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419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表面(21)的反射器(20)和布置在反射器附近的光源单元(30),光源单元包括:具有第一外表面(38)和第二外表面(39)的主体(32),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表面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倾斜;以及布置在第一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布置在第二外表面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以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配置成朝反射器发射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内容涉及包括发光二极管(LED)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家庭、办公室、公园等中的大部分照明是通过荧光灯和白炽灯来提供的。然而,这 些类型的光源并非环境友好型,其往往具有有限的或较短的使用寿命,并且具有较高的功 耗。因此,运行和维护这些相关技术类型的光源的成本是巨大的,特别是当考虑到在同一时 刻开启大量光源时尤为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和其它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新型照明装置,其能够 提供功耗低、使用寿命长、响应速度快、光源稳定和对环境友好等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易于拆卸的新型照明装置。为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如此处所实施和广义地描述的,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具有反射表面的反射器,以及布置在 反射器下方并配置成朝反射器发射光的光源单元。另外,光源单元包括主体,其沿反射器 纵向布置,并具有朝反射表面倾斜的第一和第二外表面;以及配置成朝反射器发射光的、布 置在第一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布置在第二外表面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更确切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具有至少 一个反射表面的反射器,以及布置在反射器附近的光源单元。光源单元包括主体,其具有 第一外表面的和第二外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外表面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倾斜; 以及布置在第一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布置在第二外表面上多个第二发光二 极管,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二极管朝反射器发射光。从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所能够应用的其它范围将变得明显。然而应当 理解,虽然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指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和示例仅以 示例的方式给出,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该详细描述中,本专利技术中的多种变化和 改进将变得明显。附图简要说明从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详细描述和附图 仅出于说明的目的而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横截面图;图2是示出图1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3是示出图1的照明装置的光源单元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图1的光源单元从第一和第二插座部移出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4的第一和第二插座部与图1的光源单元相耦接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图1的照明装置中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一插座部的耦接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图1的照明装置中第二连接端子和第二插座部的耦接机构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单元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光源单元与第一支撑单元的耦接 关系的示意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示出了其示例。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00。如图所示,照明装置100 包括壳体10,反射器20和光源单元30。另外,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0呈 箱形以容纳反射器20,并具有开口 11,通过开口 11露出反射器20的反射表面21并使光发 射出去。壳体10还可以具有图1和图2所示的箱形之外的其它形状。另外,反射器20布置在壳体10内并具有反射表面21,该反射表面21反射由光源 单元30发射的光。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反射表面21包括抛物面形反射表面21a 和21b。然而,反射表面21可以基于照明装置100的结构而具有其它形状。另外,如图1和 图2所示,抛物面形反射表面21a和21b相交形成分界线22,该分界线22沿照明装置100 的纵向方向设置并且在竖向上与光源单元30重叠。而且,能够改变反射器20的材料和颜 色以实现照明装置100的特定照明。例如,反射器20可以由具有高反射率的白色材料制成 或者涂覆银(Ag)或铝(Al)。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与光源单元30的端子互相配合并相连的 插座部将光源单元30保持并安置在壳体10内。图2示出了单个插座部42 (图2中未示出 位于光源30的相对端的另一个插座部)。然而,图4至图7更详细地示出了插座部和连接 端子。例如,图4以分解图示出了插座部41和42以及连接端子36和37。图5示出了插座 部和连接端子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插座部41和42连接 于壳体10的内表面。更详细地,如图4所示,光源单元30的两端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其 与布置在壳体10的内表面上的第一和第二插座部41和42互相配合并耦接。因此,第一和 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耦接于支撑并固定光源单元30的第一和第二插座部41和42。另 外,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分别接收来自第一和第二插座部41和42的电力,从而向 光源30供电。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耦接于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的第一和第二插座部 41和42可以称为第一和第二耦接部。另外,第一和第二耦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控制5部,该控制部接收驱动信号以控制和驱动光源单元30。S卩,控制部控制光源30的发光二极 管31以选择性地发射具有所需颜色的光,并调节发光二极管31的亮度和颜色。这样,控制 部控制安装在光源单元30上的发光二极管31以提供多种照明。而且,当光源单元30达到 其使用寿命或损坏时,能够通过将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从第一和第二插座部41和 42中移出而容易地更换光源单元30。接下来,图6和图7示出了上述耦接机构。更详细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连 接端子36的形状可以与第二连接端子37的形状不同,并且第一插座部41的形状可以与第 二插座部42的形状不同。因此,能够将光源单元30精确地、无误配地耦接于第一和第二插 座部41和42。例如,如图6的实施方式所示,第一连接端子36包括块体部分36a和朝块体 部分36a的下方突起的突起部分36b,并且块体部分36a和突起部分36b —体地形成。另 外,第一插座部41的形状对应于第一连接端子36的形状,并且突起部分36b插入到设置在 第一插座部41中的插入部分中。另外,如图6(a)所示,插入部分中设有通孔41a,且突起部分36b穿过通孔41a。 可替代地,如图6 (b)所示,插入部分设有插入凹部41b,突出部分36b布置在插入凹部41b 中。参考图7,第二连接端子37还可以仅包括块体部分37a,而第二插座部42可以具有与 第二连接端子37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因此,第二连接端子37能够插入并耦接于第二插 座部42。然而,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以及第一和第二插座部41和42的形状不局 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例如,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的块体部分36a和37a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 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同样,突起部分36b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和多边形。此外,第 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第一和第二连接端子36和37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  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表面的反射器;以及  布置在所述反射器附近的光源单元;所述光源单元包括:  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主体,其中所述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每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倾斜;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和布置在所述第二外表面上的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使得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配置成朝所述反射器发射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卿驲金华宁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