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2728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包括采油单元和驱油单元,所述采油单元的管套内设有油管,所述油管内设有与二氧化碳储罐连通的抽油杆,所述油管末端与所述驱油单元的储液腔连通,所述储液腔侧壁设有若干出液孔,所述储液腔上方与所述油管下部的抽油泵连通,所述储液腔与防砂管内部的接杆之间设有单向阀芯,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抽油杆的出气孔连通,所述储液腔通过进液管与化学储罐连通,所述抽油泵与所述防砂管的出油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稠油采集
,特别是涉及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稠油是原油提取汽油

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稠油的比重一般在
0.82

0.95
,热值在
10000

11000kcal/kg
,其成分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另外含有部分的硫磺及微量的无机化合物

粘度高

密度大

流动性差是稠油的突出特点

我国稠油资源分布较广,大部分含油气盆地稠油与常规油呈现共生和有规律过渡分布的特征,稠油资源十分丰富,约占总石油资源的
25
%~
30
%以上

[0003]稠油自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工业化生产,在短短的
40
多年时间里,稠油开采发展很快

就目前稠油开采技术而言,稠油油藏开采可分为热采和冷采两类

其中主要以蒸汽吞吐

蒸汽驱

火烧油层

化学降粘等方法为主

根据油田开发经验,产液粘度低于
1000mPa s
时油才能被通过井筒顺利举升到地面

稠油降粘通常采用升温降粘法

掺稀降粘法和化学降粘法

[0004]化学驱又称改型水驱化学法,是指向注入水中加入化学剂,以改变驱替流体的物化性质及驱替流体与原油和岩石矿物之间的界面性质,从而有利于原油生产的一种采油方法

然而,化学剂对于一些粘度较高的稠油,在混合时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及方法,解决化学剂与稠油混合效果差的问题,提高稠油采收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包括采油单元和驱油单元,所述采油单元的管套内设有油管,所述油管内设有与二氧化碳储罐连通的抽油杆,所述油管末端与所述驱油单元的储液腔连通,所述储液腔侧壁设有若干出液孔,所述储液腔上方与所述油管下部的抽油泵连通,所述储液腔与防砂管内部的接杆之间设有单向阀芯,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抽油杆的出气孔连通,所述储液腔通过进液管与化学储罐连通,所述抽油泵与所述防砂管的出油口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油管外套设有扶正器,所述油管末端与所述管套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封隔器,所述防砂管顶端与所述管套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封隔器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封隔器和所述第二封隔器之间设有反应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单向阀芯位于所述出液孔处

[0009]优选的,所述抽油杆顶部与所述二氧化碳储罐连通,所述抽油杆末端与所述抽油泵连通

[0010]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方法:
S1、
二氧化碳储罐内的二氧化碳经抽油管和抽油泵进入储液腔,化学储罐内的复合驱油剂进入储液腔;
[0011]S2、
持续向储液腔内通入二氧化碳,复合驱油剂带动单向阀芯向下运动,二氧化碳与复合驱油剂通过出液孔喷射至反应腔;
[0012]S3、
反应腔内的稠油与二氧化碳和复合驱油剂混合后粘度降低,稠油经抽油泵进入油管后被抽出

[0013]优选的,
S1
中,复合驱油剂为黄胞胶

十八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丙醇混合溶液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及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0015]1、
复合驱油剂与二氧化碳经出液孔喷射后与反应腔内的稠油混合更加均匀,有效降低进入油管的稠油粘度;
[0016]2、
复合驱油剂中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之间有协同效应,有更高的采收率;
[0017]3、
二氧化碳与孔隙中的油气体系发生组分交换,稠油会发生膨胀降黏,与复合驱油剂相配合提高稠油采收率

[00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正视半剖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
A
处放大图

[0021]附图标记
[0022]1、
管套;
2、
油管;
3、
抽油杆;
4、
二氧化碳储罐;
5、
化学储罐;
6、
储液腔;
7、
出液孔;
8、
抽油泵;
9、
防砂管;
10、
单向阀芯;
11、
扶正器;
12、
第一封隔器;
13、
第二封隔器;
14、
反应腔;
15、
接杆;
16、
进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4]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

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5]实施例1[0026]包括采油单元和驱油单元,采油单元的管套1内设有油管2,油管2内设有与二氧化碳储罐4连通的抽油杆3,油管2末端与驱油单元的储液腔6连通,储液腔6侧壁设有若干出液孔7,储液腔6上方与油管2下部的抽油泵8连通,储液腔6与防砂管9内部的接杆
15
之间设有单向阀芯
10
,抽油泵8与抽油杆3的出气孔连通,储液腔6通过进液管
16
与化学储罐5连通,抽油泵8与防砂管9的出油口连通

[0027]驱油单元用于降低稠油的粘度,便于采油单元对稠油的开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油单元和驱油单元,所述采油单元的管套内设有油管,所述油管内设有与二氧化碳储罐连通的抽油杆,所述油管末端与所述驱油单元的储液腔连通,所述储液腔侧壁设有若干出液孔,所述储液腔上方与所述油管下部的抽油泵连通,所述储液腔与防砂管内部的接杆之间设有单向阀芯,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抽油杆的出气孔连通,所述储液腔通过进液管与化学储罐连通,所述抽油泵与所述防砂管的出油口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外套设有扶正器,所述油管末端与所述管套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封隔器,所述防砂管顶端与所述管套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封隔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子驱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隔器和所述第二封隔器之间设有反应腔,所述出液孔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单向阀芯位于所述出液孔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瀚翔王志章曾荣佳韩云陈文浩韩秀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石大油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