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952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工艺步骤: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青—机械青锅—一次摊凉回潮—机械二青—二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机械脱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类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加工是将新鲜茶树的叶片转化为干燥的茶叶的制造方法,传统的茶叶制作方式皆为手工制作,制作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逐渐产生了通过机械设备进行茶叶制作的方式,但是茶叶制作是一个精细又繁琐的过程,纯机械设备的制作过程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无法保证质量,据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产出茶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通过机械设备与手工结合的方式,机械设备完成茶叶青锅与脱毫的步骤,提高效率,在更精细的辉锅步骤中采用手工方式,保证茶叶产出的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0004]技术方案
[0005]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工艺步骤: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青—机械青锅—一次摊凉回潮—机械二青—二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机械脱毫

毛茶分筛

手工辉锅—毛茶复筛—挺长头—归堆贮藏。
[0006]进一步的,所述鲜叶分类分级: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别摊青,晴天叶与雨(露)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芽叶分开。
[0007]进一步的,所述鲜叶摊青:在摊青器具上进行,以室内自然摊青为主,通过控制通风,关闭或开放门窗来调节鲜叶的失水,根据鲜叶数量和加工能力来调节摊青进程,摊青厚度视天气、鲜叶老嫩而定,特级、一级鲜叶原料摊叶厚度控制在3cm以内;一级至四级鲜叶原料控制在5cm,摊青时间6h~12h,晴天、干燥天时间短些;阴雨天应相对长些,高档叶摊青时间长些,低档叶摊青时间短些,摊青程度以叶面开始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
±
2)%为适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机械青锅:青锅温度根据鲜叶等级不同设置不同温度,特级、一级鲜叶原料青锅温度设置为200℃~210℃,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青锅温度设置为190℃~200℃,鲜叶投入锅中有轻微爆声,特级、一级鲜叶原料投叶量设置为90g~100g,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投叶量设置100g~120g,青锅时间根据鲜叶原料等级不同设置不同档位的炒板圈数,特级、一级鲜叶原料青锅时间为3min~4min,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青锅时间为2.5min~3.5min,芽叶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35

45%即可出叶下锅。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出锅后及时摊凉,摊凉厚度1cm~2cm,以便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摊凉回潮时间20min~30min。
[0010]进一步的,所述机械二青:二青温度设置为160℃~175℃,二青投叶量设置为135g~150g,二青时间为3min~4min,芽叶呈扁平、挺直、坚硬、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15%~20%时即可出叶下锅。
[0011]进一步的,所述二次摊凉回潮:二青叶出锅摊凉后并堆,使芽叶水分重新分布,回软,时间40min~60min。
[0012]进一步的,所述青锅叶分筛:用不同孔径的茶筛将回潮后的二青叶分成筛面、中筛、筛底3档,簸去片末,高档叶可以不分筛。
[0013]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脱毫:辉锅机显温度设置在125℃~115℃,筒壁温度为75℃~85℃,高档茶每筒投叶量掌握在2.5kg~3kg,中低档茶每筒投叶量掌握在3kg

4kg,辉锅程度至茶香显露,茶毫脱落。
[0014]进一步的,所述毛茶分筛:用不同孔径的茶筛将茶叶分成筛面、中筛、筛底3档,簸去片末。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手工辉锅:特级、一级、二级茶锅温在65℃~80℃,三级、四级茶锅温在80℃~90℃,炒制过程基本保持平稳,在干茶出锅前略提高锅温感到烫手即可,能起到提香透出色泽的作用,特级、一级、二级茶每锅投二青叶200g~250g,三级、四级茶投二青叶250g~300g,每锅炒制量保持稳定一致,干茶含水率6

7%。
[0016]进一步的,所述毛茶复筛:炒制好的干茶经摊凉后,选用不同孔径的龙井茶筛,分出3档:筛面,中筛、筛底。
[0017]进一步的,所述挺长头:各级干茶的筛面茶挺长头,方法与手工辉锅相同,锅温比手工辉锅温度提高10℃~20℃,锅温在85℃~100℃,时间3min~5min。
[0018]进一步的,所述归堆贮藏:将经过筛分后的各级筛号茶,按同级筛号归堆,并分别标上日期、等级、数量;经过几天采制,将同一等级的茶归堆后,重新标上日期、数量,贮存在低温专用冷库中,温度5℃以下。
[0019]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机械设备与手工结合的方式,机械设备完成茶叶青锅与脱毫的步骤,提高效率,在更精细的辉锅步骤中采用手工方式,保证茶叶产出的质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更好地说明阐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进行展开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的工艺步骤: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青—机械青锅—一次摊凉回潮—机械二青—二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机械脱毫

毛茶分筛

手工辉锅—毛茶复筛—挺长头—归堆贮藏。
[0023]进一步的,所述鲜叶分类分级: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别摊青,晴天叶与雨(露)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芽叶分开。
[0024]进一步的,所述鲜叶摊青:在摊青器具上进行,以室内自然摊青为主,通过控制通风,关闭或开放门窗来调节鲜叶的失水,根据鲜叶数量和加工能力来调节摊青进程,摊青厚度视天气、鲜叶老嫩而定,特级、一级鲜叶原料摊叶厚度控制在3cm;一级至四级鲜叶原料控制在5cm,摊青时间9h,晴天、干燥天时间短些;阴雨天应相对长些,高档叶摊青时间长些,低
档叶摊青时间短些,摊青程度以叶面开始萎缩,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70%为准。
[0025]进一步的,所述机械青锅:青锅温度根据鲜叶等级不同设置不同温度,特级、一级鲜叶原料青锅温度设置为200℃,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青锅温度设置为190℃,鲜叶投入锅中有轻微爆声,特级、一级鲜叶原料投叶量设置为90g,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投叶量设置100g,青锅时间根据鲜叶原料等级不同设置不同档位的炒板圈数,特级、一级鲜叶原料青锅时间为3min,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青锅时间为2.5min,芽叶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35即可出叶下锅。
[0026]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出锅后及时摊凉,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顺序的工艺步骤:鲜叶分类分级—鲜叶摊青—机械青锅—一次摊凉回潮—机械二青—二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分筛—机械脱毫

毛茶分筛

手工辉锅—毛茶复筛—挺长头—归堆贮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叶分类分级:鲜叶进厂应分级验收、分别摊青,晴天叶与雨(露)水叶分开,上午采的叶与下午采的叶分开,不同品种、不同嫩度的芽叶分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鲜叶摊青:在摊青器具上进行,以室内自然摊青为主,通过控制通风,关闭或开放门窗来调节鲜叶的失水,特级、一级鲜叶原料摊叶厚度控制在3cm以内;一级至四级鲜叶原料控制在5cm,摊青时间6h~12h,叶质由硬变软,叶色由鲜绿转暗绿,清香显露,含水率降至68%

7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青锅:特级、一级鲜叶原料青锅温度设置为200℃~210℃,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青锅温度设置为190℃~200℃,特级、一级鲜叶原料投叶量设置为90g~100g,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投叶量设置100g~120g,特级、一级鲜叶原料青锅时间为3min~4min,二级、三级、四级鲜叶原料青锅时间为2.5min~3.5min,芽叶初具扁平、挺直、软润、色绿一致,茶叶含水率降至35

45%即可出叶下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龙井茶机械与手工组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摊凉回潮:青锅叶出锅后及时摊凉,摊凉厚度1cm~2cm,以便尽快降温和散发水汽,摊凉回潮时间20min~30min;所述二次摊凉回潮:二青叶出锅摊凉后并堆,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业良陈瑞鸿高红兵姜爱芹赵玉宝
申请(专利权)人:淳安千岛湖龙冠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