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车辆前照灯、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679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车辆前照灯、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在车辆前照灯为开启状态,车辆前照灯基于初始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为第一照度的情况下,若控制装置接收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则按照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将初始下倾角调整为调整后的下倾角,并控制补光装置按照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车辆前照灯基于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第一照度相同;预设补偿策略包括用于增加地面区域对应的光照度的第一策略和用于减少地面区域对应的光照度的第二策略;第二区域为车辆前照灯基于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灯基于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灯基于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车辆前照灯、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车辆前照灯、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都配有前照灯以进行车前路面照明,为了适应不同的工况,需要调节前照灯的照射高度以适应不同环境;然而,在调高前照灯照射高度时,随着前照灯照射高度的变化,前照灯照射的距离也随之变化;在前照灯总光通量不变的情况下,照亮车前路面的光照度也随着前照灯照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光照度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驾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车辆前照灯、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控制前照灯在照射高度变化时,所照射的车前路面的光照度稳定不变,有效提升光照度的稳定性,提升车辆前照灯的智能性。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辆前照灯中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前照灯包括补光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0006]在所述车辆前照灯为开启状态,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初始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为第一照度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则按照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将所述初始下倾角调整为调整后的下倾角;
[0007]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其中,所述预设补偿策略包括用于增加地面区域对应的光照度的第一策略和用于减少地面区域对应的光照度的第二策略;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所述第二照度为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光照度。
[0008]在上述实施例中,车辆前照灯中设置有补光装置,从而当车辆前照灯在开启状态下,车辆前照灯中的控制装置接收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时,即需要通过调整车辆前照灯的照射下倾角从而改变车辆前照灯照射车前路面的最大距离,使得车辆前照灯所照射的车前路面区域发生变化时,车辆前照灯中的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控制补光装置,按照与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由此可以使得车辆前照灯在基于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距离和地面区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变化后的地面区域,即第二区域的光照度仍然与调整照射下倾角前,车辆前照灯所照射的区域,即第一区域的光照度一致,极大地提升了光照度的稳定性,从而提升车辆前照灯的智能性。
[0009]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为增大下倾角指令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区域小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
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包括:
[0010]根据所述第二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减少光照度处理,使得所述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完成所述光照补偿处理。
[0011]在上述实施例中,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可以为增大下倾角指令,车辆前照灯在接收到增大下倾角指令时,需要根据增大下倾角指令对初始下倾角进行调整,即增大车辆前照灯的下倾角,从而令调整后的下倾角大于初始下倾角,由此获得的第二区域会小于调整下倾角之前,车辆前照灯照射的第一区域,在此情况下,如果车辆前照灯的总通光量不变,即依然基于调整前的总通光量进行照射的话,会导致第二区域的光照度大于第一区域的光照度,使地面照射区域的光照度发生变化,因此,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补光装置按照第二策略进行减少光照度处理,能够保证增大下倾角以后,车辆前照灯照射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照度与增大下倾角之前,车辆前照灯照射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照度相同,实现了在增大下倾角的使用场景下,车辆前照灯照射的车前路面的光照度的稳定过渡。
[0012]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为所述减小下倾角指令的情况下,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小于所述初始下倾角,所述第二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包括:
[0013]根据所述第一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增加光照度处理,使得所述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完成所述光照补偿处理。
[0014]在上述实施例中,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可以为减小下倾角指令,车辆前照灯在接收到减小下倾角指令时,需要根据减小下倾角指令对初始下倾角进行调整,即减小车辆前照灯的下倾角,从而令调整后的下倾角小于初始下倾角,由此获得的第二区域会大于调整下倾角之前,车辆前照灯照射的第一区域,在此情况下,如果车辆前照灯的总通光量不变,即依然基于调整前的总通光量进行照射的话,会导致第二区域的光照度小于第一区域的光照度,使地面照射区域的光照度发生变化,因此,控制装置通过控制补光装置按照第一策略进行增加光照度处理,能够保证减小下倾角以后,车辆前照灯照射的第二区域的第二照度与减小下倾角之前,车辆前照灯照射的第一区域的第一照度相同,实现了在减小下倾角的使用场景下,车辆前照灯照射的车前路面的光照度的稳定过渡。
[0015]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所述减少光照度处理,包括:
[0016]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第二策略中的预设光照减少量进行所述减少光照度处理;其中,所述预设光照减少量表征所述第一照度与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所述第二区域得到的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三照度之间的减少量;所述初始总光通量表征在接收到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之前,所述车辆前照灯对应的总光通量。
[0017]在上述实施例中,预设光照减少量表征第一照度与基于第一区域对应的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第二区域得到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三照度之间的减少量;初始总光通量表征在接收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之前,车辆前照灯对应的总光通量,从而车辆前照灯中的控制装置可以按照预设光照减少量执行减少光照度处理,保证调整照射下倾角前后照射区域的光照度一致。
[0018]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光照减少量包括基于所述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单位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单位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单位区域表征按照预设单位尺寸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划分获得的单位区域;所述第二单位区域表征按照所述预设单位尺寸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划分获得的单位区域。
[0019]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按照预设单位尺寸对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行划分,可以得到第一区域中的各个第一单位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各个第二单位区域,从而在需要进行减少光照处理时,根据第一单位区域的光照度和第二单位区域的光照度之间的差值控制补光装置进行减少光照处理,能够精准控制调整前照灯下倾角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照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车辆前照灯中的控制装置,所述车辆前照灯包括补光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所述车辆前照灯为开启状态,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初始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为第一照度的情况下,若接收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则按照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将所述初始下倾角调整为调整后的下倾角;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其中,所述预设补偿策略包括用于增加地面区域对应的光照度的第一策略和用于减少地面区域对应的光照度的第二策略;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地面区域;所述第二照度为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光照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为增大下倾角指令的情况下,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大于所述初始下倾角,所述第二区域小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包括:根据所述第二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减少光照度处理,使得所述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完成所述光照补偿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为减小下倾角指令的情况下,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小于所述初始下倾角,所述第二区域大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对应的预设补偿策略进行光照补偿处理,以使所述车辆前照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下倾角照射的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增加光照度处理,使得所述第二照度与所述第一照度相同,完成所述光照补偿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减少光照度处理,包括: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第二策略中的预设光照减少量进行所述减少光照度处理;其中,所述预设光照减少量表征所述第一照度与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所述第二区域得到的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三照度之间的减少量;所述初始总光通量表征在接收到所述照射下倾角调整指令之前,所述车辆前照灯对应的总光通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光照减少量包括基于所述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单位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单位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单位区域表征按照预设单位尺寸对所述第一区域进行划分获得的单位区域;所述第二单位区域表征按照所述预设单位尺寸对所述第二区域进行划分获得的单位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策略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增加光照度处理,包括:控制所述补光装置按照所述第一策略中的预设光照增加量进行所述增加光照度处理;
其中,所述预设光照增加量表征所述第一照度与基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所述第二区域得到的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第四照度之间的增加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光照增加量包括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一单位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与基于所述初始总光通量照射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第二单位区域对应的光照度之间的差值。8.根据权利要求4或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玉庭王超蔡恒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