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及其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369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及其工艺,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废水池,沉淀池,靶向吸附系统和再生液槽,所述废水池用于盛放高氯酸盐废水;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废水池连通,以使废水池内的水注入沉淀池内沉淀;所述靶向吸附系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用于沉淀后废水中高氯酸盐的靶向吸附;所述再生液槽与所述靶向吸附系统连通,用于对饱和后的靶向吸附系统解吸再生。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含悬浮物、重金属等物质的高浓度高氯酸盐废水,为避免靶向吸附系统因堵塞而失效,在靶向吸附系统之前增加一级自然沉淀、二级自然沉淀及三级絮凝沉淀和砂滤层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保障靶向吸附系统的高效吸附性能,延长靶向吸附系统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及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高氯酸盐(ClO4‑
)是一种新兴的持久性污染物,除自然来源外,大部分源自于人工合成,高氯酸盐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产业、航空航天、烟火制造等领域。高氯酸盐会最终通过饮用水进入人体,这是高氯酸盐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途径。高氯酸盐会影响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阻碍人体对碘的吸收,从而导致人体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2023年4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2022)增加了4项指标,其中1项为高氯酸盐,标准限值0.07mg/L。目前部分流域高氯酸盐浓度偏高,已引起国内外研究人员关注,对其处理工艺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迫在眉睫。
[0003]目前,各高氯酸盐生产企业、使用企业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去除水中高浓度高氯酸盐,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高氯酸盐废水处理工艺做系统性研究,开发一种处理高效、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处理工艺,对于解决高氯酸盐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及工艺,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包括,废水池,用于盛放高氯酸盐废水;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废水池连通,以使废水池内的水注入沉淀池内沉淀;靶向吸附系统,所述靶向吸附系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用于沉淀后废水中高氯酸盐的靶向吸附;再生液槽,所述再生液槽与所述靶向吸附系统连通,用于对饱和后的靶向吸附系统解吸再生。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靶向吸附系统包括第一吸附柱及第二吸附柱,所述第一吸附柱与第二吸附柱通过设置的进水泵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吸附柱及第二吸附柱通过设置的反洗泵与所述再生液槽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柱与所述二吸附柱的结构相同,其内部依次填充有砂滤层和靶向吸附层,所述砂滤层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靶向吸附层的一端与所述再生液槽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柱与第二吸附柱串联或并联。
[0009]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工艺,基于所述的高效去除高氯酸
盐废水的装置,包括以下步骤:将盛放的高氯酸盐废水注入沉淀池中,以使高氯酸盐废水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其中沉淀经过一级自然沉淀、二级自然沉淀及三级絮凝沉淀;抽取沉淀后沉淀池内的高氯酸盐废水的第三级絮凝沉淀层的废水至靶向吸附系统内;其中靶向吸附系统内的砂滤层先将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靶向吸附层,通过靶向吸附层去除废水中的高氯酸盐,达到排放或者回用标准的废水从靶向吸附系统的出水口排出;靶向吸附系统饱和后,将再生液槽内的再生液注入靶向吸附系统内进行解吸再生,使砂滤层和靶向吸附层重复利用。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沉淀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其中絮凝剂的质量分数为10%

15%的聚合氯化铝和5%

10%的氢氧化钙,助凝剂质量分数为0.3%

0.5%的聚丙烯酰胺。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絮凝剂的ph值为8

9。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靶向吸附层采用经过物理、化学改性后的大孔径吸附材料。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再生液为纯水、乙醇、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针对含悬浮物、重金属等物质的高浓度高氯酸盐废水,为避免靶向吸附系统因堵塞而失效,在靶向吸附系统之前增加一级自然沉淀、二级自然沉淀及三级絮凝沉淀和砂滤层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保障靶向吸附系统的高效吸附性能,延长障靶向吸附系统使用寿命。
[0015](2)基于靶向吸附系统对高氯酸盐有极高去除率,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且出水中高氯酸盐浓度可低于70 μg/L,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限值。
[0016](3)该工艺适用性广,对于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规模的高氯酸盐废水处理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且不受废水中其他离子影响。
[0017](4)工艺系统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易、运行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工艺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烟花爆竹企业的高氯酸盐进水、出水浓度示意图。
[0020]附图标号说明:1

废水池;2

沉淀池;3

靶向吸附系统;4

再生液槽;5

第一吸附柱;6

第二吸附柱;7

砂滤层;8

靶向吸附层。
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min。该烟花爆竹企业从第六天开始恢复生产,其生产废水原水高氯酸盐浓度范围为5 mg/L
ꢀ‑
350 mg/L,(高氯酸盐进水、出水浓度如图3所示),出水高氯酸盐浓度范围为0.01mg/L

1.2 mg/L,高氯酸盐的去除率高达到99%以上,吸附柱在保证95%以上吸附效率的前提下能稳定运行60天。
[0030]在本实施例中,先采用稀盐酸浸泡约24h,然后再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清洗干净,得到改性后的靶向吸附层。
[0031]通过上述高氯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针对含悬浮物、重金属等物质的高浓度高氯酸盐废水,为避免靶向吸附系统3因堵塞而失效,在靶向吸附系统3之前增加一级自然沉淀、二级自然沉淀及三级絮凝沉淀和砂滤层7进行废水的预处理,以保障靶向吸附系统3的高效吸附性能,延长障靶向吸附系统3使用寿命;并且基于靶向吸附系统3对高氯酸盐有极高去除率,去除效率可达99%以上,且出水中高氯酸盐浓度可低于70 μg/L,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限值;该工艺系统设备简单、操作步骤简易、运行管理方便,适用性广,对于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规模的高氯酸盐废水处理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且不受废水中其他离子影响。
实施例
[0032]在本实施例中,在沉淀时投加絮凝剂和助凝剂,其中絮凝剂的质量分数为10%的聚合氯化铝和5%的氢氧化钙,絮凝剂的ph调节至9,助凝剂质量分数为0.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用于盛放高氯酸盐废水;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废水池连通,以使废水池内的水注入沉淀池内沉淀;靶向吸附系统,所述靶向吸附系统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用于沉淀后废水中高氯酸盐的靶向吸附;再生液槽,所述再生液槽与所述靶向吸附系统连通,用于对饱和后的靶向吸附系统解吸再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吸附系统包括第一吸附柱及第二吸附柱,所述第一吸附柱与第二吸附柱通过设置的进水泵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吸附柱及第二吸附柱通过设置的反洗泵与所述再生液槽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柱与所述二吸附柱的结构相同,其内部依次填充有砂滤层和靶向吸附层,所述砂滤层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靶向吸附层的一端与所述再生液槽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柱与第二吸附柱串联或并联。5.一种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工艺,基于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去除高氯酸盐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盛放的高氯酸盐废水注入沉淀池中,以使高氯酸盐废水在沉淀池内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宇张金龙付广义徐波邹佳婧周霜陈颖陈韬田石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善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