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73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对疏浚产生的底泥进行脱水固化,向其中添加氧化剂并混合、风干;将底泥过筛分级划分为粗粒土、中粒土和细粒土,将细粒土与无机矿物填料均匀混合获得种子填充剂,将中粒土、粉煤灰、生物质及微生物调理剂均匀混合获得种子生长基;将沉水植物种子与种子填充剂进行混合造粒,制成初级丸化种子;将初级丸化种子与种子生长基、粗粒土进行二次混合造粒,制成次级丸化种子;将二次造粒后的次级丸化种子投撒在目标修复水域,进行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污染底泥的回收和资源利用,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所需的外源清洁湖泥或土壤,为沉水植物种植尤其是种子引种提供了新的基质来源,节约土壤资源。节约土壤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种子繁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水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和健康被认为是影响水生态系统构建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氮磷进入到湖泊水体中,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并逐渐导致湖泊沉水植物群落出现退化和种子库丧失。目前在开展沉水植物恢复时常用的引种方法可以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大类,其中沉水植物有性繁殖产生的种子具有体积小、数量多、携带方便等优势。但是,种子繁殖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如种子播撒后定植难、水生动物取食、环境风浪扰动等,导致种子播种后的萌发率、成活率和覆盖度都难以控制。此外,水体长期富营养化还会导致严重的内源污染,污染底泥高有机质、高含水率、强度低的特征并不利于沉水植物种子萌发后的扎根锚定和幼苗生长。
[0003]针对上述问题,CN 105265055 B公布了一种苦草种子快速繁殖建群的方法,方法利用粘土对苦草种子进行造粒加工,处理后的种子可以均匀播撒在大型水体中并且种子成活率可以得到明显提升。CN 103636428 B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生长袋及其制作和应用方法,通过在生长袋中配置河沙和湖泥等作为植物种子的生长基质,从而促进沉水植物在底泥基质无法达到生长要求的水域生长。CN 105993260 B公开了一种改良湿地土壤种子库恢复退化湿地植被的方法,方法采用客土将改良种子库后的土壤覆盖于植被退化的湿地,并自然萌发形成植被。上述方法中无论是丸化造粒、植物袋或客土覆盖,在开展沉水植物种子引种时都借助了外源的底泥或土壤作为基质进行辅助。但是,大量使用外源底泥或土壤可能会对其原有生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清洁底泥或土壤中自身携带的种子库也可能对沉水植物引种恢复造成干扰。
[0004]上述方法无论是丸化造粒、植物袋或客土覆盖,在开展沉水植物种子引种时都借助了外源的清洁底泥或土壤作为基质进行辅助。但是,大量使用外源底泥或土壤可能会对其原有生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底泥或土壤中原本携带的种子库也可能对沉水植物引种恢复造成干扰。
[0005]另一方面,为了削减内源营养负荷和改善植物生长条件,许多湖泊在植物种植前都会开展底泥清淤疏浚工作。但疏浚产生的污染底泥处理若不经处理而在环境中随意堆弃,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目前常将污染底泥输送到指定的堆场进行处理或者填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一方面通过对种子进行二次丸化造粒等措施,可以提高沉水植物种子繁殖及幼苗存活的存活率;另一方面通过对清淤产生的疏浚底泥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回用,可以解决疏浚底泥后续处理利用的问题,并改善现有沉水植物现有种子繁殖技术中大
量以来外源客土的现状。
[0007]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对疏浚产生的底泥进行脱水固化,向其中添加氧化剂并混合、风干,风干后进行碾压破碎处理,去除杂质;
[0009]S2、将步骤S1得到的底泥过筛分级,按照底泥粒径划分为2

5mm的粗粒土、0.05

2mm的中粒土和小于0.05mm的细粒土,将细粒土与无机矿物填料均匀混合获得种子填充剂,将中粒土、粉煤灰、生物质及微生物调理剂均匀混合获得种子生长基;
[0010]S3、将沉水植物种子与种子填充剂进行混合造粒,制成初级丸化种子;
[0011]S4、将初级丸化种子与种子生长基、粗粒土进行二次混合造粒,制成次级丸化种子;
[0012]S5、将二次造粒后的次级丸化种子投撒在目标修复水域,进行沉水植物群落恢复。
[0013]进一步,步骤S1脱水固化方法根据疏浚方式确定:挖斗式清淤产生的底泥采用晾晒、翻耕进行脱水;绞吸式清淤产生的底泥采用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固化,固化后的底泥含水率控制在35%

50%之间。
[0014]进一步,步骤S1所述氧化剂包括次氯酸钙、硝酸钙或过氧化钙,所述氧化剂的施撒量与底泥的质量比为2.5

5g/kg。
[0015]进一步,步骤S2所述无机矿物填料包括经物理粉碎后过200目筛的蛭石、粉煤灰和海泡石,混合重量比例为1:1:1;细粒土与无机矿物填料按重量份数55

65:35

45均匀混合获得种子填充剂。
[0016]进一步,步骤S2所述粉煤灰为粉碎后过2mm筛所得;所述生物质由芦苇杆经干燥粉碎后过2mm筛制得;所述微生物调理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纤维化诺卡氏菌、植物乳杆菌、脱氮硫杆菌,按重量份数各一份混合得到;中粒土、粉煤灰、生物质及微生物调理剂按重量份数50

60:20

30:10

20:0.1

0.5均匀混合获得种子生长基。
[0017]进一步,步骤S3所述沉水植物种子包括苦草、狐尾藻、黑藻、伊乐藻和竹叶眼子菜的种子,与种子填充剂按重量份数1:6

8的比例,分别进行混合造粒,制成各个初级丸化种子。
[0018]进一步,沉水植物种子与种子填充剂混合造粒期间均匀雾化喷洒浓度为0.5

1.5%的壳聚糖溶液,使种子填充剂紧密包裹在沉水植物种子表面,喷洒量为壳聚糖溶液占种子填充剂质量的1

2%。
[0019]进一步,步骤S4所述初级丸化种子与种子生长基、粗粒土按重量份数1:50

60:10

20进行二次混合造粒。
[0020]进一步,步骤S3所述初级丸化种子的粒径为0.3

0.6cm,步骤S4所述次级丸化种子的粒径为4

8cm。
[0021]进一步,步骤S4二次混合造粒采用初级丸化种子的数量为10

20粒,在初级丸化种子与种子生长基混合造粒时雾化喷洒浓度为0.5

1.5%的壳聚糖溶液,喷洒量为壳聚糖溶液占种子生长基质量的1

2%;再添加粗粒土混合造粒,混合造粒时雾化喷洒浓度为0.5

1.5%的壳聚糖溶液,喷洒量为壳聚糖溶液占粗粒土质量的1

2%继,制得次级丸化种子。
[0022]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化脱水、药剂氧化及晾晒翻耕等方法,在降低处富营养
水体污染底泥含水率的同时,还可以去除降低底泥中含量过高的有机质,从而有利于污染底泥的回收和资源利用,能够替代现有技术中所需的外源清洁湖泥或土壤,为沉水植物种植尤其是种子引种提供了新的基质来源,节约土壤资源。
[0023]2、本专利技术通过回用底泥对种子进行两次丸化造粒可以提升种子的整体重量,减少风浪和水流对种子的扰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对疏浚产生的底泥进行脱水固化,向其中添加氧化剂并混合、风干,风干后进行碾压破碎处理,去除杂质;S2、将步骤S1得到的底泥过筛分级,按照底泥粒径划分为2

5mm的粗粒土、0.05

2mm的中粒土和小于0.05mm的细粒土,将细粒土与无机矿物填料均匀混合获得种子填充剂,将中粒土、粉煤灰、生物质及微生物调理剂均匀混合获得种子生长基;S3、将沉水植物种子与种子填充剂进行混合造粒,制成初级丸化种子;S4、将初级丸化种子与种子生长基、粗粒土进行二次混合造粒,制成次级丸化种子;S5、将二次造粒后的次级丸化种子投撒在目标修复水域,进行沉水植物群落恢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脱水固化方法根据疏浚方式确定:挖斗式清淤产生的底泥采用晾晒、翻耕进行脱水;绞吸式清淤产生的底泥采用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固化,固化后的底泥含水率控制在35%

5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氧化剂包括次氯酸钙、硝酸钙或过氧化钙,所述氧化剂的施撒量与底泥的质量比为2.5

5g/k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无机矿物填料包括经物理粉碎后过200目筛的蛭石、粉煤灰和海泡石,混合重量比例为1:1:1;细粒土与无机矿物填料按重量份数55

65:35

45均匀混合获得种子填充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底泥回用的沉水植物种子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粉煤灰为粉碎后过2mm筛所得;所述生物质由芦苇杆经干燥粉碎后过2mm筛制得;所述微生物调理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纤维化诺卡氏菌、植物乳杆菌、脱氮硫杆菌,按重量份数各一份混合得到;中粒土、粉煤灰、生物质及微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烨飞刘平平柴夏傅侃唐坦王文波周超吴梅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