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999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系统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保护
,具体地,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

系统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
(CO2)
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烟气中
CO2进行捕集利用成为能源化工行业实现低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0003]目前二氧化碳的捕集方法主要有化学吸收法

中空纤维疏水膜吸收法

吸附法和二氧化碳分离膜捕集法

[0004]其中,化学吸收法是目前最成熟的
CO2捕集技术,占比
60
%左右,应用最为广泛,其基本原理是气液吸收过程,
CO2低温吸收

高温解吸

常规的化学吸收法用于大规模
CO2捕集面临如下技术难题:

能耗高;

吸收剂与气体直接接触,如果操作不当,就容易造成起泡

液泛

溢流

雾沫夹带等现象;

化学吸收剂与
SO
x
、NO
x
反应,使得吸收剂形成不可再生的盐类,降低吸收剂的利用率和稳定性,且吸收剂存在腐蚀和降解等问题

[0005]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
CO2的选择性和可逆解吸作用来分离烟气中
CO2,吸附作用力范德华力,需要通过对系统进行降压或升温,打破系统平衡,才能实现
CO2解吸,再生出高纯度
CO2。
因此,按吸附原理可将吸附法分为变压吸附
(PSA)、
变温吸附
(TSA)
和变温变压吸附
(TPSA)。
吸附法最关键的问题是性能优良的吸附剂

另外,由于频繁吸附和解吸,自动化程度要求高,吸附剂用量大,吸附容量有限,适用于
CO2浓度高的工业气

烟气中
CO2浓度较低,需对烟气除水和除灰

增大
CO2分压以满足吸附分压等预处理,耗能大

因此,该方法不宜用于电厂烟气脱碳

[0006]除此之外,
CO2分离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具有能耗低

膜装填密度高

气液接触面积大,界面稳定,分离效率高,操作弹性大,设备集成度高等优势

然而,单一的膜分离方法在实际
CO2捕集过程中仍然面临如下难题:

需要对气体加压;

膜材料成本高;

运行受膜污染

温度和压力变化影响等

[0007]目前,捕集后的
CO2驱油与地质封存是
CO2非转化利用的一种主要途径,因其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应用较广泛

然而,在
CO2地质封存全过程中可能存在
CO2逃逸及潜在的环境影响

风险

[0008]近年来,
CO2转化利用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CO2转化利用的主流技术主要有热转化

电化学转化

光催化

酶催化和生物转化等

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纯化学催化过程,转化速率快,但对催化剂要求较高,目前面临着选择性差和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生物转化以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高选择性地实现
CO2转化,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独特优势:

运行成本低;

操作条件温和;

共存杂质适应性强;

绿色

可持续
。CO2生物转化将
CO2作为能源载体,能同步实现
CO2利用与间歇性可再生电能存储利用,在能源

气候变化和环保领域内都起到重要作用
。CO2生物转化的产物主要包括甲烷
(CH4)、
酸类

醇类等能源物质
或化学品

其中,以
CH4为目标产物具有产品易分离和适用性高等优点,可补充天然气供需缺口,为我国天然气困境提供一种长远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然而,
CO2生物甲烷化速率偏低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存在的
CO2吸收过程出现起泡

液泛

溢流

雾沫夹带现象,且
CO2捕集率和生物甲烷化速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

系统及应用,该方法通过耦合化学吸收法和膜分离法的新型脱碳技术,即保证了化学吸收法的高脱碳率,又避免了化学吸收法过程中的溢流

液泛

雾沫夹带等现象,且比单纯膜分离法耗能低,操作简便,并且具有高的
CO2捕集率和生物甲烷化速率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0011]S1、
在中空纤维疏水膜和加压的存在下,将含有
CO2的混合气体与吸收剂进行第一接触,得到脱除
CO2后的混合气和吸收剂吸收
CO2后生成的吸收液;
[0012]S2、
在颗粒型生物膜的存在下,将所述吸收液与
H2进行第二接触,得到
CH4和再生吸收剂;
[0013]S3、
所述再生吸收剂循环至步骤
S1
中进行再利用

[0014]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触器1和生物反应器2;
[0015]所述接触器1用于将来自下部的含有
CO2的混合气体与来自上部的吸收剂进行第一接触,得到脱除
CO2后的混合气和吸收剂吸收
CO2后生成的吸收液;
[0016]所述生物反应器2中设有颗粒型生物膜和膜曝气组件4;
[0017]所述生物反应器2的上部入口与接触器1的下部出口连通,用于将所述吸收液与
H2和颗粒型生物膜进行第二接触,得到
CH4和再生吸收剂;
[0018]所述生物反应器2分为
N
个隔室,
N
取3‑8的整数;
[0019]所述再生吸收剂循环至接触器1中进行再利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
在中空纤维疏水膜和加压的存在下,将含有
CO2的混合气体与吸收剂进行第一接触,得到脱除
CO2后的混合气和吸收剂吸收
CO2后生成的吸收液;
S2、
在颗粒型生物膜的存在下,将所述吸收液与
H2进行第二接触,得到
CH4和再生吸收剂;
S3、
所述再生吸收剂循环至步骤
S1
中进行再利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空纤维疏水膜的孔径为
0.02

0.04
μ
m
,孔隙率为
37

45
%;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疏水膜的孔径为
0.02

0.03
μ
m
,孔隙率为
40

45
%;优选地,所述加压使得压力为
0.1

0.5MPa
,优选为
0.1

0.3MPa
;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疏水膜的内径为
180

200
μ
m
,优选为
180

190
μ
m
;外径为
220

240
μ
m
,优选为
220

230
μ
m
;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疏水膜的装填密度为
45

50
%,优选为
47


50
%;优选地,所述中空纤维疏水膜的透气量为4‑
20m3/m2·
h
,优选为4‑
10m3/m2·
h。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剂包含微生物营养液;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营养液包含:1‑
20g/L
的无机盐
、1

10mg/L
的微量元素和
0.1

0.5mg/L
的维生素;所述无机盐含有能够提供铵根离子

钠离子

镁离子

钙离子

碳酸根离子

碳酸氢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磷酸一氢根离子和磷酸二氢根离子的无机盐;优选地,所述微量元素含有铁













钴和硒元素;优选地,所述维生素含有维生素
H
和维生素
B
群;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为逆流接触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收剂的
pH
为8‑
11
,优选为
10

11。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颗粒型生物膜为颗粒型厌氧生物膜;优选地,所述颗粒型生物膜的粒径为1‑
4mm
,优选为2‑
3mm。6.
一种二氧化碳膜法吸收耦合同步生物解吸转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接触器
(1)
和生物反应器
(2)
;所述接触器
(1)
用于将来自下部的含有
C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妙徐恒奚振宇陈子扬栾金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