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76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涉及换热器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在搬运冷凝器至另一输送线上时,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该转运装置包括抓取机构和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移动部和抵靠部,移动部沿朝向或背离抵靠部的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且移动部朝向抵靠部移动时能与抵靠部配合,将传送线上的工件夹持定位;抓取机构用于将固定后的工件夹取并转运至输送线上。定位机构的移动部与抵靠部配合将传送线上的工件夹持定位,便于抓取机构将固定后的工件夹取并转运至输送线上,进而将工件传递至下一工序,且转运过程中无需将传送线停机,定位机构使得抓取机构能够稳定、顺利的夹取工件,从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升生产效率。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蒸发器和冷凝器)是制冷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换热器包括翅片和铜管,铜管穿过翅片,铜管内流动的冷媒用以与穿过翅片的空气换热。
[0003]目前换热器,如冷凝器在烘干机内完成油份蒸发后,需要通过烘干机的传送线转运至另一输送线上,随后通过输送线将工件运送至下一工序。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将换热器(如冷凝器)从烘干机通道上取下并放置到输送线上,工作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搬运冷凝器至另一输送线上时,工作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转运装置,包括抓取机构和定位机构,其中:
[0008]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移动部和抵靠部,所述移动部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抵靠部的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且所述移动部朝向所述抵靠部移动时能与所述抵靠部配合,将传送线上的工件夹持定位;所述抓取机构用于将固定后的工件夹取并转运至输送线上。
[0009]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抵靠部固定于所述传送线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传送线的另一相对侧,并与所述移动部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部移动;
[0010]所述移动部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传送线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传送线的下方,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传送线的相邻滚筒之间,并将所述推板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伸缩端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传送线的出料端,并凸出于所述传送线的上表面,用于抵靠所述传送线上的工件并使所述工件停止传送。
[0012]优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
[0013]工件检测部,所述工件检测部位于所述阻挡部上,用于检测是否有工件与所述阻挡部相抵靠;
[0014]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工件检测部、所述定位机构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工件检测部的信息控制所述定位机构是否开启定位工作。
[0015]优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夹具和机器人,所述夹具与所述机器人的机械手连接,所述机器人用于带动所述夹具移动;
[0016]所述夹具包括围板组件、夹板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
[0017]所述围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侧和夹持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固定侧上,所述夹板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伸缩端,并能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沿朝向或背离所述夹持侧的方向移动,所述夹板朝向所述夹持侧移动时,能与所述夹持侧配合将工件夹持固定。
[0018]优选的,所述输送线的上表面设置有凹陷部,用于容纳工件的凸起部位;所述凹陷部沿所述输送线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凹陷部的宽度相同或不同,和/或,所述凹陷部的深度相同或不同。
[0019]优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围挡,所述围挡固定于所述输送线的旁侧,用以与所述输送线的工件相抵靠。
[0020]优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吹扫机构,所述吹扫机构位于所述输送线旁用于清理工件上的杂质,所述吹扫机构固定设置,或者,所述吹扫机构沿竖直方向可移动的设置;
[0021]所述吹扫机构包括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吹气头,所述吹气头位于所述输送线上方,用于吹走工件上的杂质;
[0022]所述吹扫机构包括火焰枪嘴,所述火焰枪嘴位于所述输送线上方,用于喷射火焰从而烧掉工件上的杂质。
[0023]优选的,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丝杆、导向杆、螺母部和限位部,其中:
[0024]所述吹扫机构与所述螺母部相连接,所述螺母部套设于所述丝杆上,并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可转动的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螺母部相连接,所述限位部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上,用于限制所述螺母部转动;所述丝杆转动时能带动所述螺母部、所述吹扫机构沿所述丝杆的上下移动。
[002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生产系统,包括上述转运装置。
[002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传送线上的工件,如换热器从传送线上来料,定位机构的移动部朝向抵靠部移动并与抵靠部配合,将传送线上的工件夹持定位,便于抓取机构将固定后的工件夹取并转运至输送线上,进而将工件传递至下一工序,且转运过程中无需将传送线停机,定位机构使得抓取机构能够稳定、顺利的夹取工件,从而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该换热器的生产系统,能够自动将换热器从传送线转运至另一输送线,无需人工搬运,提高了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转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转运装置的侧视图;
[0030]图3是定位机构、夹具和机器人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输送线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1、移动部;12、抵靠部;13、第一驱动装置;2、阻挡部;3、机器人;4、夹具;411、夹持侧;412、固定侧;42、夹板;43、第二驱动装置;5、输送线;51、凹陷部;6、传送线;7、围挡;81、火焰枪嘴;82、吹气头;91、丝杆;92、螺母部;93、导向杆;94、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运装置及换热器生产系统,能够自动将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取机构和定位机构,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移动部和抵靠部,所述移动部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抵靠部的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且所述移动部朝向所述抵靠部移动时能与所述抵靠部配合,将传送线上的工件夹持定位;所述抓取机构用于将固定后的工件夹取并转运至输送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抵靠部固定于所述传送线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传送线的另一相对侧,并与所述移动部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移动部移动;所述移动部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传送线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位于所述传送线的下方,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传送线的相邻滚筒之间,并将所述推板和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伸缩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传送线的出料端,并凸出于所述传送线的上表面,用于抵靠所述传送线上的工件并使所述工件停止传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工件检测部,所述工件检测部位于所述阻挡部上,用于检测是否有工件与所述阻挡部相抵靠;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工件检测部、所述定位机构均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工件检测部的信息控制所述定位机构是否开启定位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还包括夹具和机器人,所述夹具与所述机器人的机械手连接,所述机器人用于带动所述夹具移动;所述夹具包括围板组件、夹板和第二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围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侧和夹持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昀邵中伟王宁宁张凯韩亮亮李彭真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