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137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碳捕集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属于碳减排与新能源综合利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碳捕集系统面临捕集成本高问题,主要是捕集技术系统耗电与蒸汽消耗所致,以往在传统电厂加装碳捕集系统,使得电厂汽轮机组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在没有补贴的条件下无法推动碳捕集系统部署;对于地热能采热一般利用水作为介质,但地热能丰富地区往往水资源较为短缺,不利于可持续开采,更关键的是利用水采热无法实现碳封存

[0003]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加装碳捕集系统的成本高,地热能采能耗水且无法实现碳埋存的问题,亟需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该将地热能发电与碳捕集系统耦合,能够克服碳捕集系统因为耗能所导致的捕集系统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为捕集系统所获得
CO2地质利用提供了循环利用的新思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包括碳捕集模块
(M1)、
发电模块
(M2)、
压缩注入模块
(M3)
和地热模块
(M4)
;所述碳捕集模块
(M1)
用于捕集烟气中的
CO2并将捕集到的
CO2输入到压缩注入模块
(M3)
中;所述发电模块
(M2)
用于发电并向所述碳捕集模块
(M1)
输送电力和热力,还用于向压缩注入模块
(M3)
输送电力;所述压缩注入模块
(M3)
用于接收碳捕集模块
(M1)
输出的
CO2并将接收到的
CO2进行压缩后输出给地热模块
(M4)
;所述地热模块
(M4)
用于接收压缩注入模块
(M3)
输出的压缩后的
CO2,然后利用接收到的压缩后的
CO2进行地热能采集,并将采集后的地热能输出给发电模块
(M2)
作为发电模块
(M2)
的热源,使得发电模块
(M2)
能够给碳捕集模块
(M1)
输送电力和热力,还能够给压缩注入模块
(M3)
输送电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捕集模块
(M1)
包括吸收塔
(1)、
第一离心泵
(2)、
热交换器
(3)、
第二离心泵
(4)、
再生塔
(5)、
再沸器
(6)
;所述吸收塔
(1)
中放置有吸收液,待处理的烟气进入到吸收塔
(1)
中,被吸收塔
(1)
中的吸收液进行吸收后,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吸收塔
(1)
的顶端排出至大气中,分离后的低温富液在第一离心泵
(2)
的作用下从吸收塔
(1)
的底端排出至热交换器
(3)
中,富液在热交换器
(3)
中与贫液进行热交换后进入到再生塔
(5)
中,富液在再生塔
(5)
形成
CO2气体和贫液,
CO2气体从再生塔
(5)
的顶端排出至压缩注入模块
(M3)
中进行进一步提纯,将
CO2气体中的水蒸气排除;贫液在第二离心泵
(4)
的作用下从再生塔
(5)
的底端排出至热交换器
(3)
中,并与热交换器
(3)
中的富液进行热交换;再沸器
(6)
用于给再生塔
(5)
中的富液进行加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地热能的碳捕集及碳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注入模块
(M3)
包括第三离心泵
(13)、
第一分离器
(14)、
膜分离装置
(15)、
缓冲器
(16)、
第二分离器
(17)、
流量计
(18)、
电动控制阀
(19)、PVT
控制器
(20)、
压缩装置
(21)、
注入泵
(22)
;从再生塔
(5)
的顶端排出的
CO2气体在第二分离器
(17)
中进行进一步提纯,将
CO2气体中的水蒸气排出,去除了水蒸气的
CO2气体从第二分离器
(17)
的顶端输出至缓冲器
(16)
中进行缓冲,在缓冲器
(16)
中进行缓冲后的
CO2气体输出至压缩装置
(21)
中,在缓冲器
(16)
与压缩装置
(21)
的管路上安装有流量计
(18)
,流量计
(18)
用于测量从缓冲器
(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一鸣王蓬涛王晋伟刘兰翠康佳宁廖华陈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