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269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包括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更具体的是涉及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甲醛
(POM)
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硬度高

摩擦系数低

比重小的优点

聚甲醛主要是两种,一种为共聚甲醛,另一种为均聚甲醛;均聚甲醛熔点

比重及结晶度等均相对较高,但是耐热性及可加工性差,生产工艺复杂,建设与生产成本较高;技术改进后的共聚甲醛工艺性能

经济性及技术性等均有所提升,共聚甲醛逐渐成为了聚甲醛发展重点

目前国内生产的共聚甲醛产品的品质较差

纯度不高,不同生产厂家生产的不同共聚甲醛产品的品质只有细微差别,可以通用;相比于国外的高品质共聚甲醛产品还有一定差距

现有专利公开了如下技术:
[0003]公开号为
CN105916905B
,专利名称为“聚缩醛共聚物的制造方法”的专利公开了如下内容:本专利技术包括如下工序:原料供给工序
(S1)
,向连续搅拌混合机型的反应装置中供给包含三氧杂环己烷

与该三氧杂环己烷共聚的共聚单体和不挥发性的质子酸的原料;聚合反应工序
(S2)
,进行原料的聚合反应,得到反应混合物;未反应单体再供给工序
(S3)<br/>,使未反应单体从反应混合物气化分离,并将未反应单体供给至原料供给工序;聚缩醛共聚物回收工序
(S4)
,在设置于取出口的下游的

被调整至表压
0.2kPa
以上的回收部,从反应混合物中回收聚缩醛共聚物;失活工序
(S5)
,向在聚缩醛共聚物回收工序回收的聚缩醛共聚物中添加碱性化合物,进行熔融混炼处理而使前述不挥发性的质子酸失活

[0004]公开号为
CN112321786B
,专利名称为“一种低
VOC
聚缩醛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了如下内容:一种低
VOC
聚缩醛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三聚甲醛与共聚单体环状缩醛及缩醛类链转移剂通过杂多酸催化剂和三氟化硼络合物引发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诱导期加入聚合活化体系,在聚合单体转化率达到特定阶段加入平衡诱导剂,经过与失活剂嘧啶类衍生物混合后,反应挤出后得到聚缩醛组合物

在聚合反应诱导期加入聚合活化体系能够提高阳离子开环聚合反应的单程单体转化率临界点,避免链增长和链转移反应的快速发生;在聚合单体转化率达到特定阶段加入平衡诱导剂能够阻隔聚合反应的继续进行,使得聚合长链与环状三聚甲醛能够有效分离,有利于后续工序高温

高真空下脱除残留单体,并抑制三聚甲醛开环,充当阻聚剂作用,避免甲醛的产生

[0005]上述专利生产的共聚甲醛产品还残留有催化剂,专利生产的共聚甲醛产品去除未反应的单体三聚甲醛的物耗与能耗较高,导致共聚甲醛产品的品质较低

稳定性较差

生产装置物耗与能耗较高

因此共聚甲醛产品的主攻方向是改善共聚甲醛生产装置的生产出来的共聚甲醛产品的品质

提高共聚甲醛的稳定性

降低共聚甲醛生产装置的物耗与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共聚甲醛产品的品质较低

稳定性较差

生产装
置物耗与能耗较高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包括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聚甲醛粉末输送系统

螺旋加料器

干燥器

出料系统

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以及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
[0009]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和聚甲醛粉末输送系统均与螺旋加料器的进料端连通,螺旋加料器的出料端与干燥器连通,干燥器的出料端与出料系统连通,干燥器的出气端与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连通;
[0010]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与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干燥器以及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连通,且用于干燥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干燥器以及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中的物料

[0011]具体来说,本方案采用添加失活终止剂

干燥

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即通过添加失活终止剂将聚甲醛粉料中的残留催化剂含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提高了聚甲醛产品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聚甲醛产品质量

同时,采用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对干燥氮气中的单体三聚甲醛进行吸收

氮气进行循环使用,将聚甲醛粉料中未反应的单体三聚甲醛最大限度的回收,降低了装置物料与氮气的消耗,大幅提高装置的经济性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串联设置的失活终止剂配制罐

失活终止剂缓冲罐以及失活终止剂输送泵,失活终止剂输送泵的出料端与螺旋加料器的进料端连通,失活终止剂配制罐包括罐体

设置在罐体顶部的失活终止剂进料口和脱盐水进口

以及设在罐体底部的失活终止剂出料口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聚甲醛粉末输送系统包括
POM
装置

设在
POM
装置出料端的物料连接管道,物料连接管道与螺旋加料器的进料端连通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干燥器包括干燥器主体

干燥器进料口

干燥器出料口

干燥器氮气入口

干燥器氮气出口以及干燥器物料回流口;干燥器进料口

干燥器物料回流口和干燥器氮气出口均设置在干燥器主体顶部,干燥器出料口设置在干燥器主体底部一侧,干燥器氮气入口设置在干燥器主体侧壁上

[0015]具体来说,干燥器进料口设置在干燥器主体顶部居中位置,干燥器出料口设置在干燥器主体底部一侧,干燥器氮气入口设置在干燥器主体侧壁上
(
干燥器氮气入口的数量为多个,且从上到下依次并列等间距设置在干燥器主体侧壁上,由于增加氮气的进气量,并列等间距设置能够使得氮气在干燥器主体内更均匀
)
,干燥器物料回流口和干燥器氮气出口均设置在干燥器主体顶部,且对称布置在干燥器进料口的两侧

[00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聚甲醛粉末输送系统

螺旋加料器
(9)、
干燥器
(2)、
出料系统

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以及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所述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和所述聚甲醛粉末输送系统均与所述螺旋加料器
(9)
的进料端连通,所述螺旋加料器
(9)
的出料端与所述干燥器
(2)
连通,所述干燥器
(2)
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系统连通,所述干燥器
(2)
的出气端与所述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连通;所述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与所述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所述干燥器
(2)
以及所述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连通,且用于干燥所述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

所述干燥器
(2)
以及所述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中的物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失活终止剂进料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串联设置的失活终止剂配制罐
(3)、
失活终止剂缓冲罐
(4)
以及失活终止剂输送泵
(11)
,所述失活终止剂输送泵
(11)
的出料端与所述螺旋加料器
(9)
的进料端连通,所述失活终止剂配制罐
(3)
包括罐体

设置在所述罐体顶部的失活终止剂进料口和脱盐水进口

以及设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失活终止剂出料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甲醛粉末输送系统包括
POM
装置

设在所述
POM
装置出料端的物料连接管道,所述物料连接管道与所述螺旋加料器
(9)
的进料端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
(2)
包括干燥器主体

干燥器进料口

干燥器出料口

干燥器氮气入口

干燥器氮气出口以及干燥器物料回流口;所述干燥器进料口

所述干燥器物料回流口和所述干燥器氮气出口均设置在所述干燥器主体顶部,所述干燥器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干燥器主体底部一侧,所述干燥器氮气入口设置在所述干燥器主体侧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系统包括螺旋出料器
(10)
和产品出料管道,所述螺旋出料器
(10)
的出料端与所述干燥器出料口连通,螺旋出料器
(10)
出料端与所述产品出料管道连通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包括干燥吸收塔
(1)、
设置在所述干燥吸收塔
(1)
底部的塔体物料出口

设置在所述干燥吸收塔
(1)
顶部的塔体氮气出口

设置在所述干燥吸收塔
(1)
侧壁底部的塔体氮气进口

设置在所述干燥吸收塔
(1)
侧壁顶部的脱盐水入口,所述干燥吸收塔
(1)
内部设置有吸收层,所述脱盐水入口和所述回流液进口均位于所述吸收层上方,所述塔体氮气进口位于所述吸收层下方,所述塔体氮气进口与所述干燥器氮气出口连通,所述塔体物料出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输送泵
(13)、
过滤器
(8)
以及
POM
装置的尾气吸收塔,用于回收单体三聚甲醛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燥吸收塔
(1)
侧壁顶部的回流液进口,所述过滤器
(8)
与所述
POM
装置的尾气吸收塔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回流液管道,所述回流液管道与所述回流液进口连通,所述回流液管道上设置有循环冷却器
(7)。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三聚甲醛回收的高品质聚甲醛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式循环氮气吸收系统包括氮气气源

与所述干燥器氮气入口连通的氮气补充管道

设置在氮气补充与循环氮气合并管道上的循环氮气加热器
(6)、
与所述干燥器氮气出口连接的第一氮气出气管以及与塔体氮气出口连通的第二氮气出气管;所述第一氮气出气管上依次连接有除尘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果刘玉龙潘苏林王晓峰任渝平陈仕伟郑兰许斌陈兴安徐秀海姜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