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HYDAC专利>正文

用于形成过滤介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2083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用于过滤元件的适用于过滤流体的过滤介质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形成过滤介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用于过滤元件的适用于过滤流体的过滤介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
DE 19910821 C2
已知一种用于制造过滤元件的方法,该过滤元件尤其是设置用于安装到液压设备的箱体壳体中并且具有管状过滤垫作为介质幅材,该过滤垫包围用于未过过滤物体的内部中空空间,该内部中空空间在底侧的端部处被下端盖封闭,该下端盖与包围过滤垫的外部支撑管的邻接的边缘连接,所述支撑管局部地设有通孔并且在头部侧的上端部处与上端盖连接,该上端盖具有用于待过过滤物体的通流开口,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将支撑管的底部侧边缘向内卷边,
b)
将下端盖以包围中央的升高的底部部分的

边缘侧的凹陷的环形面置入到支撑管的卷边的底部侧边缘中,
c)
将粘合剂填充到由下端盖的边缘侧的环形面定义的粘合物槽区域中,
d)
将过滤垫推入到支撑管中,以用于在下端盖处形成粘合部,
e)
设置这样的上端盖,其中央的通流开口被凹陷的

边缘侧的环形面包围,该环形面定义上粘合物槽区域并且在支撑管上径向向外延伸超过其头部侧的边缘,在该头部侧的边缘上构造有凸缘状的径向的扩宽部,该扩宽部形成用于将过滤元件支撑在箱体壳体的开口边缘上的保持面,
f)
用粘合剂填充上端盖的粘合物槽区域,以及
g)
将被支撑管包围的过滤垫的头部侧端部插入上端盖的粘合物槽区域中,以形成头部侧的粘合部

[0003]在已知的解决方案中,不需要预制内部的过滤器单元,从而可以省去内部支撑管

但已知的方法需要在端盖与处于端盖之间的

呈打褶的介质幅材形式的过滤介质之间建立粘合剂连接,这在制造技术上看带来提高的耗费

[0004]由
WO 2011/060949 A2
已知一种用于形成适用于过滤流体的过滤垫的方法,该过滤垫包括垫幅材的至少一个幅材区段,其中,形成使垫幅材的至少一个幅材区段的各层彼此密封的至少一个焊接轨线
(Schwei
β
bahn)
并且接着沿着所述至少一个焊接轨线这样实施至少一个切割,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幅材区段在形成至少一个密封的边缘区域的情况下被切开

在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中,焊接轨线的部分保留在垫幅材的一个或多个侧边缘上并且因此构造边缘密封部,通过该边缘密封部,所有层的端部通过熔化各层的塑料材料的焊接过程而密封

如此防止了流体能透过的介质幅材的边缘处的不期望的穿引或纤维迁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从该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基于以下任务: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过滤元件的过滤介质的方法,该方法能以简单且成本适宜的方式实施

本专利技术还基于以下任务:提供一种过滤元件以及一种过滤装置,所述过滤元件和过滤装置同样满足所提出的任务

[0006]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

具有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过滤元件以及具有权利要求
18
的特征的过滤装置解决了这样的任务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形成过滤介质的方法至少以下述方法步骤来实施:
[0008]‑
沿能预定的方向将至少一个独立的密封器件施加到流体能透过的介质幅材上,
[0009]‑
至少在密封器件的部分与介质幅材之间制造牢固的连接复合体,
[0010]‑
将连接复合体打褶以形成多个单个的过滤皱褶,
[0011]‑
产生空心体,其方式为,将介质幅材的两个彼此相邻地相对置的

横向于能预定的方向延伸的侧边缘相互连接,从而为了
[0012]‑
在介质幅材上获得至少一个密封区域,将相应的密封器件设置在空心体的内侧上,实现针对相应的过滤皱褶的密封和介质幅材的端侧密封

[0013]这样就能以成本适宜且制造技术简单的方式获得过滤元件,借助该过滤元件实现过滤元件的未滤物侧与过滤物侧的可靠密封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允许在不没有常见的端盖且不使用粘合剂连接结构的情况下构建过滤元件,以便将端盖与流体能透过的介质幅材连接以作为整体形成过滤元件

优选根据该方法制造的过滤元件在此以已知的方式具有流体能透过的支撑管,该支撑管被过滤介质的打褶的介质幅材包围,根据本专利技术,过滤元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幅材在介质幅材的端部区域之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区域上具有条形的密封器件,所述密封器件被一起折进介质幅材中,并且所述密封器件作为独立的构件至少部分地与介质幅材固定连接

通过将条形的密封器件折进介质幅材中,可以省却作为已知密封器件的粘合剂连接结构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用于容纳这种过滤元件,所述装置设有过滤器头,该过滤器头具有用于未滤物的流入部和用于过滤物的流出部,在通过管路铺设结构固定地设置的过滤器头处,可以取下

尤其拧下相配的

具有过滤元件的过滤器罐

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过滤元件借助于其支撑管的固定接管能脱开地或固定地与过滤器头中的流出部连接,因此过滤元件能以可简单更换的方式与其支撑管一起从装置中取出或在支撑管保留在过滤器头上的情况下仅移除待更换的过滤介质连同其相应的无粘合剂地安装的密封器件

尤其是最后提到的解决方案能以特别环境友好的方式实现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元件以及相配的过滤装置的其它有利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借助于不同实施例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

附图在此以原理性和不按比例的图示示出,附图中:
[0017]图1至3以流程图的形式示出重要的制造步骤;
[0018]图4和5分别以俯视图和沿图4中的剖面线
X

X
的视图示出具有折进的密封器件的

经打褶的过滤垫幅材的局部图;
[0019]图6和7以及
11

15
以纵向剖面图的形式示出过滤元件的不同实施例;
[0020]图
8、9、16

17
示出过滤装置的不同实施方式;以及
[0021]图
10
以纵向剖面图的形式示出作为空心体的过滤介质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向图1的观察方向上看,在左侧将多个单个的相叠地设置的介质层
10
供应给作为整体用
12
标记的焊接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用于形成用于过滤元件
(17)
的适用于过滤流体的过滤介质
(15)
的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沿能预定的方向
(26)
将至少一个独立的密封器件
(16、28)
施加到流体能透过的介质幅材
(14)
上,

至少在密封器件
(16、28)
的部分与介质幅材
(14)
之间制造牢固的连接复合体,

将连接复合体打褶以形成多个单个的过滤皱褶
(46)


产生空心体
(48)
,其方式为,将介质幅材
(14)
的两个彼此相邻地相对置的

横向于能预定的方向
(26)
延伸的侧边缘
(50)
相互连接,从而为了

在介质幅材
(14)
上获得至少一个密封区域
(52、54)
,将相应的密封器件
(16、28)
设置在空心体
(48)
的内侧
(60)
上,实现针对相应的过滤皱褶
(46)
的密封和介质幅材
(14)
的端侧密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器件
(16、28)
由材料条形成以获得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至少部分地由能焊接的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在施加到介质幅材
(14)
上之后借助于焊接方法焊上以制造所述牢固的连接复合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相应的密封条沿作为用于介质幅材
(14)
和密封条的连接复合体的打褶的输送方向
(38)
的能预定的方向
(26)
进行供应,并且
——
优选在中间
——
与介质幅材
(14)
沿着焊接轨线
(30)
焊接,使得至少沿介质幅材
(14)
的方向,密封器件
(16、28)
的纵向条
(34)
自由平置在介质幅材
(14)
上,并且随后在获得废料条
(40)
或另外的介质幅材的情况下沿着焊接轨线
(30)
切开介质幅材
(14)
,使得剩余的焊接轨线
(42)
将介质幅材
(14)
密封,并且自由平置在介质幅材
(14)
上的纵向条
(34)
在打褶之后将过滤皱褶
(46)
密封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打褶的介质幅材
(14)
在产生空心体
(48)
之前横向于供应方向
(44)
以能预定的长度分割成幅材区段,并且优选在介质幅材
(14)
的横向焊缝
(49)
中实施这样的分离切割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焊接方法
——
优选也用于连接介质幅材
(14)
的多个单个的相叠置的层
(10)——
实施超声波焊接方法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相应的密封器件
(16、28)
沿着两个彼此相对置的端侧
(62)
设置在空心体状的介质幅材
(14)
的相配的端部区域中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
(15)
无粘合剂地制造,并且所述过滤皱褶
(46)
向外部被膜状的

流体能透过的包围套
(64)
包围
。8.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条形的

待焊上的密封器件
(16、28)
使用热塑性塑料

优选过滤介质,如非织造布或纺粘无纺布
。9.
具有过滤介质的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优选借助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HYDAC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