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434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23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涉及B1级电缆技术领域,包括若干绝缘线芯;套接于若干绝缘线芯外和若干绝缘线芯间的第一护套;套接于第一护套外的吸热层;沿圆周均布于吸热层内的若干导热杆,若干导热杆均沿绝缘线芯的轴向延伸;套接于吸热层外的第二护套;绝缘线芯包括导体;依次套接于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绝缘层;其中,第一护套套接于若干第三绝缘层外和若干第三绝缘层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防止其局部温度过高,而且它的绝缘线芯在成缆时无需填充和绕包,使得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B1级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

技术介绍

[0002]B1级电缆是一种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线缆,具有阻燃性能好的优点,广泛用于电能传输和分配领域。
[0003]相关B1级电缆在遭遇火灾时,易导致其局部温度过高,即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在长时间的局部高温下,B1级电缆也易受到损坏,同时,为了防止松散,B1级电缆的绝缘线芯在成缆时需填充和绕包,易导致生产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它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防止其局部温度过高,而且它的绝缘线芯在成缆时无需填充和绕包,使得其生产工艺简单。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包括:
[0007]若干绝缘线芯;
[0008]套接于若干所述绝缘线芯外和若干所述绝缘线芯间的第一护套;
[0009]套接于所述第一护套外的吸热层;
[0010]沿圆周均布于所述吸热层内的若干导热杆,若干所述导热杆均沿所述绝缘线芯的轴向延伸;
[0011]套接于所述吸热层外的第二护套。
[0012]可选的,所述绝缘线芯包括:
[0013]导体;
[0014]依次套接于所述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绝缘层;
[0015]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套接于若干所述第三绝缘层外和若干所述第三绝缘层间。
[0016]可选的,所述导体包括:
[0017]若干铜芯,若干所述铜芯互相绞合;
[0018]套接于若干所述铜芯外的铜层;
[0019]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套接于所述铜层外。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绝缘层的材料均为硅烷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1

0.15mm,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4

0.5mm,所述第三绝缘层的厚度为0.1

0.2mm。
[0022]可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护套内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若干所述绝缘线芯均接触。
[0023]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
[0024]架本体;
[0025]沿所述架本体的周向均布的若干支撑柱;
[0026]其中,所述架本体和若干所述支撑柱均位于所述第一护套内,若干所述支撑柱和若干所述绝缘线芯均接触。
[0027]可选的,还包括:
[0028]设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架本体的一端的容纳槽;
[0029]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抗拉柱。
[0030]可选的,所述第一护套和所述第二护套的材料均为B1级无卤低烟高阻燃聚烯烃护套料。
[0031]可选的,若干所述绝缘线芯沿所述第一护套的周向均布。
[0032]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绝缘线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第一护套用于保护若干绝缘线芯,并采用全挤压模具挤出,无需填充和绕包,使得该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生产工艺简单;吸热层用于吸收来自外界的热量,并通过导热杆将热量导向绝缘线芯的轴向,防止该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的局部温度过高,来增加其受热均匀性,其中,吸热层的材料可以为粒状材料、纤维材料或多孔材料等,导热杆的材料可以为导热硅脂、导热凝胶等;第二护套用于保护吸热层和导热杆;为了保证该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的阻燃性能,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材料均为B1级无卤低烟高阻燃聚烯烃护套料。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绝缘线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绝缘线芯;11、导体;111、铜芯;112、铜层;12、第一绝缘层;13、第二绝缘层;14、第三绝缘层;2、第一护套;3、吸热层;4、导热杆;5、第二护套;6、支撑架;61、架本体;62、支撑柱;63、容纳槽;7、抗拉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
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38]实施例1
[0039]结合附图1

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包括:
[0040]若干绝缘线芯1;
[0041]套接于若干绝缘线芯1外和若干绝缘线芯1间的第一护套2;
[0042]套接于第一护套2外的吸热层3;
[0043]沿圆周均布于吸热层3内的若干导热杆4,若干导热杆4均沿绝缘线芯1的轴向延伸;
[0044]套接于吸热层3外的第二护套5。
[0045]具体的,绝缘线芯1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第一护套2用于保护若干绝缘线芯1,并采用全挤压模具挤出,无需填充和绕包,使得该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生产工艺简单;吸热层3用于吸收来自外界的热量,并通过导热杆4将热量导向绝缘线芯1的轴向,防止该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的局部温度过高,来增加其受热均匀性,其中,吸热层3的材料可以为粒状材料、纤维材料或多孔材料等,导热杆4的材料可以为导热硅脂、导热凝胶等;第二护套5用于保护吸热层3和导热杆4;为了保证该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的阻燃性能,第一护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绝缘线芯;套接于若干所述绝缘线芯外和若干所述绝缘线芯间的第一护套;套接于所述第一护套外的吸热层;沿圆周均布于所述吸热层内的若干导热杆,若干所述导热杆均沿所述绝缘线芯的轴向延伸;套接于所述吸热层外的第二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依次套接于所述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绝缘层;其中,所述第一护套套接于若干所述第三绝缘层外和若干所述第三绝缘层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包括:若干铜芯,若干所述铜芯互相绞合;套接于若干所述铜芯外的铜层;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套接于所述铜层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以及第三绝缘层的材料均为硅烷交联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B1级阻燃非铠装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为0.1

0.15mm,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厚度为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杏陈振苏东波王天石李金堂张蒙黄金坊庞胜吴子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