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50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冠脉血管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脉血管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管支架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心脏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0002]血管支架是一种金属材质或者高分子材料做成的一种管状支架,是指血管在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狭窄闭塞段血管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从而保持管腔血流通畅

属于血管介入器械的一种

目前血管支架已被广泛应用冠状动脉

颅内动脉

颈动脉

肾动脉和股动脉等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令人瞩目的疗效

[0003]目前血管支架已经历了四代的发展历程:
[0004]第一代支架:球囊扩张式支架
[0005]球囊扩张式支架是由医用不锈钢和钴铬合金等制成的预先装于球囊导管上的支架

[0006]第二代:裸金属支架
[0007]裸金属支架充当自膨胀支架,广泛用于心脏病学以维持冠状动脉通畅

插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架的管腔上皮化并整合到内皮中

金属裸支架治疗变得更安全比球囊扩张安全,当血管发生堵塞时马上用支架把血管撑开,就能解除危险,再狭窄率约为
10


20


[0008]第三代:覆膜支架
[0009]覆膜支架由织物或移植材料组成,例如聚四氟乙烯
(PTFE)
,覆盖在金属支架上<br/>。
它们在外周动脉疾病管理方面有多种临床应用

[0010]第四代:药物涂层支架
[0011]药物涂层支架:把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涂在支架上,使药物可以在支架植入后的3个月左右慢慢释放,保持支架的畅通,避免发生再狭窄

药物涂层支架的再狭窄率只有5%

10
%,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

药物洗脱支架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
支架平台

将药物与支架结合并释放药物的聚合物涂层,以及药物

[0012]第五代:生物可降解和生物可吸收支架
[0013]可降解支架在植入体内一段时间后能够被吸收,血管内不存在异物,主要采用镁合金

铁合金或聚合物材料制作,聚合物材料选自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等

[0014]第四代支架中,专利文献
CN101732114A
公开了一种开有载药槽的冠状动脉血管支架,该支架包括多个主支撑单元环和连接杆组成,所述主支撑单元环由多个单元波组成,所述单元波的波杆外表面开有载药槽

[0015]第五代支架中,专利文献
CN102525701A
公开了一种可吸收的血管支架,支架选用铁基合金材料制成,支架具有近端和远端,近端和该远端之间具有可扩张的花纹状结构,一共有四圈相连的波段组成,每圈波段由八个拱形支撑件首尾连接形成一圈圆周,各圈波段
通过直线形连接杆相连

[0016]笔者在研究上述支架后发现,为了达到对血管内壁的支撑效果,多设置径向的支撑环或支撑圈,相邻的单元环或支撑圈之间设置连接杆,将整个支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利用径向弹力将血管内壁撑开,膨胀后达到对血管内壁径向支撑的效果;
[0017]但上述方式布置的支架造成连接杆所在的位置对血管内壁的支撑力度小,血管撑开尺寸小;径向支撑环所在的位置支撑力度大,血管撑开尺寸大;造成支架植入后血管内壁起伏不平,不利于血流流动,有凸起的地方血流冲击力度大,血管内壁容易破裂;有凹槽的地方冲击力度小,容易形成血栓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血管支架进行改进,以克服支架植入后血管内壁起伏不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血管支架支撑环为径向布置,造成植入后血管内壁容易起伏不平的技术问题,本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9]一种血管支架,支架包括在血管轴向方向上布置的主支撑杆,主支撑杆在轴线方向上连续布置;以及在径向方向设置的多个连接件,连接件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
[0020]主支撑杆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可设置
N
个主支撑杆;连接件的一端与一侧的主支撑杆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主支撑杆固定连接;
[0021]在第一状态时,连接件能够变形为螺旋形状或曲线形状来减小体积以方便输送;在第二状态时,连接件能够变形为与血管内壁贴合的弧形形状,弧长为
π
*D/N

L1
,圆心角为
360
°
/N
,且连接件在径向方向上交错布置,
D
为发生狭窄的血管直径,多个弧形的连接件形成圆形形状,实现对血管内壁的支撑,
L1
为周向方向上主支撑杆所占的弧长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主支撑杆在周向方向所占的弧长视为主支撑杆的直径;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的数量为5个
、6

、8



10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的表面上设置有载药槽,用于容纳药物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的载药槽分布在与血管内壁直接接触的外表面,且药物为防止内皮增生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的载药槽分布在与血管内壁平行的侧表面,且药物为防止血栓形成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可设置为连续变化的
U
型结构或
S
型结构或
W
型结构,防止支架迁移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
U
型结构或
S
型结构或
W
型结构的波峰与波峰连接,或者波峰或波谷连接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显影标记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支撑杆选用用形状记忆合计材料,主支撑杆和连接件采用激光切割管状结构材料切割而成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选用用非记忆合计材料制成,主支撑杆和连接件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003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主支撑杆在血管轴线方向上的连续布置在植入血管后,通过连接件
的支撑,能够变形为横截面为圆形的结构,由于支撑杆在轴线方向上连续布置,保证了病变部位在轴向上的平滑过渡,避免了起伏不平的技术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特征:支架包括在血管轴向方向上布置的主支撑杆
(1)
,以及在径向方向设置的多个连接件
(2)
,连接件
(2)
采用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主支撑杆
(1)
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布置,可设置
N
个主支撑杆;连接件
(2)
的一端与一侧的主支撑杆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另一侧的主支撑杆固定连接;在第一状态时,连接件能够变形为螺旋形状或曲线形状来减小体积以方便输送;在第二状态时,连接件能够变形为与血管内壁贴合的弧形形状,连接件
(2)
的弧长为
π
*D/N

L1
,圆心角为
360
°
/N
,且连接件
(2)
在径向方向上交错布置,多个弧形的连接件形成圆形形状,实现对血管内壁的支撑
D
为发生狭窄的血管直径,
L1
为周向方向上主支撑杆所占的弧长;所述主支撑杆的表面上设置有载药槽一
(3)
和载药槽二
(4)
,用于容纳药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的数量为5个
、6

、8



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主支撑杆为直线结构时,主支撑杆在周向方向上所占的弧长
L1
等于主支撑杆的直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的载药槽一
(3)
分布在与血管内壁平行的侧表面,且药物为防止血栓形成;所述主支撑杆的载药槽二
(4)
分布在与血管内壁直接接触的外表面,且药物为防止内皮增生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
(1)
可设置为连续变化的
U
型结构或
S
型结构或
W
型结构,防止支架迁移;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磊吕远于文敏张小勇卫小兵何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