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导向和矫形作用的对轮旋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塑性成形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导向和矫形作用的对轮旋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轮旋压是在芯模旋压基础上改进而来的一种少甚至无切削塑性成形工艺,是一种强力旋压技术。对轮旋压综合了锻造、挤压、拉伸、弯曲、横轧、和滚压等工艺的特点。在成形过程中有下列特点:逐点成形;旋压力小;材料利用率高;制造精度高;制造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可对工件内外表面同步加工,工艺柔性高;残余应力小;装卸方便;受筒形件厚度和直径的影响小;工艺柔性化程度高等。对轮旋压在整体式的回转体薄壁件生产和难变形金属材料的加工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例如火箭的壳体、汽车的轮毂、油气运输的管道、重要的压力容器、一些军工零件等。
[0003]但是,对轮旋压相比于芯模旋压而言,由于其内部缺少芯模的支撑,旋压成形质量相对较低。在一道次旋压后,口部产生的畸变较为严重,且容易阻碍后续道次的旋压过程。
[0004]现有的对轮旋压技术和设备中都仅有内外旋轮对毛坯材料进行减薄,无任何导向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向和矫形作用的对轮旋压装置,包括床身(2),所述床身(2)包括机架和轴向导轨,所述轴向导轨一端设置有主轴箱(4),所述主轴箱(4)上设置有夹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导轨另一端设置有旋轮与导向辊进给组件(1),所述旋轮与导向辊进给组件(1)包括内外旋轮和内外导向辊轴向进给机构(5)和内外旋轮和内外导向辊径向进给机构(6),所述内外旋轮和内外导向辊轴向进给机构(5)包括轴向移动托板(101),所述轴向移动托板(101)底部固定连接有丝杠螺母移动块(102),所述丝杠螺母移动块(102)内部配合设置有丝杠(103),所述丝杠(103)一端与第一连接座(104)内部的第一联轴器(105)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105)与减速器(107)连接,所述减速器(107)的另一端与轴向移动伺服电机(106)固定连接,所述轴向移动伺服电机(106)用于驱动所述丝杠(103)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向和矫形作用的对轮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外旋轮和内外导向辊径向进给机构(6)包括导轨丝杠移动机构(7)、外旋轮支撑机构(8)、内旋轮支撑机构(9)、外导向辊支撑机构(10)和内导向辊支撑机构(11),所述导轨丝杠移动机构(7)包括内旋轮与内导向辊径向移动电机(108),所述内旋轮与内导向辊径向移动电机(108)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座(110)内部的第二联轴器(10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109)的另一端与内旋轮与内导向辊径向移动导轨(111)内部的内旋轮与内导向辊径向移动丝杠(114)固定连接,所述内旋轮与内导向辊径向移动导轨(111)上通过所述内旋轮与内导向辊径向移动丝杠(114)滑动设置有内旋轮径向移动托板(112)和内导向辊径向移动托板(1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导向和矫形作用的对轮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丝杠移动机构(7)还包括外旋轮与外导向辊径向移动电机(115),所述外旋轮与外导向辊径向移动电机(115)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座(117)内部的第三联轴器(1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联轴器(116)的另一端与外旋轮与外导向辊径向移动导轨(120)内部的外旋轮与外导向辊径向移动丝杠(121)固定连接,所述外旋轮与外导向辊径向移动导轨(120)上通过所述外旋轮与外导向辊径向移动丝杠(121)滑动设置有外旋轮径向移动托板(119)和外导向辊径向移动托板(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导向和矫形作用的对轮旋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旋轮支撑机构(8)包括外旋轮支撑座(123)、外旋轮(124)、外旋轮轴(126)、外旋轮轴承端盖(127)和第一定位垫片(129),所述外旋轮(124)通过第一轴承(128)与所述外旋轮轴(126)转动连接,所述外旋轮轴(126)与所述外旋轮支撑座(123)通过第一螺母(125)固定连接,所述外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杨宁,李志顺,李陆宽,刘肃,徐嘉怡,王杭,刘世博,贺庆强,张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