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积沙地貌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088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5: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砂质边坡上构建草方格后于每个草方格下方插入玉米秸秆;在上述草方格中均匀打孔,于孔内施入保水培肥剂;在每个草方格里水平方向开槽,将苜蓿、沙打旺、羊草、狗尾草草种混合均匀撒入槽中,使用风沙土与砒砂岩混合土覆盖后进行养护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能有效改善砂质土壤中保水性能与土壤肥力差的现状,重构局部生态环境,实现长期局部生态环境稳定循环。实现长期局部生态环境稳定循环。实现长期局部生态环境稳定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积沙地貌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具体为一种风积沙地貌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治理采砂场高陡边坡的治理措施为,坡度低的地貌主要以草方格为主要固沙措施,以松树等耐旱乔木为主要植被恢复手段。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发现,对于高陡边坡,传统治理措施固沙率较低,大部分树木难以成活且成本高。其主要原因在于土壤贫瘠,区域降雨量低,保水性极差,该治理方式不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因此亟需一种针对我国西北部采砂场的生态修复工艺,在贫瘠土壤上,将生态环境恢复至原有水平。
[0003]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积沙地貌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生态修复的方法,能有效改善砂质土壤中保水性能与土壤肥力差的现状,重构局部生态环境,实现长期局部生态环境稳定循环。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在砂质边坡上构建草方格后于每个草方格下方插入玉米秸秆;在上述草方格中均匀打孔,于孔内施入保水培肥剂;所述保水培肥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800~1000份腐熟羊粪、100~200份破碎玉米芯、5~10份聚丙烯酸钾、20~35份复合肥、3~5份微生物菌液;
[0008]在每个草方格里水平方向开槽,将苜蓿、沙打旺、羊草、狗尾草草种混合均匀撒入槽中,使用沙土与砒砂岩混合土覆盖后进行养护管理。
[0009]优选地,所述草方格规格为1
×
1m的正方形方格,草方格下两边角度与水平线呈45
°

[0010]优选地,所述玉米秸秆的长度为70~100cm,插入土壤深度为50~80cm,土上部分为20~50cm。
[0011]优选地,所述打孔的孔直径为3~6cm,深度为10~18cm,每个孔内施用保水培肥剂为0.11~0.16kg。
[0012]优选地,所述苜蓿:沙打旺:羊草:狗尾草草种质量比为1:1:1:1。
[0013]优选地,所述开槽的深度为1~3cm,两条槽间距为15~25cm。
[0014]优选地,所述养护管理的措施为:在草种播种后进行第一次喷灌浇水,浇水量为3~5吨/亩;出苗后,高度生长至15~20cm后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浇水,浇水量为2~3吨/亩。
[0015]优选地,所述生态修复方法还包括:当砂质边坡坡度大于45
°
以上且坡长10m以上,每增加10m,进行放坡处理,平台宽度为2~3m;所述平台上覆2~3cm黏土。
[0016]更优选地,所述平台上打出深为40cm,直径为40cm的孔洞用于种植松树。
[0017]更优选地,松树种植后,浇水次数为3~5次,时间间隔为12~18d,养护期为1~3个月。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与传统的草方格固沙修复相比,本专利技术改良后的草方格能有效降低高陡砂质边坡的重力侵蚀。其中玉米秸秆固定性强对长麦草提供支撑作用,长麦草方格能有效阻挡砂砾重力侵蚀。此外,1
×
1m规格改良草方格,且高度为30cm,能有效降低风力侵蚀。草方格内抗旱植被根系长,能有效固定表层土壤。
[0020](2)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能有效改善砂质土壤中保水性能与土壤肥力差的现状,重构局部生态环境。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所采用的保水培肥剂能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土壤水分保持与微生物群落,确保植物正常生长。
[0021](3)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最大限度降低了修复成本投入,因地制宜选择本土作物,快速实现生态修复。本专利技术采取秸秆、长麦草及本土草本植物,材料易获得、价格低廉、植物抗旱能力强;本专利技术修复方法能有效促进当年植被正常生长,三年内秸秆回田,实现长期局部生态环境稳定循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草方格示意图;其中,直线为玉米秸秆草方格;波浪线为长麦草草方格;圆形点为孔施保水培肥剂点位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在砂质边坡上构建草方格后于每个草方格下方插入玉米秸秆;在上述草方格中均匀打孔,于孔内施入保水培肥剂;所述保水培肥剂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800~1000份腐熟羊粪、100~200份破碎玉米芯、5~10份聚丙烯酸钾、20~35份复合肥、3~5份微生物菌液;所述保水培肥剂更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850~950份腐熟羊粪、120~180份破碎玉米芯、6~8份聚丙烯酸钾、25~30份复合肥、3.5~4.5份微生物菌液。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将破碎的腐熟羊粪、破碎玉米芯、聚丙烯酸钾、复合肥放入搅拌机中,添加菌液与水进行搅拌,待混合均匀后,晾干备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将制备得到的保水培肥剂施入孔中,并用沙土覆盖孔穴。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打孔的孔草直径优选为3~6cm,深度优选为10~18cm;所述打孔的孔草直径优选为5cm,深度优选为15cm。每个孔内施用保水培肥剂优选为0.11~0.16kg;更优选为0.12~0.15kg。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保水培肥剂中的各个原料均可购自常规市售产品。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聚丙烯酸钾购自青岛首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所述微生物菌剂为稞诺丰聚谷氨酸微生物菌剂,购自杨凌未来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草方格的构建方法为:在砂质边坡上划定草方格线,拍打干稻草,保留优质的长麦草,并平铺于草方格线中间,使用铁锹沿正方形边线用力踩压,并将两侧的沙土拨向四周麦草根部。将当年玉米秸秆垂直插入长麦草下方。所述草方格规格为1
×
1m的正方形方格,草方格下两边角度与水平线呈45
°
,见图1。长麦草长度为
60cm左右,插入土壤的深度为长麦草的一半;所述玉米秸秆的长度为70~100cm,插入土壤深度为50~80cm,土上部分为20~50cm;更优选地,所述玉米秸秆长度为90cm,插入土壤深度为60cm,土上部分为30cm。本专利技术利用玉米秸秆固定性强的特点对长麦草提供支撑作用,长麦草方格能有效阻挡砂砾重力侵蚀。
[0028]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施入保水培肥剂后,于每个草方格里水平方向开槽,所述开槽的深度优选为1~3cm,两条槽间距优选为15~25cm;所述开槽的深度更优选为2cm,两条槽间距更优选为20cm。开槽后,将苜蓿、沙打旺、羊草、狗尾草草种混合均匀撒入槽中,使用沙土与砒砂岩混合土覆盖,并覆盖地膜,植物发芽后撤去地膜。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苜蓿:沙打旺:羊草:狗尾草草种质量比为1:1:1:1;所述草种施用量优选为3~5kg/亩。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沙土与砒砂岩按重量比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采砂场高陡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在砂质边坡上构建草方格后于每个草方格下方插入玉米秸秆;在上述草方格中均匀打孔,于孔内施入保水培肥剂;所述保水培肥剂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800~1000份腐熟羊粪、100~200份破碎玉米芯、5~10份聚丙烯酸钾、20~35份复合肥、3~5份微生物菌液;在每个草方格里水平方向开槽,将苜蓿、沙打旺、羊草、狗尾草草种混合均匀撒入槽中,使用沙土与砒砂岩混合土覆盖后进行养护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草方格规格为1
×
1m的正方形方格,草方格下两边角度与水平线呈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秸秆的长度为70~100cm,插入土壤深度为50~80cm,土上部分为20~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的孔直径为3~6cm,深度为10~18cm,每个孔内施用保水培肥剂为0.1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娟妮张文新
申请(专利权)人:汇金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