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398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2
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包含有行走装置、分层打顶装置、输送带驱动装置、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分层打顶装置安装在行走装置中部,输送带驱动装置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后方拐角处,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前方,镜头朝后采集分层打顶装置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安装在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对面,镜头朝前采集分层打顶装置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和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固连在行走装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棉花顶芽高度分布的范围内设置多组对切刀,根据视觉识别系统提供的切顶位置,准确驱动对应层对切刀动作,实现了连续、高效、稳定的棉花打顶作业。稳定的棉花打顶作业。稳定的棉花打顶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花分层打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棉花分层打顶装置,特别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棉花打顶作业。

技术介绍

[0002]棉花打顶是棉花整枝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消除棉花的顶端生长优势,使棉花侧枝上的棉铃能够得到充分的水分和营养,减少无效的营养供应,更有利于棉花早结铃,多结铃。
[0003]目前,棉花打顶的方式主要有:化学打顶、人工打顶和机械打顶。化学打顶方式的使用成本低、操作简单,已被广泛使用,但其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人工打顶能够准确识别棉花顶芽,准确打顶,对棉花的伤害较小,但人工打顶的效率较低,棉农劳动强度大,易错过最佳打顶期,影响棉花产量;机械打顶优势明显,是实现高效棉花打顶的主要趋势,其作业手段较多,主要是通过施加剪、切、拽、夹、打等作用力方式分离棉花顶芽。但由于棉花顶芽高度不一,现有技术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单一机构打顶需快速浮动整个装置,惯性力过大,容易出现装置抖动、打顶动作滞后等现象,导致打顶不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在棉花顶芽高度范围内,分层排布若干组切刀,与视觉识别系统配合,实现准确切断顶芽功能,且装置抖动较小,连续切削打顶效果较好,作业效率较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包含有行走装置、分层打顶装置、输送带驱动装置、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分层打顶装置安装在行走装置中部,输送带驱动装置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后方拐角处,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前方,镜头朝后采集分层打顶装置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安装在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对面,镜头朝前采集分层打顶装置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和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固连在行走装置上;所述的分层打顶装置包含有左侧支架、左侧电控箱、棉杆喂入输送带、对切刀动力装置、对切刀组件、右侧电控箱、右侧支架、拨禾软齿、带轮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呈梯形,对称安装在行走装置内部,形成锥形喂入口,对切刀组件位于锥形喂入口后方,对切刀动力装置位于对切刀组件两侧,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带轮组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拐角处,置于外侧,棉杆喂入输送带环绕在带轮组外侧,拨禾软齿定向固连在棉杆喂入输送带上,左侧电控箱安装在左侧支架内侧,右侧电控箱安装在右侧支架内侧;所述的左侧电控箱内安装有图像处理装置、信号收发装置、电源、接线端子、换向阀组和气压控制阀,右侧电控箱内安装有接线端子、换向阀组和气压控制阀。
[0006]所述的对切刀组件包含有刃切刀支板、刃切刀导向支臂、刃切刀导向块、圆盘刃切刀、圆盘槽切刀、槽切刀导向块、槽切刀导向支臂、槽切刀支板、槽切刀随动带轮、刃切刀随
动带轮,刃切刀支板与右侧支架相连,刃切刀导向块安装在刃切刀支板上,刃切刀导向支臂一端穿过刃切刀导向块的导向孔,与对切刀动力装置相连,另一端设置转轴,刃切刀随动带轮与转轴同轴心连接,圆盘刃切刀固连在刃切刀随动带轮下端面;槽切刀支板与左侧支架相连,槽切刀导向块安装在槽切刀支板上,槽切刀导向支臂一端穿过槽切刀导向块的导向孔,与对切刀动力装置相连,另一端设置转轴,槽切刀随动带轮与转轴同轴心相连,圆盘槽切刀固连在槽切刀随动带轮下端面;槽切刀随动带轮和刃切刀随动带轮轮齿与对应棉杆喂入输送带设置在相同高度,圆盘槽切刀和圆盘刃切刀置于两棉杆喂入输送带之间,在棉花打顶高度范围内,设置多组圆盘槽切刀和圆盘刃切刀。
[0007]棉花分层打顶装置的工作过程是: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和后置高度识别装置采集棉杆喂入口的棉花顶芽图像,由图像处理装置分析图像信息,获得待切棉花顶芽的高度和水平位置点信息,并发送到信号收发装置,信号收发装置控制对应高度的换向阀组开合,对应层的对切刀动力装置推出或者拉回圆盘槽切刀和圆盘刃切刀,当对切刀动力装置处在推出状态时,槽切刀随动带轮和刃切刀随动带轮与棉杆喂入输送带啮合,圆盘槽切刀和圆盘刃切刀随动旋转,当对切刀动力装置处在拉回状态时,槽切刀随动带轮和刃切刀随动带轮与棉杆喂入输送带分开,圆盘槽切刀和圆盘刃切刀停止随动旋转。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棉花顶芽高度分布的范围内设置多组对切刀,根据视觉系统提供的切顶位置,准确驱动对应层对切刀动作,完成打顶作业。本专利技术装置稳定性较好,实现了连续切顶效果,作业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09]图1:棉花分层打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0]图2:分层打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3:对切刀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2]图4:圆盘槽切刀局部示意图。
[0013]图5:圆盘刃切刀局部示意图。
[0014]图6:本专利技术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7:左侧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0016]图8:右侧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行走装置,2.分层打顶装置,3.输送带驱动装置,4.前置高度识别装置,5.后置高度识别装置;201.左侧支架,202.左侧电控箱,203.棉杆喂入输送带,204.对切刀动力装置,205.对切刀组件,206.右侧电控箱,207.右侧支架,208.拨禾软齿,209.带轮组;2021.图像处理装置,2022.信号收发装置,2023.电源,2024.接线端子,2025.换向阀组,2026.气压控制阀;2051.刃切刀支板,2052.刃切刀导向支臂,2053.刃切刀导向块,2054.圆盘刃切刀,2055.圆盘槽切刀,2056.槽切刀导向块,2057.槽切刀导向支臂,2058.槽切刀支板、2059.槽切刀随动带轮,2050.刃切刀随动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如图1所示,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包含有行走装置(1)、分层打顶装置(2)、输送带驱动装置(3)、前置高度识别装置(4)、后置高度识别装置(5),分层打顶装置(2)安装在行走装置(1)中部,输送带驱动装置(3)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2)后方拐角处,前置高度识别装置(4)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2)前方,镜头朝后采集分层打顶装置(2)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后置高度识别装置(5)安装在前置高度识别装置(4)对面,镜头朝前采集分层打顶装置(2)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前置高度识别装置(4)和后置高度识别装置(5)固连在行走装置(1)上,行走装置(1)为龙门结构,能够横跨在棉花行上方,两侧设置平台,用于放置分层打顶装置(2),前置高度识别装置(4)和后置高度识别装置(5)能够采集到预打顶棉花顶芽的位置坐标。
[0020]如图2所示,分层打顶装置(2)包含有左侧支架(201)、左侧电控箱(202)、棉杆喂入输送带(203)、对切刀动力装置(204)、对切刀组件(205)、右侧电控箱(206)、右侧支架(207)、拨禾软齿(208)、带轮组(209),左侧支架(201)和右侧支架(207)呈梯形,对称安装在行走装置(1)内部,形成锥形喂入口,锥形喂入口能够使较宽范围分布的棉花顶芽顺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行走装置、分层打顶装置、输送带驱动装置、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分层打顶装置安装在行走装置中部,输送带驱动装置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后方拐角处,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安装在分层打顶装置前方,镜头朝后采集分层打顶装置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安装在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对面,镜头朝前采集分层打顶装置棉杆喂入口的图像信息,前置高度识别装置和后置高度识别装置固连在行走装置上;所述的分层打顶装置包含有左侧支架、左侧电控箱、棉杆喂入输送带、对切刀动力装置、对切刀组件、右侧电控箱、右侧支架、拨禾软齿、带轮组,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呈梯形,对称安装在行走装置内部,形成锥形喂入口,对切刀组件位于锥形喂入口后方,对切刀动力装置位于对切刀组件两侧,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上,带轮组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拐角处,置于外侧,棉杆喂入输送带环绕在带轮组外侧,拨禾软齿定向固连在棉杆喂入输送带上,左侧电控箱安装在左侧支架内侧,右侧电控箱安装在右侧支架内侧;所述的左侧电控箱内安装有图像处理装置、信号收发装置、电源、接线端子、换向阀组和气压控制阀,右侧电控箱内安装有接线端子、换向阀组和气压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分层打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切刀组件包含有刃切刀支板、刃切刀导向支臂、刃切刀导向块、圆盘刃切刀、圆盘槽切刀、槽切刀导向块、槽切刀导向支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长杰夏广宝尤佳徐阳袁盼盼刘子源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