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宋琪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余压(余能)发电的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183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名称是:一种利用余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余压

余能

发电的风机

:节能减排

余压发电
(
能量回收
)、
通风设备制造

交通运输工具制造
[0001]技术背景:通风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家庭都离不开抽油烟机

通风机

空调;所有的室内及地下场所都离不开通风设备,如商场

宾馆

饭店

地铁

矿井

地下建筑等等;所有需要散冷散热的设备都离不开通风设备,如冷库

空调外机

电脑

机电设备等等

通风设备的特点是在实现通风

换气

散冷

散热功能的同时
85
%以上的能耗白白排入大气
(
电机功率损耗不到
15

)
,而这部份能量是可以回收的

不仅如此,通风设备还可以广泛应用到交通运输工具上,使交通运输工具的能耗大幅下降

交通运输工具是第一耗能大户,一列高铁每小时耗能高达
4800
度之多,飞机一趟飞行耗油量高达数十吨之多,船舰的耗能量则更大,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

交通运输工具的大部分能耗用于克股空阻
(
水阻
)
,汽
60
%的能耗用于克服空阻,火车
80
%的能耗用于克服空阻,当速度大于
200Km/h
时,
90
%的能耗用于克服空阻,飞机
90
%以上的能耗用于克服空阻,船舰
90
%以上的能耗用于克服水阻,这部份能耗也是可以回收的

通风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这两大类产品可回收能量占整个社会可回收能量的
70
%以上

本专利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0002]发电原理:余压发电是将风机产生的余压
(
余能
)
再次转化为电能

余压发电
(
空气能

空阻能

水阻能发电
)
是以空气
(

)
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将空气
(

)
中所乘载的能量再次转化为电能

其发电原理与风力
(
水力
)
发电完全一样,都是利用压差发电

尽管通风设备的形式多样,用头各异,但工作原理完全相同,都是通过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形成压差,使进气端的压强低于大气压
(
负压
)
,排气端的压强高于大气压
(
正压
)
,由于空气总是向着压强低的方向运动,这样空气就会从进气端吸入形成风,然后从排气端排出

风机的转化率都在
85
%以上
(
除掉各种损耗
)
,也就是说排出的气体中含有
85
%以上的空气能

流体的特征是没有方向性而且总是向着压强低的方向运动

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了这一特性,通过气流通道将流失的空气能作用在发电机的驱动叶轮上,推动叶轮转动发电,实现能量回收

[0003]本专利技术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运用:交通运输工具运行时前方的空气
(

)
就会作用在车头
(
船头
)
上形成压强,产生空阻能
(
水阻能
)
,而这部份能量白白流失

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使正前方的空气
(

)
无阻力的进入车
(

)
头内,而且产生牵引力
(
风机前面的气压最低,物体总是向着压强低的方向运动
)。
将本专利技术安装在交通运输工具头部的箱体中
(
箱体开口在前
)
,正前方的空气
(

)
可以无阻力的进入风机
(

)
内,然后通过气流
(
水流
)
通道使空气能
(
水能
)
作用在发电机的驱动叶轮上,叶轮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运动是相对的,交通工具向前运动意味着空气
(

)
向后运动,而交通工具的速度是自然风的数倍甚至数十倍,所以单位叶面的发电量更大,又由于交通运输工具运行的方向

速度都是确定的,所以风力的大小

方向也是确定的,因此利用空阻能
(
水阻能
)
发电效率更高

更稳定

更安全

更可控

[0004]哲学思想及理论依据:本专利技术体现了以下哲学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是事物运动的基本规律,本专利技术先把电力变成风力
(
水力
)
,再把风力
(
水力
)
变成电力,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柔弱胜刚强”。
看不见

莫不着

无形的

柔弱的东西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

大道无形,空气
(

)
是无形的

柔弱的,通风设备

交通工具是刚强的,只要做到无中生有,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就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要想获取空气
(

)
的能量,通过风机
(

)
先给空气
(

)
一个动量,使空气
(

)
畅通无阻的进入车
(

)
头内,这些空气
(

)
不仅没有阻力,还会形成牵引力

本专利技术应用在交通运输工具上还体现了“通则不阻,阻则不通”的思想,交通运输工具之所以存在空阻
(
水阻
)
,是因为气流
(
水流
)
不通的结果

阴阳互变

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利用余压
(
余能
)
发电的风机,其特征是:外圆筒
(25)
内有圆筒
(2、22)
,外叶轮
(1、24)
在圆筒
(2、22)
内,风道筒
(3、20)
连接圆筒
(2、22)
,若干弯曲风道
(4、21)
均等的分布在风道筒
(3、20)
的四周;电机
(6)
的前端有电机支架
(5)
,电机支架
(5)
固定在圆筒
(2)
内,内叶轮
(7、19)、
外叶轮
(1、24)
固定在电机轴
(9)
上,内叶轮
(7)
绕着电机
(6)


内叶轮
(19)
绕着发电机
(18)
转,风机后盖
(8、17)
为风道筒
(3、20)
的底面,堵住风往里走;发电机驱动轮
(11)
绕着风道筒
(3、20)
转,驱动轮
(11)
上有固定圆盘
(13)
,固定圆盘
(13)
固定在发电机套筒轴
(15)
的右端;套筒轴
(15)
的外轴承
(14)
镶嵌在发电机
(18)
的前

后底盖上,电机轴
(9)
穿过套筒轴
(15)
通过轴承
(12)
连接;发电机固定底盖
(17)
固定在风道筒
(20)
的后端,电机轴支架
(23)
固定在圆筒
(22)
内,外圆筒
(25)
侧面有泄风口
(26)
;圆筒
(2、22)
的半径为
r
,高为
(1/2)r
,风道筒
(3、20)
的高为
(1/2)r
,电机
(6)
的外径为
(1/3)r
,内叶轮
(7)
叶片长为
(1/2)r
,宽为
(1/3)r
,风道
(4、21)
的出风口是进风口的
1/4
,发电机驱动轮
(11)
的半径为
r
,叶片长为
r
,宽为
(1/4)r。
不同型号的风机按照这一比例扩大或缩小

本风机适用于所有的通风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

根据不同通风设备的不同需求,风机的始端
(
进气端

进水端
)、
终端
(
泄气端

泄水端
)
与相应的配套设备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是:外圆筒
(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宋琪
申请(专利权)人:夏宋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