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37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包括:头部骨架,外包裹模拟人皮肤;下颌部,一端通过螺钉与头骨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钮开关与头部骨架铰接;口腔形体部,成喇叭形,扩口部位于头部骨架以及下颌体内,下部为管状;气管件,上端与口腔形体件下部无缝连通,下端密封;插管检测单元,设置在气管件的外侧,与气管件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用于战伤后插管救援操作训练,还可以对救援操作是否达标做出反馈。达标做出反馈。达标做出反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拟人体救援训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战伤救援是战士必学科目,可以有效减少或减轻人员的伤亡,由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一般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模拟对应项目的救援训练。
[0003]战伤后部分伤员身体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自主呼吸突然停止、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中枢性或周围性呼吸衰竭、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内容物反流或出血等,此时需要对伤员进行气管插管,具体的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目前的模拟人无法模拟伤员呼吸功能障碍后进行气管插管救援项目的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战伤后插管救援操作模拟,可以对救援操作是否达标做出反馈。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包括:
[0007]头部骨架,外包裹模拟人皮肤;
[0008]下颌部,一端通过螺钉与头骨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钮开关与头部骨架铰接;
[0009]口腔形体部,成喇叭形,扩口部位于头部骨架以及下颌体内,下部为管状;
[0010]气管件,上端与口腔形体件下部无缝连通,下端密封;
[0011]插管检测单元,设置在气管件的外侧,与气管件内部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管件包括:
[0013]管体,内部中空,上端与口腔形体件下部无缝连通,下端密封;所述管体上部与头部骨架正对方向相同的圆柱面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与管体内部连通;所述插管检测单元位于管体下部,位于窗口的下游;
[0014]两块固定板,相对的设置在管体的两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
[0015]环甲膜件,通过螺钉与固定孔固接,将管体上的窗口遮蔽。
[0016]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与两块固定板一体成型,所述管体表面与两块固定板齐平成板面;板面上设有与窗口连通的开孔;所述开孔的相对两侧的管体上设有两条凸起棱,两条凸起棱平行;所述凸起棱的外侧面与顶面设有倒角;所述环甲膜件将两条凸起棱遮蔽。
[0017]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的窗口呈缺口状,两块固定板的板面高度低于窗口的最低处。
[0018]进一步地,所述气管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插管检测单元包括接触传感器,设置在
气管的开口处,其检测部位于气管内。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位于气管中部,所述接触传感器为弹片式转动传感器,其弹片斜向下的指向气管底部,自然状态下将气管内部通道部分堵塞。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颈部件,所述颈部件上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磁力连通阀;
[0021]所述气管侧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与导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容置腔内的磁力连通阀连通,当气体通过导气管向磁力连通阀注入时,磁力连通阀内的磁力阀体移动,磁力连通阀导通将导气管注入的气体排出;
[0022]所述插管检测单元为干簧管,设置在磁力连通阀的外侧;当磁力连通阀的磁力阀体移动时到干簧管侧面时,干簧管导通。
[0023]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与颈部件一体成型,所述导气管设置在颈部件与管体件一体成型的内部,所述容置腔正对导气管的出气端,所述容置腔成圆柱形,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轴线与容置腔的轴线平行。
[0024]进一步地,所述磁力连通阀包括:
[0025]桶体,内部贯通,内部侧壁上设有环形凸起;下端与导气管的出气端连通;
[0026]活塞体,下部成锥状,设置在桶体内,位于环形凸起的上部;当导气管的出气端排出气体进入桶体后,推动活塞体向上移动,将桶体贯通;
[0027]第一磁铁,与活塞体的顶部固接;
[0028]第二磁铁,设在桶体内,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正对面均相同磁极;
[0029]封盖,将桶体顶部遮蔽,设有若干与桶体内部连通的出气孔。
[0030]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上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凹槽内;所述活塞体的上端设有若干纵向凸起条,所述凸起条的表面与桶体内壁接触;相邻两条凸起条之间形成透气通道;
[0031]所述封盖成T形的塞子形,所述封盖的顶部直径与桶体外径相同;所述桶体侧面设有与插槽对应的卡嵌槽;所述干簧管容置在卡嵌槽以及插槽内。
[003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33]战伤后伤员的开颌插管救援操作中模拟出开颌张嘴、插管到位、灌注氧气等,完成实际救援过程中的所有救援步骤。对救援操作的是否到位进行对应的过程控制,如对于嘴巴开颌度有进行检测、对于插管是否到位进行插管检测单元进行检测等。
[0034]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
附图说明
[0035]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
[0036]图1为实施例1中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隐藏口腔形体部)使用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实施例1中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隐藏头部骨架、下颌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7为图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实施例1中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的环甲膜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图9为实施例2中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隐藏口腔形体部、头部骨架、下颌部)使用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为图9中C

C剖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1为图10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7]图12为图9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8]图13为图12中E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9]图14为实施例2中颈部件以及气管件的正面透视结构示意图。
[0050]图15为图14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1]图16为实施例2中磁力连通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52]图17为图16中G

G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3]图18为图17中H

H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4]图19为图17中J

J剖处结构示意图。
[0055]图20为图1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6]图中:1.头部骨架;2.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骨架,外包裹模拟人皮肤;下颌部,一端通过螺钉与头骨架铰接,另一端通过旋钮开关与头部骨架铰接;口腔形体部,成喇叭形,扩口部位于头部骨架以及下颌体内,下部为管状;气管件,上端与口腔形体件下部无缝连通,下端密封;插管检测单元,设置在气管件的外侧,与气管件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件包括:管体,内部中空,上端与口腔形体件下部无缝连通,下端密封;所述管体上部与头部骨架正对方向相同的圆柱面上设有窗口,所述窗口与管体内部连通;所述插管检测单元位于管体下部,位于窗口的下游;两块固定板,相对的设置在管体的两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环甲膜件,通过螺钉与固定孔固接,将管体上的窗口遮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两块固定板一体成型,所述管体表面与两块固定板齐平成板面;板面上设有与窗口连通的开孔;所述开孔的相对两侧的管体上设有两条凸起棱,两条凸起棱平行;所述凸起棱的外侧面与顶面设有倒角;所述环甲膜件将两条凸起棱遮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的窗口呈缺口状,两块固定板的板面高度低于窗口的最低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的侧面设有开口;所述插管检测单元包括接触传感器,设置在气管的开口处,其检测部位于气管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战伤救援模拟人气管插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气管中部,所述接触传感器为弹片式转动传感器,其弹片斜向下的指向气管底部,自然状态下将气管内部通道部分堵塞。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炜锋谭皓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军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