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4183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重量份计,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丙烯酸类低聚物20~60份、丙烯酸类单体15~55份、光引发剂2~10份、纤维素纤维1~5份和季铵盐类化合物2~5份;所述纤维素纤维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各自独立地含有碳碳双键。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所述树脂组合物通过各组分复配,使得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且稳定性好,无小分子物质析出,能够实现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持久稳定的抗菌效果,尤其适用于齿科材料。尤其适用于齿科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齿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光敏树脂3D打印材料拥有固化速度快、能量利用率高、可塑性强、低刺激性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复杂性较高、需要因人而异、按需定制的齿科产品。现有的光敏树脂3D打印材料用于在口腔内佩戴的牙科产品时,如种植导板、临时冠、咬合板、夜磨牙垫等,除了对材料基本的机械性能有要求外,还对材料的耐高温性、抗菌性等性能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日常高温消毒要求材料具有好的耐高温性能,而使用者由于长期佩戴于口腔内,要求材料具有长期、稳定的抗菌、安全无毒、低气味等性能。而现有的材料在机械性能、抗菌性等单方面性能可以满足要求,但是能同时达到高温条件下具有好的机械性能、持续稳定抗菌性能等综合性能好的光敏树脂材料很少。
[0003]现有技术中,齿科3D打印抗菌光敏树脂实现抗菌性的方法是将无机抗菌剂与树脂进行共混。无机抗菌剂主要是利用银、铜、锌等金属及其离子的杀菌或抑菌能力制备得到的抗菌剂。尽管无机抗菌剂具有抗菌范围广、抗菌能力强等优点,但制造过程繁琐,使用工艺复杂,且在应用过程中,会有金属离子游离析出导致抗菌效果不好,且抗菌效果持续性差。
[0004]此外,现有的含有高分子材料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在高温下固化后的产品,普遍存在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抗菌性能的长效性、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机械性能,通常在组合物中添加纳米材料,添加纳米材料后,在常温条件下,材料的机械性能可以得到改善,但是在高温下的机械性能改善效果不佳。
[0005]例如CN105785714A公开了一种3D打印用光敏树脂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所述的光敏树脂包括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组分:丙烯酸酯20

70份、活性稀释剂30

80、纳米氧化锌粉末0.1

5份、光引发剂0.1

5份、荧光增白剂0.01

1份。所述树脂材料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但是,纳米氧化锌粉末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时机械性能改善效果不佳,且易析出,稳定性差,持续性抗菌效果差。
[0006]因此,开发一种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好的机械性能、持续稳定的抗菌性能且无小分子物质析出,综合性能好的光敏树脂材料,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树脂组合物通过各组分复配,使得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且稳定性好,无小分子物质析出,能够实现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持久稳定的抗菌效果,尤其适用于齿科材料。
[0008]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所述树
脂组合物包括丙烯酸类低聚物20~60份(例如可以为20份、22份、24份、26份、28份、30份、32份、34份、36份、38份、40份、42份、44份、46份、48份、50份、52份、54份、56份、58份、60份等)、丙烯酸类单体15~55份(例如可以为15份、16份、18份、20份、22份、24份、26份、28份、30份、32份、34份、36份、38份、40份、42份、44份、46份、48份、50份、52份、54份、55份等)、光引发剂2~10份(例如可以为2份、3份、4份、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等)、纤维素纤维1~5份(例如可以为1份、1.2份、1.4份、1.6份、1.8份、2份、2.2份、2.4份、2.6份、2.8份、3份、3.2份、3.4份、3.6份、3.8份、4份、4.2份、4.4份、4.6份、4.8份、5份等)和季铵盐类化合物2~5份(例如可以为2份、2.2份、2.4份、2.6份、2.8份、3份、3.2份、3.4份、3.6份、3.8份、4份、4.2份、4.4份、4.6份、4.8份、5份等);所述纤维素纤维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各自独立地含有碳碳双键。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纤维素纤维和季铵盐类化合物配合使用,使得材料能够表现出更好的在高温条件下的机械性能和抗菌性能;并且所述纤维素纤维和季铵盐类化合物通过化学键结合为聚合物网络的一部分,与树脂基体结合更紧密;在加入相对较少含量的条件下,就能够具有持久的抗菌功能,同时不会对材料本身的各方面性能带来不利影响,同时有利于改善材料高温条件下的机械性能。
[0011]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类低聚物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或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

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光引发剂包括α

二烷氧基

苯乙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丙酮、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

三甲基二苯甲酮、2,4

二乙基硫杂蒽酮或2

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
[0014]优选地,纤维素纤维包括微细纤维素纤维。
[0015]优选地,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的数均纤维直径为0.5~100nm,例如可以为0.5nm、1nm、2nm、4nm、5nm、6nm、8nm、10nm、12nm、14nm、16nm、18nm、20nm、22nm、24nm、26nm、28nm、30nm、35nm、40nm、45nm、50nm、55nm、60nm、65nm、70nm、75nm、80nm、85nm、90nm、95nm、100nm等;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的长度为0.1~0.5μm,例如可以为0.1μm、0.12μm、0.14μm、0.16μm、0.18μm、0.2μm、0.22μm、0.24μm、0.26μm、0.28μm、0.3μm、0.32μm、0.34μm、0.36μm、0.38μm、0.4μm、0.42μm、0.44μm、0.46μm、0.48μm、0.5μm等。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微细纤维素纤维的直径和长度在上述限定的范围内,其分散性更好,得到的材料的机械性能,特别是高温条件下的机械性能更优。
[0017]优选地,所述纤维素纤维中含有碳碳双键的基团包括丙烯基或丙烯类衍生物基团。
[001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含有碳碳双键的纤维素纤维可通过常规制备方法得到;例如,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持久抗菌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树脂组合物包括丙烯酸类低聚物20~60份、丙烯酸类单体15~55份、光引发剂2~10份、纤维素纤维1~5份和季铵盐类化合物2~5份;所述纤维素纤维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各自独立地含有碳碳双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低聚物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或聚酯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丙烯酸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三(2

羟乙基)异氰脲酸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或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包括α

二烷氧基

苯乙酮、2

羟基
‑2‑
甲基
‑1‑
苯基丙酮、1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2,4,6

三甲基二苯甲酮、2,4

二乙基硫杂蒽酮或2

异丙基硫杂蒽酮中的至少一种。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斌熊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光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