程度,会使部分患者的肢体与牵引带之间存在间隙,无法与肢体紧密贴合,在使用时,牵引带受到牵引锤的重力牵拉,容易使牵引带下滑、错位,不仅起不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并且牵引带在下滑后容易对足跟及内外踝皮肤加压,造成压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有效的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大腿固定部主体,大腿固定部主体一侧设置的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固定部主体,大腿固定部主体与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后端对称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带,连接带一端设置的脚蹬部以及大腿固定部主体与小腿固定部主体的一侧均设置的若干个侧绑带,还包括辅助部件,所述大腿固定部主体与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辅助部件,大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一气包,第一气包之间连接有连通的第一连接管,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二气包,第二气包靠近两端位置处均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大腿固定部主体与小腿固定部主体靠近一端的第一气包与第二气包之间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侧连接有加压气囊,加压气囊一侧的三通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加压气囊另一侧的三通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小腿固定部主体中部的第二气包上连接有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缝合在脚蹬部底部的辅助件。
[0006]优选的,所述脚蹬部的一侧设置有软垫。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包和第二气包均均匀的缝合在大腿固定部主体和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内部夹层中。
[0008]优选的,所述辅助件包括气囊壳、内腔、弧形部和拉扯部,气囊壳一端缝合在脚蹬部底部,气囊壳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连接管连通的内腔,气囊壳顶端的中部设置有弧形部。
[0009]优选的,所述气囊壳另一端缝合在小腿固定部主体的底部。
[0010]优选的,所述气囊壳内侧的中部和两侧均设置有与弧形部连接的拉扯部。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打开第一控制阀,关闭第二控制阀,通过按压加压气囊对大腿固定部主体内的第一气包加压,第一气包之间的第一连接管进行气体传输,待
第一气包填充好大腿固定部主体与肢体之间的间隙时,停止加压,此时,关闭第一控制阀,打开第二控制阀,通过按压加压气囊对第二气包进行气体传输,通过第二连接管进行第二气包之间的连通,同时,第二气包通过第三连接管对辅助件加压,待第二气包填充好小腿固定部主体与肢体之间的间隙时,停止加压,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充气时,设置的拉扯部对弧形部进行拉扯,避免弧形部胀起,使用时,使用者将脚跟置于弧形部内即可,避免足跟处产生压疮。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夹层内设置的充气的气包填充肢体与牵引带之间的间隙,达到牵引带与肢体紧密贴合的目的,同时可对患者脚跟进行支撑,避免足跟处产生压疮。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辅助件剖视图;
[0015]图中标号:1、大腿固定部主体;2、小腿固定部主体;3、连接带;4、脚蹬部;5、软垫;6、侧绑带;7、辅助部件;701、第一气包;702、第一连接管;703、第二气包;704、第二连接管;705、三通管;706、加压气囊;707、第一控制阀;708、第二控制阀;709、第三连接管;710、辅助件;7101、气囊壳;7102、内腔;7103、弧形部;7104、拉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由图1

2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包括大腿固定部主体1,大腿固定部主体1一侧设置的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固定部主体2,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后端对称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带3,连接带3一端设置的脚蹬部4以及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一侧均设置的若干个侧绑带6,还包括辅助部件7,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辅助部件7,大腿固定部主体1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一气包701,第一气包701之间连接有连通的第一连接管702,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二气包703,第二气包703靠近两端位置处均通过第二连接管704连通,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靠近一端的第一气包701与第二气包703之间连接有三通管705,三通管705的一侧连接有加压气囊706,加压气囊706一侧的三通管705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707,加压气囊706另一侧的三通管705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708,小腿固定部主体2中部的第二气包703上连接有第三连接管709,第三连接管709的一端连接有缝合在脚蹬部4底部的辅助件710。
[0018]脚蹬部4的一侧设置有软垫5,提高脚蹬部4的使用舒适性。
[0019]第一气包701和第二气包703均均匀的缝合在大腿固定部主体1和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内部夹层中,便于第一气包701和第二气包703的安装使用。
[0020]辅助件710包括气囊壳7101、内腔7102、弧形部7103和拉扯部7104,气囊壳7101一端缝合在脚蹬部4底部,气囊壳7101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三连接管709连通的内腔7102,气囊壳7101顶端的中部设置有弧形部7103,使用时,通过第三连接管709对气囊壳7101的内腔
7102进行充气,充气时,设置的拉扯部7104对弧形部7103进行拉扯,避免弧形部7103胀起,使用时,使用者将脚跟置于弧形部7103内即可,避免足跟处产生压疮。
[0021]气囊壳7101另一端缝合在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底部,便于配合使用。
[0022]气囊壳7101内侧的中部和两侧均设置有与弧形部7103连接的拉扯部7104,避免弧形部7103胀起。
[0023]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调整好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之间的连接带3的长度,再将大腿固定部主体1包覆在大腿部,小腿固定部主体2包覆在小腿处,脚蹬部4位于脚底,通过侧绑带6对大腿固定部主体1和小腿固定部主体2进行固定(此处为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包填充式下肢牵引带,包括大腿固定部主体(1),大腿固定部主体(1)一侧设置的用于固定小腿的小腿固定部主体(2),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后端对称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带(3),连接带(3)一端设置的脚蹬部(4)以及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一侧均设置的若干个侧绑带(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部件(7),所述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内部设置有辅助部件(7),大腿固定部主体(1)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一气包(701),第一气包(701)之间连接有连通的第一连接管(702),小腿固定部主体(2)的内部夹层内填充有若干个第二气包(703),第二气包(703)靠近两端位置处均通过第二连接管(704)连通,大腿固定部主体(1)与小腿固定部主体(2)靠近一端的第一气包(701)与第二气包(703)之间连接有三通管(705),三通管(705)的一侧连接有加压气囊(706),加压气囊(706)一侧的三通管(705)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707),加压气囊(706)另一侧的三通管(705)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708),小腿固定部主体(2)中部的第二气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晓暖杨白玲黄梅夏玉琦赵晓晶夏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