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204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特别适合运用于电气装置或可携式装置夹座的相关支撑固定,不但可供挠曲调整支撑角度,并可以作为电气及信号传导之用;其包含一可挠性铝杆、一导线组以及一包覆体,其中可挠性铝杆的侧部或中心位置设有一供导线组埋设的沟槽或孔槽,并利用模内射出成型方式令包覆体紧密包覆于可挠性铝杆及导线组外部,使得导线组在使用时可随着可挠性铝杆进行同步弯折;此外,可挠性支撑杆两端分别提供一可供电气连接的导接端,令可挠性支撑杆得以通过导接端及多导线而供电气装置电气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特别适合运用于电气装置或 可携式装置夹座的相关支撑固定,以供挠曲调整支撑角度以及电气传导或信号传导之用。
技术介绍
一般车辆上所使用的可携式装置夹座,其目的在于使PDA、GPS、移动电话、影音设 备或其它仪器、仪表等可携式装置能被架设在适当的部位,并供使用者能自行调整该等装 置的架设位置与架设角度。这些可携式装置的夹座在实施时,往往会涉及导线组(例如电气、信号导线)固 定与隐藏的问题,原因在于裸露的导线容易缠绕打结、影响美观,并且当使用者使用不慎而 拉扯导线组时,还会造成导线组容易损坏或可携式装置的电气连接端口遭扯坏的问题。目前市售可携式装置的夹座,其支撑杆的结构包含一可挠性铝杆、以及一 口径大 于铝杆并框罩于铝杆外围的中空蛇腹管,例如中国台湾省TW M255820号“汽车用背架”、 中国台湾省TW 1295978号“车用充电座结构”等专利文献所示;上述习知支撑杆的中空蛇 腹管为遮蔽铝杆之用,且隐藏导线组的方式将导线隐藏夹设在铝杆与中空蛇腹管之间的间 隙之中,以期能透过中空蛇腹管来同时遮蔽导线组及铝杆,达到美化铝杆外观的目的。但是上述现有遮蔽导线组的技术手段,其中空蛇腹管与铝杆之间仅有套接组合, 在连接关系上为可相对滑移状态,因此容易使得导线组在组装的过程或使用一段时间后, 因拉扯、过度摩擦、使用者弯折不当等因素而受损。除此,使用中空蛇腹管来遮蔽铝杆与导线组的技术手段,不但容易使导线受损,也 较不利于后续支撑固定装置进行模块化的组装产制。除了可携式装置的夹座之外,其它诸如车内用LED灯、插接计算机或家用的电气 产品等需要使用可挠性支撑杆来调整角度的电气装置,皆会产生相同的困扰。有鉴于此,创作人对可挠式支撑杆结构进行研究与改良,进而研发出一种利于模 块化产制且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以供运用于电 气装置或可携式装置的夹座的相关支撑固定,让使用者能进行弯折、挠曲以调整电气装置 的支撑角度,同时还内建有导线组以作为电气及信号传导之用,俾利模块化产制具有电气 连接功能的支撑杆,适用范围相当广泛。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包含一可挠性铝杆、一 导线组以及一包覆体,其中可挠性铝杆的侧部或中心位置设有一供导线组埋设的沟槽或孔 槽,导线组具有多导线且埋设于沟槽内,其两端分别为可供电气连接的导接端,包覆体则以 模内射出成型方式紧密包覆在可挠性铝杆外部,使得导线组能容置于沟槽或孔槽中而随可 挠性铝杆进行同步弯折,令可挠性支撑杆得以通过导接端及多导线而供电气装置或可携式装置夹座电气连接,并使整体支撑杆结构更为美观并具有良好的包覆定位效果。实施时,上述包覆体进一步包含一紧密收束于可挠性铝杆以及导线组的外缘的外 热缩套管、以及一包覆于外热缩套管外缘的外套层,使包覆体与可挠性铝杆之间能紧密结 合;若导线组可挠性铝杆的侧部沟槽,则可令导线组、可挠性铝杆及包覆体之间的结合更为 紧密。前述导线包含电源线、信号线或电源线与信号线的混合,例如USB连接线,且导线 组还可进一步包含一将各导线包裹于内的内热缩套管,以使各导线之间产生相互定位的效^ ο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包含一可挠性铝杆、一导 线组以及一包覆体;所述的可挠性铝杆侧部具有一纵向沟槽,该导线组具有多导线埋设于沟槽内,所 述导线组两端分别为供电气连接的导接端,且所述的包覆体包裹于可挠性铝杆以及所述多 导线的外缘。实施时,所述导接端电气连接于电气装置或可携式装置夹座。实施时,所述包覆体包含一紧密收束于可挠性铝杆以及多导线外缘的外热缩套 管、以及一包覆于外热缩套管外缘的外套层。实施时,所述导线包含电源线。实施时,所述导线包含信号线。实施时,所述导线组包含一将各导线包裹于内的内热缩套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包含一可挠性铝杆、一 导线组以及一包覆体;所述可挠性铝杆中心具有一纵向孔槽,该导线组具有多导线埋设于孔槽内,所述 导线组两端分别为供电气连接的导接端,所述包覆体包裹于所述可挠性铝杆的外缘。实施时,所述导接端电气连接于电气装置或可携式装置夹座。实施时,所述导线包含电源线。实施时,所述导线包含信号线。实施时,所述导线组包含一将各导线包裹于内的内热缩套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可对导线组提供更佳的防护效果,可延长导线组的 使用寿命,并且当外力作用于支撑杆时,导线也不容易遭拉扯、压迫等意外损害。再者,本 技术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内建有可供电气、信号传导之用的导线组,因此可 连结于可携式装置夹座或者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有利于该等装置后续进行模块化的组装产 制,适用范围广泛。以下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列举适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配合图式说 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4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10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三);图1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四)。附图标记说明1_支撑杆;2-市电电源插接器;3-导接端子;4-可携式装置夹座; 5-可携式装置;6-车用电源插接器;7-吸盘组件;8-电源座;10-可挠性铝杆;11-沟槽; 12-孔槽;20-导线组;21-导线;22-内热缩套管;23-导接端;30-包覆体;31-外热缩套管; 32-外套层;100-支撑固定装置;200-电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第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剖视图,图 中揭示支撑杆1包含一可挠性铝杆10、一导线组20以及一包覆体30。其中可挠性铝杆10侧部具有一纵向沟槽11,导线组20埋设于沟槽11内,包括多导线 21以及一将前述各导线21包裹的内热缩套管22,该导线组20的两端则分别为可供电气连 接的导接端23 ;此实施例中,所述的多导线21为两股电源线。包覆体30采用模内射出成型的技术手段而紧密的包裹于可挠性铝杆10以及各导 线21的外缘,此实施例包覆体30包含一紧密收束于可挠性铝杆10以及导线组20的外缘 的外热缩套管31、一以模内射出成型方式成型包覆于外热缩套管31外缘的外套层32,实际 施时包覆体30可不包含前述外热缩套管31的设置而直接令外套层32以模内射出成型于 可挠性铝杆10以及各导线21的外缘,而使各导线21获得最佳的定位效果。通过上述构成,使得导线组20直接内建于支撑杆1之内,并使支撑杆1具有供电 气连接之用的导接端23,让支撑杆1能直接运用在各种需要电气连接的可携式装置夹座、 支撑结构、电气装置或设备之中,以解决各种支撑结构、电气装置或设备因导线组外露或将 导线组夹设于组件隙缝中于衍生的问题。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剖视图,此实 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相同,其不同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供电气导接的可挠性支撑杆,包含一可挠性铝杆、一导线组以及一包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挠性铝杆侧部具有一纵向沟槽,该导线组具有多导线埋设于沟槽内,所述导线组两端分别为供电气连接的导接端,且所述的包覆体包裹于可挠性铝杆以及所述多导线的外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恕伟
申请(专利权)人:怡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