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承式楼板节点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341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7
在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叠合板施工阶段需大量支撑,以保证结构浇筑养护完成前的稳定性,在叠合板安装时因梁与板施工工序等现场问题,还存在暴力掰弯叠合板搭接钢筋的情况,破坏钢筋原有的晶格排列,影响搭接钢筋正常工作能力。免支撑楼板又因其免支撑特性,导致施工阶段主要受力构件由桁架底板支撑共同受力转变成为桁架受力,无支撑情况下钢筋桁架受力将产生较大的挠度,因此叠合板与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和钢结构钢梁的常用连接方式以及施工方法不适用于自承式楼板。故针对自承式楼板,进行相关节点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鉴于叠合板施工阶段连接方式不适用于自承式楼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承式楼板与钢梁和剪力墙节点的新型连接方法,该方法同时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可以帮助自承式楼板更好的实现免支撑,起到减小楼板施工阶段挠度,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楼板错位等现象的发生,且该方法具有稳定性高和安装快速等优点,提高施工阶段楼板安装效率,节省工期。节省工期。节省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承式楼板节点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中,自承式楼板与剪力墙、自承式楼板与钢梁的节点新型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
中,叠合板施工阶段需大量支撑,以保证结构浇筑养护完成前的稳定性,在叠合板安装时因梁与板施工工序等现场问题,还存在暴力掰弯叠合板搭接钢筋的情况,破坏钢筋原有的晶格排列,影响搭接钢筋正常工作能力。以自承式楼板中自承式保温空心楼板(自承式保温空心楼板及其施工方法,专利号为201110257073.5)为例,因其免支撑特性,导致施工阶段主要受力构件由桁架底板支撑共同受力转变成为桁架受力,无支撑情况下钢筋桁架受力将产生较大的挠度,因此叠合板与混凝土结构剪力墙和钢结构钢梁的常用连接方式以及施工方法不适用于自承式楼板。故针对自承式楼板,进行相关节点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鉴于叠合板施工阶段连接方式不适用于自承式楼板,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承式楼板与钢梁和剪力墙节点的新型连接方法,该方法同时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可以帮助自承式楼板更好的实现免支撑,起到减小楼板施工阶段挠度,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楼板错位等现象的发生,且该方法具有稳定性高和安装快速等优点,提高施工阶段楼板安装效率,节省工期。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自承式楼板与钢梁和剪力墙节点的新型连接方法,具体来说是楼板与承重构件等搭接部分通过节点进行连接,起到抗剪和固定端约束的作用,以保证构件间连接整体性且不易错位与倾覆。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承式楼板与钢梁和剪力墙节点的新型连接方法,包括:F型钢材(在布置端部支座时将钢材竖向板尾部向横向朝向反方向旋转90
°
,称F型折尾钢材)、不同规格以适应连接节点的高强度螺母、高强度螺钉、高强度方形垫片等,整体构成箍筋型装置。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F型钢材(F型折尾钢材)水平方向钢板分别命名为上层板、下层板,竖直方向命名为竖向板。竖向板(含上层板与竖向板连接处)预留开孔,方便楼板钢筋探入。下层板两端,在平行于短边方向预留孔洞,方便支撑件钢筋探入,设置半腰型孔或全腰型孔可解决钢筋预埋距离不同的情况。上下层板各打两圆型孔以插入高强度螺栓或预埋钢筋。腰型孔根据钢梁翼缘板孔径大小或剪力墙上侧预埋件钢筋直径大小进行开孔,有很好的适应性。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根据前期设计,剪力墙上部预埋竖向钢筋数目与自承式楼板所布置桁架数目相同,呈左右对称布置,竖向钢筋直径大小已根据桁架位置和受力计算得出。为防止剪力墙实际施工时预埋构件产生与预计位置不同的偏差,下层板设置全腰型孔或半腰型孔以容许出现的误差。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根据设计,工字形钢梁上部开孔数目是自承式楼板所布置三角桁架数目的二倍,呈左右对称布置。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布置内墙或内工字形钢梁时设置两个不同大小的F型折尾钢材,开口相对,大开口包含小开口,构成一组件。布置外墙或外工字形钢梁时分别设置F型钢材与F型折尾钢材,开口向对,大开口包含小开口,构成一组件。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端部节点,F型钢材为第一部分,F型折尾钢材为第二部分,螺栓套件为第三部分;中间节点,左F型折尾钢材为第一部分,右F型折尾钢材为第二部分,螺栓套组为第三部分。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节点构件下方卡在剪力墙或工字形钢梁上部。节点上下层板长度与剪力墙宽度或工字形钢梁翼缘宽度相同。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自承式楼板含几组桁架,则需要几个组件。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实例中,所述第三部分高强度螺母,高强度螺柱,高强度方形垫片分为竖向和横向两大组。每组六枚(工字型钢为八枚)高强度六角螺母和高强度方形垫片,竖向两根高强度螺柱与剪力墙(工字钢梁)尺寸匹配,横向与自承式楼板上桁架钢筋的高强度螺柱与高强度螺母尺寸匹配。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竖向高强度螺柱在头部和尾部布有螺纹,其他部分未设有螺纹。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工字形钢梁的自承式楼板与钢梁节点连接方法,步骤如下:
[0018]步骤一:选择两F型折尾钢材,开口相对,大开口包含小开口,成为一套组件。
[0019]步骤二:将组件开孔处对应放置在钢梁之上,分别在圆形开孔处上下均放置高强度方形垫片,高强度螺柱和高强度螺母,并拧紧。再在工字形钢梁翼缘底部腰型孔处插入高强螺柱,高强方形垫片,高强六角螺母并紧固;
[0020]步骤三:按上述步骤,安装其余连接组件;
[0021]步骤四:将自承式楼板上桁架钢筋全部按预定位置穿过F型折尾钢材腰型孔,放置在开孔端部,将自承式楼板平稳放置;
[0022]步骤五:分别利用与之匹配的高强方形垫片及螺母紧固插入到腰型孔中的三角桁架上的钢筋,以固定自承式楼板与工字形钢梁。
[0023]作为优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外工字形钢梁的自承式楼板与钢梁节点连接方法,步骤如下:
[0024]步骤一:选择F型钢材和F型折尾钢材,开口相对,大开口包含小开口,成为一套组件。
[0025]步骤二:组件中F型钢材置于工字钢梁最外侧,F折尾型钢材向内供自承式楼板搭接。将组件开孔处对应放置在钢梁之上,分别在圆形开孔处上下均放置高强度方形垫片,高强度螺柱和高强度螺母,并拧紧。再在工字形钢梁翼缘底部腰型孔处插入高强螺柱,高强方形垫片,高强六角螺母并紧固;
[0026]步骤三:按上述步骤,安装其余连接组件;
[0027]步骤四:将自承式楼板上桁架钢筋全部按预定位置穿过F型折尾钢材腰型孔,放置在开孔端部,将自承式楼板平稳放置;
[0028]步骤五:分别利用与之匹配的高强方形垫片及螺母拧紧插入到腰型孔中的三角桁架上的钢筋,以固定自承式楼板与工字形钢梁。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剪力墙的自承式楼板与剪力墙节点连接方法,步骤如下:
[0030]步骤一:选择F型折尾钢材,开口相对,大开口包含小开口,成为一套组件。将组件卡在混凝土墙体内墙之上,预埋钢筋恰好插入半腰型孔或全腰型孔中;
[0031]步骤二:分别在组件F型横向板件圆形开口处放置高强方形垫片,并紧固与之匹配得高强螺母及高强螺柱,以固定位置及保证两F型钢材交合稳定;
[0032]步骤三:按上述步骤,安装其余连接组件;
[0033]步骤四:将自承式楼板上桁架钢筋全部按位置穿过F型折尾钢材腰型孔,放置在开孔端部,将自承式楼板平稳放置;
[0034]步骤五:分别利用与之匹配的高强方形垫片及螺母拧紧插入到腰型孔中的三角桁架上的钢筋,以固定自承式楼板与混凝土内剪力墙。
[0035]作为优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外剪力墙的自承式楼板与剪力墙节点连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承式楼板节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开孔的F型钢材以及F型折尾钢材构成的组件以及剪力墙预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占学郭帅曹玉红黄晓峥王泽源郭延凯马春柳翁维素安晓惠兰家旭刘仲洋白宇彤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