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501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包括称重设备体,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称重设备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称重设备体与第一承载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与连接槽对应设置;移动轮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方,移动轮组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轮组件设置在底座的四角处;控制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控制面板与底座通过螺钉连接,该称重承载器采用移动轮进行移动,另设有可升降的固定盘对称重承载器进行固定,保证称重承载器使用过程稳定性,通过增加承载板的结构强度提高载荷,能有效避免承载板大载荷时发生形变,提高称重承载器使用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


[0001]本技术涉及承载器
,具体为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

技术介绍

[0002]承载器是指衡器中用于接受被称载荷的部件,当在其上施加或卸下载荷时,衡器的平衡会随之改变。称重是测量与质量有关的数据,一般指重量,称重装置有很多种,是现代物使用越来越频繁的设备,通常将其要称重的物品放置托板上,通过装置上的显示屏显示物品的重量,称重承载器是指带有称重功能的载荷设备。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262568Y,授权公告日为2008年09月09日,一种称重承载器,属于承载器,其结构包括平板、纵梁和横梁一体浇筑而成的构件,平板设置在纵梁和横梁的上部,纵梁与横梁的底部平齐,所述的纵梁的两端底部嵌装预埋件,所述的平板的内部用上下两层钢筋网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纵梁内部用多根纵梁螺纹钢筋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横梁内部用多根横梁螺纹钢筋与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平板内的钢筋网与纵梁内的纵梁螺纹钢筋和横梁内的横梁螺纹钢筋在交结处焊接在一起,所述的纵梁螺纹钢筋焊接在预埋件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称重承载器具有表面摩擦力高,防滑性能好,防腐性能比较好,消耗钢材少,制造成本比较低廉,免维护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4]现有的称重承载器为了便于移动,在底部安装移动轮,在使用受力时容易导致移动轮晃动,降低称重承载器稳定性,承载板在载荷过大时容易发生形变,降低称重承载器使用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称重承载器为了便于移动,在底部安装移动轮,在使用受力时容易导致移动轮晃动,降低称重承载器稳定性,承载板在载荷过大时容易发生形变,降低称重承载器使用效果,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包括底座,还包括:
[0007]称重设备体,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方,且称重设备体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称重设备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连接槽设置在第一承载板的四角处,所述称重设备体与第一承载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设置有四个,且支撑架与连接槽对应设置,四个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称重设备体连接为一体,且支撑架的另一端与第一承载板相贴合;
[0008]移动轮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方,移动轮组件设置有四个,且移动轮组件与底座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移动轮组件设置在底座的四角处;
[0009]控制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且控制面板与底座通过螺钉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滑槽,滑槽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轮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设置在滑槽的下方,四个所述滑槽的顶部均设置有导向槽,四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槽的内部,所述滑块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盘的两侧均设置有联动杆,且联动杆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联动杆与底座、固定盘和滑块均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双头液压缸,且双头液压缸的两端均与滑块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设置有两个,且第二承载板的长度与第一承载板长度的一半,两个所述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之间均设置有铰链,且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之间通过铰链转到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两侧的下方均设置有托板,且托板与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与铰链对应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的端面均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与第一承载板和第二承载板均设置为一体。
[0013]优选的,四个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与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均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与定位柱对应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板的下端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有两个,且加强筋与第一承载板设置为一体,两个所述加强筋交叉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该技术装置通过承载板、支撑架、称重设备体和加强筋的设置,支撑架对承载板进行支撑,承载板受力传递到称重设备体上进行称重,实现称重承载,加强筋增加承载板结构强度,保证承载板受力效果;
[0017]2.该技术装置通过移动轮组件、固定盘、滑块、联动杆和双头液压缸的设置,借助移动轮组件方便将承载器移动,双头液压缸带动两个滑块同步移动,随着滑块的移动带动联动杆转动,转动的联动杆间接带动固定盘升降,改变固定盘的高度,借助固定盘将承载器固定;
[0018]3.该技术装置通过第二承载板、托板和铰链的设置,借助铰链将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转动连接,将第二承载板展开能增加承载面积,能承载更大体积的物件,托板对展开的第二承载板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展开的第二承载板平稳性,提高承载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区局部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承载板仰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架与第一承载板连接关系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盘与底座连接关系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滑块与底座连接关系图。
[0025]图中:1、底座;2、移动轮组件;3、固定盘;4、控制面板;5、称重设备体;6、第一承载板;7、第二承载板;8、支撑架;9、托板;10、铰链;11、橡胶垫;12、连接槽;13、加强筋;14、定位柱;15、定位孔;16、滑槽;17、滑块;18、联动杆;19、双头液压缸;20、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包括底座1,还包括:
[0028]称重设备体5,其设置在底座1的上方,且称重设备体5与底座1固定连接,称重设备体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承载板6,第一承载板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12,连接槽1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连接槽12设置在第一承载板6的四角处,称重设备体5与第一承载板6之间设置有支撑架8,支撑架8设置有四个,且支撑架8与连接槽12对应设置,四个支撑架8的一端与称重设备体5连接为一体,且支撑架8的另一端与第一承载板6相贴合;
[0029]移动轮组件2,其设置在底座1的下方,移动轮组件2设置有四个,且移动轮组件2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四个移动轮组件2设置在底座1的四角处;
[0030]控制面板4,其设置在底座1的一侧,且控制面板4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称重设备体(5),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方,且称重设备体(5)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称重设备体(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承载板(6),所述第一承载板(6)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槽(12),连接槽(12)设置有四个,且四个连接槽(12)设置在第一承载板(6)的四角处,所述称重设备体(5)与第一承载板(6)之间设置有支撑架(8),支撑架(8)设置有四个,且支撑架(8)与连接槽(12)对应设置,四个所述支撑架(8)的一端与称重设备体(5)连接为一体,且支撑架(8)的另一端与第一承载板(6)相贴合;移动轮组件(2),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下方,移动轮组件(2)设置有四个,且移动轮组件(2)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四个所述移动轮组件(2)设置在底座(1)的四角处;控制面板(4),其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一侧,且控制面板(4)与底座(1)通过螺钉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刚度移动式称重承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置有滑槽(16),滑槽(16)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移动轮组件(2)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盘(3),且固定盘(3)设置在滑槽(16)的下方,四个所述滑槽(16)的顶部均设置有导向槽(20),四个所述滑槽(16)的内部均设置有滑块(17),且滑块(17)的一端延伸至导向槽(20)的内部,所述滑块(17)与底座(1)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盘(3)的两侧均设置有联动杆(18),且联动杆(18)设置在滑槽(16)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有刘林石水左广洲叶晨峰何森凯肖梦欣杨煜翔刘小靖何雨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交发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