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357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被恢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干旱荒漠区挖出倾斜的囊状洞穴,挖出的土在囊状洞穴出口的一侧形成土堆;步骤二:将营养袋苗送入囊状洞穴的底部;囊状洞穴的轴线与地面之间存在夹角。在干旱荒漠区利用挖穴装置挖出囊状洞穴,然后向囊状洞穴内放入营养袋苗,充分利用天然降雪、降水,利用囊状洞穴出口的土堆截水,洞穴集雪、集水和遮阴的作用,营养袋苗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水分条件,同时,囊状洞穴能够保护小苗免受牲畜啃咬,夏季高温天气,洞穴上层土壤遮阴,使其免受阳光暴晒和高温灼烧,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以自然恢复为主,恢复干旱荒漠区植被,增加植物盖度,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态环境。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被恢复
,尤其涉及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干旱荒漠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脆弱生态区之一,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西北未来发展的潜力地带所在。然而,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脆弱,对干扰抵抗和恢复能力低、自维持和自调节能力弱,因此,通过对荒漠区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依据“近自然”恢复技术和方法,以恢复和维持荒漠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就显示的极其重要。
[0003]基于长期干旱荒漠区调查及植被修复研究中发现,其区域多数植物的种源并不缺乏,且荒漠干旱区多数种子具翅或种毛,易于传播,只要有适宜的水分就可以萌发,但恶劣的环境气候遏制其生存,尤其是在幼苗期时,缺水、高温和野生动物啃食都会使绝大多数幼苗“夭折”。
[0004]传统的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一般对植苗后的高温天气,需对幼苗进行遮阴,并强化管理,增加浇水次数,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如此一来,干旱荒漠区植苗方法进行植被恢复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大大增加用水量,这对于缺乏水资源的干旱荒漠区是不科学、不适用和不可持续的,因此亟待一种近自然的、科学、适用于干旱荒漠区的植被恢复方法。
[0005]通过长期干旱荒漠区资源调查和植被恢复研究,我们发现区域内由动物或自然条件形成具一定深度半圆形的洞穴内的植物均能度过脆弱的幼苗期,通过调查发现,洞穴式结构具有集雪、集水作用,洞穴上层土壤能使幼苗免受高温灼伤和免受动物啃食,得以生存,因此我们利用一种挖穴装置,挖出长囊状的洞穴结构,洞穴内放置营养袋苗进行植被恢复,以实现利用有限自然降水恢复干旱区荒漠区植被,为荒漠化治理提供数据和技术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一:在干旱荒漠区挖出倾斜的囊状洞穴,挖出的土在所述囊状洞穴出口的一侧形成土堆;
[0010]步骤二:将营养袋苗送入所述囊状洞穴的底部;
[0011]所述囊状洞穴的直径为8

15cm,所述囊状洞穴的深度为30

40cm,所述囊状洞穴的轴线与地面之间存在夹角。
[0012]优选的,所述洞穴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10

20
°

[0013]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的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
复方法,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固接有两手把,所述机架的底面四角处均固接有竖直设置的支腿,所述支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滚轮,所述机架的顶面上固接有存料箱,所述存料箱的底端连通有下料组件;
[0014]所述机架的底面上设置有挖掘机构,所述下料组件与所述挖掘机构连通。
[0015]优选的,所述挖掘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机架底面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缩端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背对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侧壁上固接有负压抽吸组件,所述负压抽吸组件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固接有挖掘组件,所述负压抽吸组件贯穿所述挖掘组件,所述挖掘组件与所述下料组件连通。
[0016]优选的,所述挖掘组件包括挖掘驱动部与挖掘头,所述挖掘驱动部包括与所述负压抽吸组件固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轴线平行,所述套筒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位于所述套筒远离所述负压抽吸组件的一端,所述转动筒的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周向固接有齿环,所述齿环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固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电机固接在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所述挖掘头安装在所述转动筒上且伸出所述套筒。
[0017]优选的,所述转动筒靠近所述套筒开口端的一端开设有多个通槽,多个所述通槽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通槽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转动筒的轴线,所述挖掘头包括安装在所述通槽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出所述通槽且固接有挖掘爪,所述挖掘爪位于所述套筒外。
[0018]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中间处固接有短轴,所述短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通槽内,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挖掘爪的一端伸入所述环形槽内且铰接有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滑环上,所述滑环滑动连接在所述环形槽的槽底,所述滑环远离所述连杆的一侧固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内周向开设有滑动腔,所述转环远离所述滑环的一侧周向开设有环形通道,所述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环形通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伸缩端与所述连接板固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动力端通过固定板固接在所述套筒的内侧壁上。
[0019]优选的,所述负压抽吸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存土箱,所述存土箱的一侧固接有负压抽吸机,所述存土箱内固接有过滤筒,所述负压抽吸机与所述过滤筒连通,所述存土箱的底端固接有出土口,所述出土口内滑动连接有挡土板,所述挡土板的一端穿出所述出土口且固接有第三伸缩杆的伸缩端,所述第三伸缩杆的动力端通过立板固接在所述存土箱上;
[0020]所述存土箱的一侧固接有第一抽吸筒,所述第一抽吸筒伸入所述套筒内且与所述套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抽吸筒远离所述存土箱的一端固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远离所述第一抽吸筒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抽吸筒,所述第二抽吸筒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抽吸筒的直径,所述第二抽吸筒穿设在所述转动筒内且与所述转动筒同轴设置,所述第二抽吸筒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位于所述套筒的开口处。
[0021]优选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存料箱底端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与所述存料箱连通,所述下料斗的底端固接有下料筒,所述下料筒与所述下料斗连通,所述下料筒滑动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外侧,所述挖掘爪位于所述下料筒内,所述下料斗的底端与所述挖掘爪上下对应设置。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0023]在干旱荒漠区利用挖穴播种装置挖出囊状洞穴,然后向囊状洞穴内放入营养袋苗,利用囊状洞穴出口的土堆对囊状洞穴的入口处进行遮阴,同时倾斜设置的囊状洞穴开口更大,有利于集雪、集水,增加种子的发芽速度,依赖自然恢复的方法,使干旱荒漠区的小灌木及草本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增加植被盖度,逐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3为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囊状洞穴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干旱荒漠区挖出倾斜的囊状洞穴,挖出的土在所述囊状洞穴出口的一侧形成土堆;步骤二:将营养袋苗送入所述囊状洞穴的底部;所述囊状洞穴的直径为8

15cm,所述囊状洞穴的深度为30

40cm,所述囊状洞穴的轴线与地面之间存在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洞穴的轴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10

20
°
。3.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装置,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所述机架(2)的一端固接有两手把(1),所述机架(2)的底面四角处均固接有竖直设置的支腿(6),所述支腿(6)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滚轮(7),所述机架(2)的顶面上固接有存料箱(4),所述存料箱(4)的底端连通有下料组件;所述机架(2)的底面上设置有挖掘机构,所述下料组件与所述挖掘机构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机构包括固接在所述机架(2)底面的第一伸缩杆(8),所述第一伸缩杆(8)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伸缩端固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背对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侧壁上固接有负压抽吸组件,所述负压抽吸组件远离所述安装板(10)的一侧固接有挖掘组件,所述负压抽吸组件贯穿所述挖掘组件,所述挖掘组件与所述下料组件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掘组件包括挖掘驱动部与挖掘头,所述挖掘驱动部包括与所述负压抽吸组件固接的套筒(13),所述套筒(13)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伸缩杆(8)的轴线平行,所述套筒(13)内转动连接有转动筒(20),所述转动筒(20)位于所述套筒(13)远离所述负压抽吸组件的一端,所述转动筒(20)的外侧壁上周向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槽底周向固接有齿环(21),所述齿环(21)啮合有齿轮(25),所述齿轮(25)固接在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电机(24)固接在所述套筒(13)的内侧壁上,所述挖掘头安装在所述转动筒(20)上且伸出所述套筒(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洞穴式结构植苗的植被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筒(20)靠近所述套筒(13)开口端的一端开设有多个通槽(28),多个所述通槽(28)周向等间隔设置,所述通槽(28)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转动筒(20)的轴线,所述挖掘头包括安装在所述通槽(28)内的连接杆(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萍吴天忠刘丽燕李吉玫刘梦婷彭钼植李宏苟林黄兰兵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永林水草生态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