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94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包括:船体外壳、控制器、位于船体外壳的下方且相互对称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外壳的底部且用于驱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收展机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推进件;船体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风速风向的检测件,第一船体、收展机构、推进件和检测件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通过检测件传输的风速信号,使收展机构带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在单体无人艇结构和或双体无人艇结构之间转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收展机构使得双体无人艇和单体无人艇之间可以切换,从而适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提高了无人艇的载荷能力以及航行效率,操作更灵活。活。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艇
,具体涉及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无人平台,无人艇在在水下测绘、水质检测、水文测量、探索危险领域、水下排雷等领域或特种环境中能够替代有人平台,不仅可以降低这些领域从业的危险性,且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003]无人艇在海域进行工作时,经常要面临复杂的海洋环境。目前常用的单体无人艇,在海浪较大的时候,会发生摇晃和倾斜,无法保持稳定航行,在遇到极端天气时,这种单体结构的无人舰艇运行稳定性较差,操控灵活性不足,无法完成相应的任务,并且还有可能因为恶劣环境损坏机器,增加了维修成本,且单体无人艇不具备自稳性,在无人操作的时候不能够自动保持平衡和稳定,增加了操控的难度。目前常用的双体无人艇,在海浪较大时虽然能够保存稳定的航行,且在极端天气时其结构稳定性和平稳性相较于单体无人艇高,但是当海浪平静且海浪较小时,双体无人艇结构航行速度相较于单体无人艇的航行速度较为缓慢,且灵活度较单体无人艇低,同时还不便于携带。
[0004]传统的单体无人艇和双体无人艇之间无法进行切换,因此不能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在海浪和潮流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摇晃和倾斜,且存在载荷能力小、航行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以解决现有单体无人艇和双体无人艇之间无法切换,且不适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包括:船体外壳、控制器、位于船体外壳的下方且相互对称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以及设置在船体外壳的底部且用于驱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收展机构,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推进件;
[0008]船体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风速风向的检测件,第一船体、收展机构、推进件和检测件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09]控制器通过检测件传输的风速信号,使收展机构带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在单体无人艇结构和或双体无人艇结构之间转换。
[0010]本专利技术的无人艇通过收展机构使得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远离并形成双体无人艇结构,且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的距离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适用于海浪较大或极端天气等情况;当海浪较为平静时,控制器驱使收展机构控制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靠拢,并形成单体无人艇结构,从而可以提高单体无人艇的整体速度,操作更灵活。本专利技术通过收展机构使得双体无人艇和单体无人艇可以进行切换,从而适用于复杂的海洋环
境,提高了无人艇的载荷能力以及航行效率。
[0011]进一步地,上述收展机构包括T型连接块、连接在T型连接块的T型尾部上的驱动组件、滑动连接在T型尾部上的从动组件、以及配合连接在从动组件和T型连接块的T型头部之间的收展组件,T型连接块的T型头部与船体外壳的底部配合连接,驱动组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2]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与T型头部滑动配合的L型滑杆,两个L型滑杆分别与收展组件配合连接;
[0013]驱动组件驱动从动组件沿T型尾部滑动,通过从动组件进一步带动收展组件带动两个L型滑杆沿T型头部滑动,并使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远离或靠拢。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从动组件沿T型尾部滑动,进而通过从动组件驱使收展组件带动L型滑杆沿T型头部相对滑动,进而通过两个L型滑杆带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相互远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双体无人艇和单体无人艇之间的灵活切换。
[0015]进一步地,上述收展组件包括分别与从动组件转动配合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远离从动组件的端部的第一转杆以及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杆远离从动组件的端部的第二转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下交错设置;
[0016]T型连接块的T型头部沿轴向开设有与L型滑杆适配的第一滑槽,第一转杆与第一船体上的L型滑杆配合连接,第二转杆与第二船体上的L型滑杆配合连接。
[0017]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均设置有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与L型滑杆的端部接触,两个L型滑杆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转动配合的连接片。
[0018]进一步地,上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连接在固定板上的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板上的电机以及配合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上的主动齿轮,固定板配合连接在T型连接块的T型尾部的后端外壁,电机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9]进一步地,上述T型连接块的T型尾部沿轴向开设有第二滑槽;
[0020]从动组件包括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连接在第二滑块上的第三转杆、以及连接在第二滑块上的齿条,主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0021]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三转杆转动配合。
[0022]进一步地,上述船体外壳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斜杆,斜杆的底端与T型连接块的T型头部连接。
[0023]进一步地,上述壳体呈圆台型结构,检测件连接在壳体的顶端中部且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4]进一步地,上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设置有避障件,且避障件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5]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船体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池以及设置在箱体上的照明灯,控制器安装在箱体内,电池分别与控制器、照明灯、检测件、避障件、收展机构以及推进件电性连接,照明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的无人艇通过收展机构使得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远离并形成双体无人艇结构,且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的距离可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适用于海浪
较大或极端天气等情况,双体无人艇具有自稳性,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动保持平衡和稳定,这有助于减少对操控的要求,降低操作风险;当海浪较为平静时,控制器驱使收展机构控制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靠拢,并形成单体无人艇结构,可以提高单体无人艇的整体速度,从而适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提高了无人艇的载荷能力以及航行效率。
[0028]2、本专利技术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从动组件沿T型尾部滑动,进而通过从动组件驱使收展组件带动L型滑杆沿T型头部相对滑动,进而通过两个L型滑杆分别带动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之间相互远离或靠拢,从而实现双体无人艇和单体无人艇之间的灵活切换;兼具了单体无人艇和双体无人艇的优点,且能够用于水下测绘、水质检测、水文测量、探索危险领域、水下排雷等领域发挥全面的优势。
[0029]3、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驱使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齿条、第二滑块沿T型连接块的T型尾部滑动,第一连杆与第一转杆和第三转杆转动配合,第二连杆与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转动配合,进而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带动第一滑块沿T型头部上的第二滑槽相对滑动,最终通过L型滑杆驱使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相互远离或靠拢。上述传动结构简单可靠,且结构稳定,可实现单体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外壳(1)、控制器、位于所述船体外壳(1)的下方且相互对称的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3)、以及设置在所述船体外壳(1)的底部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3)相互远离或靠拢的收展机构(4),所述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3)上分别设置有用于驱动船体运动的推进件(5);所述船体外壳(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风速风向的检测件(6),所述第一船体(2)、所述收展机构(4)、所述推进件(5)和所述检测件(6)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检测件(6)传输的风速信号,使所述收展机构(4)带动所述第一船体(2)和第二船体(3)在单体无人艇结构和双体无人艇结构之间转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展机构(4)包括T型连接块(41)、连接在所述T型连接块(41)的T型尾部(411)上的驱动组件(42)、滑动连接在所述T型尾部(411)上的从动组件(43)、以及配合连接在所述从动组件(43)和所述T型连接块(41)的T型头部(412)之间的收展组件(44),所述T型连接块(41)的T型头部(412)与所述船体外壳(1)的底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2)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船体(2)和所述第二船体(3)上分别对称设置有与所述T型头部(412)滑动配合的L型滑杆(7),两个所述L型滑杆(7)分别与所述收展组件(44)配合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2)驱动所述从动组件(43)沿所述T型尾部(411)滑动,通过所述从动组件(43)进一步驱使所述收展组件(44)带动两个所述L型滑杆(7)沿所述T型头部(412)滑动,并使所述第一船体(2)和所述第二船体(3)相互远离或靠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双体切换式无人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展组件(44)包括分别与所述从动组件(43)转动配合的第一连杆(441)和第二连杆(442)、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441)远离所述从动组件(43)的端部的第一转杆(443)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442)远离所述从动组件(43)的端部的第二转杆(444),所述第一连杆(441)和所述第二连杆(442)上下交错设置;所述T型连接块(41)的T型头部(412)沿轴向开设有与所述L型滑杆(7)适配的第一滑槽(413),所述第一转杆(443)与所述第一船体(2)上的L型滑杆(7)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444)与所述第二船体(3)上的L型滑杆(7)配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雪虹黄慧婷叶健良李路川麦青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