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金霞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99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包括泵气主体、驱动电机、集液瓶和吸痰管路,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泵气主体一侧,与泵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瓶设在泵气主体下侧,与泵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吸痰管路一端设置在集液瓶中,中间穿过泵气主体一侧侧壁,另一端设置在泵气主体外侧;所述泵气主体包括单向阀、壳体、驱动杆、摆动杆和活塞,所述单向阀设在壳体内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内腔,所述驱动杆设置在壳体内腔中,通过设置泵气主体,能够解决手动清洁较为劳累,且手动泵气频率较低负压产生较弱且不连续的问题。不连续的问题。不连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

技术介绍

[0002]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疾病病发时,时常伴随有多痰的症状。
[0003]公开号为CN212308525U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该装置通过观察球、出气管、进气管、延长管、插入管、调节阀、活塞管、活塞、拉杆、拉板、滑杆、滑套和弹簧的结合来对病人气道内的堵塞物进行清洁。虽然该装置有益效果较多,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该装置清洁效果较好,但是手动清洁较为劳累,且频率较低负压产生较弱。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手动清洁较为劳累,且频率较低负压产生较弱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气主体、驱动电机、集液瓶和吸痰管路,所述驱动电机设在泵气主体一侧,与泵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瓶设在泵气主体下侧,与泵气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吸痰管路一端设置在集液瓶中,中间穿过泵气主体一侧侧壁,另一端设置在泵气主体外侧;
[0007]所述泵气主体包括单向阀、壳体、驱动杆、摆动杆和活塞,所述单向阀设在壳体内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内腔,所述驱动杆设置在壳体内腔中,所述驱动杆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摆动杆一端,所述摆动杆另一端连接活塞,所述活塞在壳体内腔滑动。
[0008]所述单向阀包括通气帽、弹簧、阀芯和单向阀安装口,所述通气帽上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帽与单向阀安装口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在通气帽与阀芯之间,所述阀芯与通气帽活动连接。
[0009]所述壳体设有通气过滤孔、驱动轴安装孔、内腔、集液瓶安装口、吸痰管路孔、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通气过滤孔与出气腔连通,设在壳体一端,所述驱动轴安装孔设在壳体侧壁,与内腔连通,所述内腔设在进气腔与出气腔之间,所述集液瓶安装口设在进气腔底部,所述吸痰管路孔设在进气腔侧壁,所述进气腔设在壳体底部。
[0010]所述单向阀共设置四件,在出气腔设有两件,在内腔设有两件。
[0011]所述集液瓶安装口设有螺纹。
[0012]所述集液瓶瓶口设有螺纹,所述集液瓶与集液瓶安装口通过螺纹连接。
[0013]所述吸痰管路包括安装硬管、软管和吸痰器,所述安装硬管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软管与安装硬管固定连接,所述吸痰器与软管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硬管一端插入集液瓶中,中间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软管固定连接。
[0014]使用时,先接通电源,打开驱动电机,电机输出轴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通过摆动杆带动活塞做往复运动,活塞将内腔分割成两个部分,分别为有杆腔和无杆腔,当活塞向无杆腔方向运动时,有杆腔与进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关闭,有杆腔与出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开启,无杆腔与进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开启,有杆腔与出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关闭,此时空气运动方向如图6所示,当活塞向无杆腔方向运动时,无杆腔与进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关闭,无杆腔与出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开启,有杆腔与进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开启,有杆腔与出气腔连接的单向阀关闭,此时空气运动方向如图7所示,此时能够保证活塞左右移动一次有两次吸排气,流量均匀,无断气;
[0015]工作时将吸痰器从患者鼻孔插入到气道中,并接通电源,通过泵气主体泵气将患者体内的空气通过负压压紧吸痰管路,痰液通过软管进入到安装硬管中,再进入集液瓶中,当观察到节拍中增加的痰状物质逐渐减少后,表明患者的气道清洁工作已经完成。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泵气主体,能够解决手动清洁较为劳累,且手动泵气频率较低负压产生较弱且不连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结构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泵气主体结构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壳体结构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单向阀结构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吸痰管路结构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活塞拉动气体走向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活塞推动气体走向图。
[0024]1、泵气主体;11、单向阀;111、通气帽;112、弹簧;113、阀芯;114、通气口;12、壳体;121、通气过滤孔;122、驱动轴安装孔;123、内腔;124、集液瓶安装口;125、吸痰管路孔;126、进气腔;127、出气腔;13、驱动杆;14、摆动杆;15、活塞;2、驱动电机;3、集液瓶;4、吸痰管路;41、安装硬管;42、软管;43、吸痰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根据图1

7所示:本实用型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泵气主体1、驱动电机2、集液瓶3和吸痰管路4,所述驱动电机2设在泵气主体1一侧,与泵气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瓶3设在泵气主体1下侧,与泵气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吸痰管路4一端设置在集液瓶3中,中间穿过泵气主体1一侧侧壁,另一端设置在泵气主体1外侧;
[0027]所述泵气主体1包括单向阀11、壳体12、驱动杆13、摆动杆14和活塞15,所述单向阀11设在壳体12内部,与壳体1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2设有内腔123,所述驱动杆13设置在壳
体12内腔123中,所述驱动杆13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摆动杆14一端,所述摆动杆14另一端连接活塞15,所述活塞15在壳体12内腔123滑动,带动气体产生气流,活塞15将内腔123分成两个部分,在这里成为有杆腔和无杆腔。
[0028]所述单向阀11包括通气帽111、弹簧112、阀芯113和单向阀安装口115,所述通气帽111上设有通气口114,所述通气帽111与单向阀安装口11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2设在通气帽111与阀芯113之间,所述阀芯113与通气帽111活动连接。
[0029]所述壳体12设有通气过滤孔121、驱动轴安装孔122、内腔123、集液瓶安装口124、吸痰管路孔125、进气腔126和出气腔127;所述通气过滤孔121与出气腔127连通,设在壳体12一端,所述驱动轴安装孔122设在壳体12侧壁,与内腔123连通,所述内腔123设在进气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气主体(1)、驱动电机(2)、集液瓶(3)和吸痰管路(4),所述驱动电机(2)设在泵气主体(1)一侧,与泵气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集液瓶(3)设在泵气主体(1)下侧,与泵气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吸痰管路(4)一端设置在集液瓶(3)中,中间穿过泵气主体(1)一侧侧壁,另一端设置在泵气主体(1)外侧;所述泵气主体(1)包括单向阀(11)、壳体(12)、驱动杆(13)、摆动杆(14)和活塞(15),所述单向阀(11)设在壳体(12)内部,与壳体(12)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2)设有内腔(123),所述驱动杆(13)设置在壳体(12)内腔(123)中,所述驱动杆(13)一端连接电机输出轴,另一端连接摆动杆(14)一端,所述摆动杆(14)另一端连接活塞(15),所述活塞(15)在壳体(12)内腔(123)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1)包括通气帽(111)、弹簧(112)、阀芯(113)和单向阀安装口(115),所述通气帽(111)上设有通气口(114),所述通气帽(111)与单向阀安装口(11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2)设在通气帽(111)与阀芯(113)之间,所述阀芯(113)与通气帽(111)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重症护理气道清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设有通气过滤孔(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霞裘燕华王红亚
申请(专利权)人:何金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