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335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适于对介质进行预加热;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均与分离系统模块连通;分离系统模块适于加热蒸发介质;结晶出固系统模块适于将介质中的物料结晶析出;第一增压系统模块分别与第一换热模块和分离系统模块连通;其中,安装时,将各模块吊装组合,并对各模块之间的管路和线缆进行连接;介质流入分离系统模块后,分离系统模块适于对介质进行加热使其进入蒸发模式;分离系统模块适于提高介质的浓度使其达到饱和状态;介质流入结晶出固系统模块,结晶出固系统模块适于进行固液分离。结晶出固系统模块适于进行固液分离。结晶出固系统模块适于进行固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0003]在传统蒸发结晶工程中,由于都需要到项目现场建设及安装,因此造成了施工周期长,基建成本高,施工风险高,品质不可控等诸多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包括:分离系统模块、结晶出固系统模块、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模块、第一增压系统模块、第二增压系统模块和检修平台模块,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二换热模块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适于对介质进行预加热;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均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连通;所述分离系统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一侧,所述分离系统模块适于加热蒸发介质;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固定在所述分离系统模块一侧,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适于将介质中的物料结晶析出;所述检修平台模块固定在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一侧,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分别与第一换热模块和分离系统模块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系统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换热模块一侧,所述第二增压系统模块分别与第二换热模块和分离系统模块连通;其中,安装时,将各模块吊装组合,并对各模块之间的管路和线缆进行连接;第一增压系统模块和第二增压系统模块适于将分离系统模块内抽负压,介质流入分离系统模块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适于对介质进行加热使其进入蒸发模式;分离系统模块适于提高介质的浓度使其达到饱和状态;介质流入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适于进行固液分离。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模块包括:换热固定支架、换热器本体、物料出口管、物料进口管、蒸汽进口管和冷凝水出口管,所述换热器本体竖直固定在所述换热固定支架内,所述换热固定支架呈框架结构;所述物料出口管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端侧壁,所述物料出口管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连通;
所述物料进口管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下端;所述蒸汽进口管设置在换热器本体上端侧壁,所述冷凝水出口管设置在所述换热器本体下端侧壁;其中,介质自下向上流入换热器本体内后,高温水蒸气通过所述蒸汽进口管进入所述换热器本体内,以加热换热器本体内的介质;蒸汽遇冷液化成冷凝水后,经所述冷凝水出口管排出。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换热模块还包括一强制循环泵,所述强制循环泵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本体下端,所述强制循环泵的出口与所述物料进口管连通,所述强制循环泵的进口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连通。
[0008]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本体外壁固定有一放大仓,所述放大仓呈圆弧状,蒸汽进口管固定在所述放大仓外壁;所述放大仓内壁开设有若干蒸汽孔,所述蒸汽孔适于连通所述蒸汽进口管和换热器本体。
[0009]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本体内水平固定有两折流板,每个所述折流板一侧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折流板适于提高蒸汽流通面积。
[0010]作为优选,所述分离系统模块包括:分离固定支架、二次蒸汽出口管、物料循环出口管、介质进口管、浓缩出口管和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竖直固定在所述分离固定支架内,所述分离固定支架成框架结构;所述介质进口管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下端,所述介质进口管与所述物料出口管连通;所述物料循环出口管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下端,且所述物料循环出口管设置在所述介质进口管下方,所述物料循环出口管与所述强制循环泵连通;所述二次蒸汽出口管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外壁上端,所述二次蒸汽出口管与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连通;所述浓缩出口管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下端,所述浓缩出口管与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连通;其中,介质流入反应釜本体后,蒸汽发生器开启以对介质进行加热。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包括:增压固定支架、水蒸气增压机、润滑油冷却装置和水箱,所述增压固定支架呈框架结构,所述水蒸气增压机固定在所述增压固定支架上端,所述水蒸气增压机通过管路与所述二次蒸汽出口管连通;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固定在所述水蒸气增压机一侧,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适于对水蒸气增压机进行冷却;所述水箱固定在所述增压固定支架内部,所述水箱进口管路与所述冷凝水出口管连通;其中,冷凝水进入水箱后,将水箱内的冷凝水排入计量罐内,以计算排出的蒸馏水量。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还包括一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固定在所述水箱的一侧,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与所述水箱的出水管连通;所述余热回收装置一侧设置有一废水进口管,所述余热回收装置适于对进入的介质进行预加热。
[0013]作为优选,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包括:晶体生长罐、离心机、晶体收集箱和结晶固定支架,所述结晶固定支架呈框架结构,所述结晶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分离固定支架一侧,所述晶体生长罐固定在所述结晶固定支架上端,且所述晶体生长罐与所述浓缩出口管连通;所述晶体生长罐适于加速介质中的物料结晶;所述离心机固定在所述晶体生长罐下方,且所述离心机与所述晶体生长罐的出口连通,所述离心机适于固液分离;所述晶体收集箱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离心机下方,所述晶体收集箱适于承载晶体。
[0014]作为优选,所述结晶生长罐包括:搅拌驱动、搅拌叶桨、内套筒、外夹套和晶浆出口管,所述内套筒内筒中空,且所述内套筒下端呈锥形,所述搅拌驱动固定在所述内套筒上端,所述搅拌叶桨与所述内套筒相适配,且所述搅拌叶桨与所述搅拌驱动传动连接;所述外夹套套设在所述内套筒外壁,且所述外夹套与内套筒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晶浆出口管固定在所述内套筒底部。
[0015]作为优选,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还包括二次结晶装置,所述二次结晶装置设置在所述结晶生产罐下方;所述二次结晶装置包括:固定筒、承载筒、搅拌电机、固定盘、搅拌轮和发热球,所述固定筒内部中空,所述承载筒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所述承载筒内部中空,所述搅拌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承载筒内;所述固定筒内壁与所述承载筒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承载筒外壁开设有一螺纹槽,所述发热球适于沿所述螺纹槽转动;所述固定盘水平设置在所述固定筒内部,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所述固定盘上,且所述搅拌轮与所述搅拌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固定盘上沿周向设置有一凸起环,所述凸起环下端插入所述固定筒和所述承载筒之间的间隙内;其中,承载筒周向转动时,适于驱动所述发热球在螺纹槽内周向转动;发热球沿承载筒外壁转动适于摩擦生热,以加快承载筒内介质结晶;发热球向上移动至与凸起环抵接,适于推动所述固定盘同步向上移动,以带动所述搅拌轮同步向上移动,以使所述搅拌轮能够清理承载筒的内顶壁。
[0016]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的工作方法,根据项目现场实际的工况进行吊装和组装各模块,以使分离系统模块、结晶出固系统模块、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系统模块(1)、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第一换热模块(3)、第二换热模块(4)、第一增压系统模块(5)、第二增压系统模块(6)和检修平台模块(7),第一换热模块(3)和第二换热模块(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换热模块(3)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4)适于对介质进行预加热;所述第一换热模块(3)和所述第二换热模块(4)均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连通;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3)一侧,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适于加热蒸发介质;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固定在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一侧,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适于将介质中的物料结晶析出;所述检修平台模块(7)固定在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的一侧;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5)固定在所述第一换热模块(3)一侧,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5)分别与第一换热模块(3)和分离系统模块(1)连通;所述第二增压系统模块(6)固定在所述第二换热模块(4)一侧,所述第二增压系统模块(6)分别与第二换热模块(4)和分离系统模块(1)连通;其中,安装时,将各模块吊装组合,并对各模块之间的管路和线缆进行连接;第一增压系统模块(5)和第二增压系统模块(6)适于将分离系统模块(1)内抽负压,介质流入分离系统模块(1)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适于对介质进行加热使其进入蒸发模式;分离系统模块(1)适于提高介质的浓度使其达到饱和状态;介质流入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适于进行固液分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3)包括:换热固定支架(31)、换热器本体(32)、物料出口管(33)、物料进口管(34)、蒸汽进口管(35)和冷凝水出口管(36),所述换热器本体(32)竖直固定在所述换热固定支架(31)内,所述换热固定支架(31)呈框架结构;所述物料出口管(33)设置在换热器本体(32)上端侧壁,所述物料出口管(33)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连通;所述物料进口管(34)设置在换热器本体(32)下端;所述蒸汽进口管(35)设置在换热器本体(32)上端侧壁,所述冷凝水出口管(36)设置在所述换热器本体(32)下端侧壁;其中,介质自下向上流入换热器本体(32)内后,高温水蒸气通过所述蒸汽进口管(35)进入所述换热器本体(32)内,以加热换热器本体(32)内的介质;蒸汽遇冷液化成冷凝水后,经所述冷凝水出口管(36)排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模块(3)还包括一强制循环泵(37),所述强制循环泵(37)固定在所述换热器本体(32)下端,所述强制循环泵(37)的出口与所述物料进口管(34)连通,所述强制循环泵(37)的进口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32)外壁固定有一放大仓(321),所述放大仓(321)呈圆弧状,蒸汽进
口管(35)固定在所述放大仓(321)外壁;所述放大仓(321)内壁开设有若干蒸汽孔(322),所述蒸汽孔(322)适于连通所述蒸汽进口管(35)和换热器本体(3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32)内水平固定有两折流板(323),每个所述折流板(323)一侧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折流板(323)适于提高蒸汽流通面积。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系统模块(1)包括:分离固定支架(11)、二次蒸汽出口管(12)、物料循环出口管(13)、介质进口管(14)、浓缩出口管(15)和反应釜本体(16),所述反应釜本体(16)竖直固定在所述分离固定支架(11)内,所述分离固定支架(11)成框架结构;所述介质进口管(14)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6)外壁下端,所述介质进口管(14)与所述物料出口管(33)连通;所述物料循环出口管(13)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6)外壁下端,且所述物料循环出口管(13)设置在所述介质进口管(14)下方,所述物料循环出口管(13)与所述强制循环泵(37)连通;所述二次蒸汽出口管(12)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6)外壁上端,所述二次蒸汽出口管(12)与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5)连通;所述浓缩出口管(15)固定在所述反应釜本体(16)下端,所述浓缩出口管(15)与所述结晶出固系统模块(2)连通;其中,介质流入反应釜本体(16)后,蒸汽发生器开启以对介质进行加热。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蒸发结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压系统模块(5)包括:增压固定支架(51)、水蒸气增压机(52)、润滑油冷却装置(53)和水箱(54),所述增压固定支架(51)呈框架结构,所述水蒸气增压机(52)固定在所述增压固定支架(51)上端,所述水蒸气增压机(52)通过管路与所述二次蒸汽出口管(12)连通;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53)固定在所述水蒸气增压机(52)一侧,所述润滑油冷却装置(53)适于对水蒸气增压机(52)进行冷却;所述水箱(54)固定在所述增压固定支架(51)内部,所述水箱(54)进口管路与所述冷凝水出口管(36)连通;其中,冷凝水进入水箱(54)后,将水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凯贾素培欧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蓝色起源环境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