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65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包括冷却系统、循环水泵以及并联的冰帽和冰围脖,所述冰帽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冰帽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支管,所述冰围脖的进水口与第一支管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所述冰围脖的出水口与第二支管连接,所述出水管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出水管中水的冷却。该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可在避免全身低温导致很多并发症危险的同时,提高亚低温治疗仪的治疗效果。疗仪的治疗效果。疗仪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亚低温治疗仪
,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亚低温具有减轻脑损伤、减轻脑水肿、降低颇内压、防止神经细胞调亡的作用。亚低温治疗仪采用体外传导法,相比于血管内降温方法要简单易行且经济,相比于酒精喷洒、擦拭裸露皮肤等蒸发法又具有更快的降温速度,降温过程可控制等优点。因此,亚低温治疗仪广泛用于神经系统保护和心脑血管手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治疗设备。
[0003]亚低温治疗的效果与温度紧密相关,温度过高或过低,温度变化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004]由于颅脑降温过程具有非线性、时变、大时滞的特性,而颅脑温度检测一般不采用损伤较大且操作复杂的开颅手术直接获取的测量方式,但选用其他部位温度代替颅脑核心温度的间接测量方式存在较大误差,所以,为了避免降温速率太快导致的各类并发症,一般亚低温治疗仪采用偏保守的降温速率。目前,亚低温治疗仪大多为一体式,一体式的亚低温治疗仪的温控系统对头颅和颈部采用统一冷却方式,即对头颅和颈部提供相同温度的低温,颅脑降温速率控制较差,因此可能会出现降温时间过长降低治疗效果或降温时间太短带来感染、肺炎、出血、心肌缺血等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该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包括冷却系统、循环水泵以及并联的冰帽和冰围脖,所述冰帽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循环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冰帽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支管,所述冰围脖的进水口与第一支管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所述冰围脖的出水口与第二支管连接,所述出水管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出水管中水的冷却。
[0007]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器为输液用流量调节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的压缩机、换热器、散热器,所述出水管中的水通过换热器进行降温。
[0009]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以及设置在换热器本体内的环状换热管和液体冷却介质,所述环状换热管设置在液体冷却介质中。
[0010]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加快散热器冷却的冷却风扇。
[0011]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压缩机和散热器之间的干燥过滤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一体式的冰帽和冰围脖分为单独的冰帽和冰围脖,并通过设置流量调节器调节进入冰围脖的流量控制流过颈部的血液温度降低速率,
大脑通过快速降温阶段和缓慢降温阶段将温度降低至亚低温状态,可在避免全身低温导致很多并发症危险的同时,提高亚低温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

循环水泵;2

冰帽;3

冰围脖;4

进水管;5

出水管;6

第一支管;7

第二支管;8

流量调节器;9

压缩机;10

换热器;11

散热器;12

冷却风扇;13

干燥过滤器;14

第一出水管;15

第二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16]如图1所示,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包括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以及并联的冰帽2和冰围脖3,所述冰帽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4与循环水泵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冰帽2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5与循环水泵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4上设置有第一支管6,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有第二支管7,所述冰围脖3的进水口与第一支管6连接,所述第一支管6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8,所述冰围脖3的出水口与第二支管7连接,所述出水管5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出水管5中水的冷却。
[0017]可以理解的是,水流通过冷却系统进行降温后,低温水自循环水泵1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进水管4进入冰帽2、通过第一支管6进入冰围脖3,对人体大脑进行降温,由于第一支管6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8,因此可以控制进入冰围脖3的水量,从而可以将降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脑温从37℃快速降低到35℃,开大流量调节器8,使得进入冰围脖3的水流量较大,尽快冷却自脖颈进入颅脑内的血液温度,使得第一阶段就能达到和血管内降温方法的相同效果;第二阶段:将脑温从35℃缓慢降温到33℃的亚低温状态,调小流量调节器8,使得进入冰围脖3的水流量变小,减缓人脑的降温速度,可使人体更好地适应降温过程,避免出现剧烈的自动调节作用,例如肌肉颤抖而导致组织受损等副作用。因此通过将冰帽2和冰围脖3分离并控制通过冰围脖3的流量,可在避免全身低温导致众多并发症的同时,提高亚低温治疗仪的治疗效果。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调节器8为输液用流量调节器8。
[0019]输液用流量调节器8使用极为方便,通过滚动其上的调节轮即可完成调节。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通过气管依次串联连接的压缩机9、换热器10、散热器11,所述出水管5中的水通过换热器10进行降温。
[0021]具体地,所述出水管5包括第一出水管14和第二出水管15,所述第一出水管14的一端与换热器10连接,另一端与冰帽2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15的一端与换热器10连接,另一端与循环水泵1的进水口连接,冰帽2和冰围脖3中的高温水通过第一出水管14流入换热器10中进行降温,然后通过第二出水管15流入循环水泵1中继续循环。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10包括换热器10本体以及设置在换热器10本体内的环状换热管和液体冷却介质,所述环状换热管设置在液体冷却介质中。
[0023]具体地,所述第一出水管14与环状换热管的一端连接,第二出水管15与环状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9通过制冷将换热器10中的液体冷却介质降温,从冰帽2和冰围脖3中的高温水进入环状换热管后能够与低温液体冷却介质充分进行热交换,实现快速降温,从而保证了冰帽2和冰围脖3的降温效率。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用于加快散热器11冷却的冷却风扇12。
[0025]所述冷却风扇12能够提高散热器11的散热能力。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压缩机9和散热器11之间的干燥过滤器13。
[0027]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系统、循环水泵(1)以及并联的冰帽(2)和冰围脖(3),所述冰帽(2)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4)与循环水泵(1)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冰帽(2)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5)与循环水泵(1)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4)上设置有第一支管(6),所述出水管(5)上设置有第二支管(7),所述冰围脖(3)的进水口与第一支管(6)连接,所述第一支管(6)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8),所述冰围脖(3)的出水口与第二支管(7)连接,所述出水管(5)通过冷却系统进行出水管(5)中水的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亚低温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器(8)为输液用流量调节器(8)。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丁玲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