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939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以及汽车,包括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以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的空气循环模式一般包括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处于完全内循环状态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但是不利于车内空气的更新;空调内外循环风门处于完全外循环状态时,可维持车内的空气清薪,且保证前档玻璃不起雾,但是全外循环时,大量空气进入车内,影响车内温度调节的效果,费电费油

现有的空调装置通常在外循环风口下部开一个补偿风口,空调采暖模式时让车内的一部分暖风与外循环进风混合后进入空调,从而提升进风温度并最终提升采暖性能

[0003]但由于现有的空调装置中补偿风口的进风量只受车速及汽车内外压差影响,导致内外循环进风比例不可控,当内循环进风比例大时,前档容易起雾影响驾驶员视野;当内循环进风比例小时,不能有效提升采暖性能;且在空调未打开时,车外的冷空气容易通过补偿风口直接进入车内,影响车内环境的舒适度

总之,现有的空调装置还不能灵活适应车辆的实际使用场景

[0004]因此,现有技术需要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以及汽车,用以解决现有的汽车空调进风口内外循环进风比例不可调,难以适应实际使用场景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其中,包括:
[0008]壳体,所述壳体内中空形成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
[0009]执行器,设于所述壳体上;
[0010]凸轮盘,设置在所述执行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盘的正反两面分别设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
[0011]第一连杆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轨迹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并设置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于开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
[0012]第二连杆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轨迹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并设置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用于开闭所述外循环进风口

[001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控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转动,使内
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比例可调,有利于维持车内的舒适环境,达到提升采暖性能

避免前挡风玻璃起雾的效果

[001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均呈
C
字形;并且,所述第一轨迹槽与所述第二轨迹槽交错设置在所述凸轮盘上

[0015]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交错设置两个
C
形的轨迹槽,使凸轮盘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一连杆机构和第二连杆机构,进而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同时转动,操作方便,简化了调整内外循环进风比例的操作,提高了调节的灵活性

[0016]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迹槽由曲率半径不同的内循环全开弧形段

内循环半开弧形段和内循环全闭弧形段衔接而成;所述内循环全开弧形段

所述内循环半开弧形段和所述内循环全闭弧形段环绕所述凸轮盘设置,并由所述凸轮盘的圆心逐渐向所述凸轮盘的边缘延伸;
[0017]第二轨迹槽由曲率半径不同的外循环全开弧形段

外循环半开弧形段以及外循环全闭弧形段连接而成;所述外循环全开弧形段

所述外循环半开弧形段和所述外循环全闭弧形段环绕所述凸轮盘设置,并由所述凸轮盘的边缘逐渐向所述凸轮盘的圆心延伸

[0018]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段曲率半径不同的弧形段组成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便于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转动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合角度,进而可调节多个不同的内外循环进风比例,进一步增加空调进风结构进气的灵活性

[0019]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并列设置的补偿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门在所述补偿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之间来回转动,用于调节所述补偿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开合比例

[0020]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补偿进风口向空调进风结构进风,并且通过第二风门控制补偿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的进风量,使得空调进风口的进风比例灵活调节,但是总进风量不变,在调节内外循环进风比例的同时保证了空调的工作效率

[0021]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第一
L
形连杆和第一摇臂,所述第一
L
形连杆的拐角处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
L
形连杆的一端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轨迹槽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摇臂连接,所述第一摇臂上背离所述第一
L
形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的转轴连接;
[0022]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第二
L
形连杆和第二摇臂,所述第二
L
形连杆的拐角处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
L
形连杆的一端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轨迹槽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摇臂连接,所述第二摇臂上背离所述第二
L
形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门的转轴连接

[0023]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纯机械传动的第一
L
形连杆和第一摇臂,第二
L
形连杆和第二摇臂,使得执行器驱动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转动的控制过程精确高效,而且噪音小

[002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L
形连杆上凸出设有第一滑头,所述第一滑头与所述第一轨迹槽插接;所述第一
L
形连杆上设置有第一拨动槽,所述第一摇臂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拨动槽内,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的轴侧通过花键连接;
[0025]所述第二
L
形连杆上凸出设有第二滑头,所述第二滑头与所述第二轨迹槽插接;所述第二
L
形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拨动槽,所述第二摇臂的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拨动槽内,另一
端与所述第二风门的轴侧通过花键连接

[002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滑头在第一轨迹槽中滑动,使得第一
L
形连杆与凸轮盘抵接,且达到精准传动连接的效果;设置第二滑头在第二轨迹槽中滑动,使得第二
L
形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
壳体,所述壳体内中空形成有内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执行器,设于所述壳体上;凸轮盘,设置在所述执行器的输出轴上;所述凸轮盘的正反两面分别设有第一轨迹槽和第二轨迹槽;第一连杆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连杆机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轨迹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并设置有第一风门,所述第一风门用于开闭所述内循环进风口;第二连杆机构,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杆机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轨迹槽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内腔并设置有第二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用于开闭所述外循环进风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和所述第二轨迹槽均呈
C
字形;并且,所述第一轨迹槽与所述第二轨迹槽交错设置在所述凸轮盘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迹槽由曲率半径不同的内循环全开弧形段

内循环半开弧形段和内循环全闭弧形段衔接而成;所述内循环全开弧形段

所述内循环半开弧形段和所述内循环全闭弧形段环绕所述凸轮盘设置,并由所述凸轮盘的圆心逐渐向所述凸轮盘的边缘延伸;第二轨迹槽由曲率半径不同的外循环全开弧形段

外循环半开弧形段以及外循环全闭弧形段连接而成;所述外循环全开弧形段

所述外循环半开弧形段和所述外循环全闭弧形段环绕所述凸轮盘设置,并由所述凸轮盘的边缘逐渐向所述凸轮盘的圆心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并列设置的补偿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门在所述补偿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之间来回转动,用于调节所述补偿进风口和所述外循环进风口的开合比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循环进风比例可调的空调进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第一
L
形连杆和第一摇臂,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祥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